【精编】书屋絮语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36985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书屋絮语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精编】书屋絮语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书屋絮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书屋絮语(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屋絮语“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这是我女儿所在的雅礼中学的办学宗旨之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引导,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孩子恰好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又是中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生活方式的规范,对于他们世界观的形成和性格的塑造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雅礼一直把“德育”摆在优先的位置,强调素质教育,学生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多年来口碑极好。前不久,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与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对话时谈到:“读经的孩子不会坏。”马说:他自己青少年阶段,被大人和老师要求背诵中国典籍,开始懵懵懂懂,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发现背下来的东西很有道理,为自己一生的指南。见面的当场,马还背诵了桃花源记的片

2、断,并对大陆近年开办几百所孔子学院表示赞同。我到过台湾,那里确有古风古义在,人们的言谈,每每能引经据典,来证明他们行为的正当性,同时,在一言一行之间所表现出来的谦和、良善和文雅,可映射出台湾的教育的特质。两岸一家亲,都是炎黄子孙,都在共同的典籍之下成长起来的,血脉相连,同文同根。我们有着相同的文化资源,教育取向和维度应该一致,对人的培养上有共同的价值观在。我们的教育的改革蛮可以借鉴港、台、澳地区的成功的模式,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的教育方法和评估策略,更不能脱离传统文化资源和办学育人的根本。“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任何时候都用得着。应试教育有其弊端,但在中学阶段无法避免。问题是应试的内容除了应该掌

3、握的知识之外,还应把优秀的文化资源包容进去,也就是说从“育人为本”的这个目的反推过去,把“德育”的内容真正体现在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科目之中,特别是语文。我是学中文的,自然对语文科目多有关心,在高一阶段学生课外必读的书目当中,中国的典籍极少,而国外名著太多。“过犹不及”,这样只会使学生离传统的文化越来越远,单就书本中必修的古典“文献”,这是远远不够的。既然中学阶段是应试教育,大家都在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那么从书本到考试能否对传统文化典籍有所侧重?“国学”的复兴谈了这么多年了,“读经”的呼声时断时续,尽管大家对于“国学”的内涵争议太多,莫衷一是,但古代最基本的典籍是大家认同的,那么,我们就从共识部分出发,从“育人为本”的这个目的来衡量,丰富“德育”内容,真正使“读经”能纳入基础教育之中,成为一种常态。我们不能只关注文化的输出,更要注重本土的文化传承,这才是影响深远的大事。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