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教程6摄影构图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34572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8.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技术教程6摄影构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摄影技术教程6摄影构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摄影技术教程6摄影构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摄影技术教程6摄影构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摄影技术教程6摄影构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技术教程6摄影构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技术教程6摄影构图课件(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摄影技术,摄影构图,摄影用光,1、摄影光源的种类及特点; 2、光的作用及运用; 3、画面的影调。,摄影构图相关的形式法则,对称与均衡 集中与呼应 变化与多样统一和谐 对比 节奏 黄金分割,对称与均衡,对称与均衡是平衡的两种形式,平衡给人以稳定感。平衡是人的重要心理、生理素质之一,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平衡感,将会无法行动,无法生活。一幅画面给人以平衡的感觉,这是人们对于画面构图的基本要求。因此,他也成为构图的重要形式法则。对称与均衡是普遍的自然规律在造型中的应用。,对 称,对称指的是画面中心轴两侧有等质、等量的相同景物形态,两侧保持着绝对均衡的关系,它在人们心理上感觉偏于严紧于理性,有一种庄重感

2、。,对称的作用,对称在构图中多运用正面角度,表现物体的正面形象,使画面显得工整。结合题材运用得当,能够显示出端庄、肃穆、安定的感觉。运用不当时,也往往给人以呆板、单调、乏味。,均 衡,均衡通常指的是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不等质、不等量或不同形态的构成形式。,均衡也称做动态平衡,是一种形式变化的平衡,它比对称的平衡显得生动、有活力。在现实生活中,它较之对称的形式更为普遍存在。它不仅存在于视觉形式的均衡状态中,而且也存在于视觉形态的不均衡状态中,如运动构图的平衡对象在画面中偏于一侧,从视觉上看是不平衡的,但是物体有向另一侧移动的趋势,因而人们的心理上也产生均衡感。因此说均衡的平衡较对称的平衡更富有形

3、式的变化。,影响均衡的要素,影响均衡的要素有物体的大小、运动方向、空间位置,以及色彩、明暗,影像的虚实、疏密、繁简的布局等等。,对称与均衡,对称与均衡都是平衡的形式,平衡就是稳定。稳定在构图中,不仅表现在画面中心轴两侧的布局上,还表现在画面的上下结构中,一般应该形成上小下大、上轻下中的感觉。,集中与呼应,集中是指众多景物,向一个目标会集。它依据景物的空间定向,物体的形态以及人物的视向、动态、表情或线条结构等,使画面建立一种秩序、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呼应是指画面各个物体之间的直接的相互联系。,集中与呼应,集中与呼应的作用,集中与呼应是指画面的诸要素构成中,不使画面散乱的构成形式之一。它能够将

4、画面中众多的景物,形成一个统一而有秩序的整体。使观者在欣赏画面时有一种秩序、清晰、明了的感觉,它不仅是视觉形式的问题,同时又是主题表达的重要条件,集中的种类及作用,集中有动态的集中与表意的集中: 动态的集中是形式上的,是指人物或物体的动作、态势的集中。它可以突出主体表现主题,建立视觉中心、趣味中心。 表意的集中是内在的。它可以表现内在的意蕴、渲染气氛。,变化的作用,多样统一是指画面构图中各要素间协调的、整体的、美的组织作用于感觉,在人们的心理产生愉悦的感觉。它在建筑中表现如比例对称,在声乐中如和谐,在摄影中则表现为影调、线条、色彩、形状、主体、陪体、前景、环境背景等方面的完美的组织。,变化的主

5、要作用就是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在诸多信息间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使画面形象生动起来。,对比的形式,对比有形的大小、高低、方圆; 色的色别、明度、饱和度; 光线的明暗; 线条的长短,粗细等。 还有质、量的对比,节 奏,节奏用于造型艺术中是指某些造型形式形成一定的视觉节奏感。,黄金分割,摄影构图的手段与技巧,拍摄的位置与角度,拍摄位置是观看景物的一个视点,基本上有三种变化: 1、拍摄距离的变化; 2、拍摄方向的变化; 3、拍摄高度的变化。,拍摄距离,远景:远景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广,是远距离拍摄的结果。它能够提供宽阔的视野和广大的空间。远景的构图应该整体的大的块面的影调、色彩和线型结构,画面以表现景物

6、的气势为主。,拍摄距离,全景:相对于远景画面景物范围要小一些,通常以能够表现人的全身的画面为全景。或是在有限定的环境中,如会场、居室、一个生活场景,能够表现其全貌的都可以称为全景。它是以完整的包容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并有适当空间环境组成的画面。它的特点是事物或具体对象有完整的形象,环境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全景、的任务是,展现特定环境中的某具体对象或事物的特色。,拍摄距离,中景:对于全景来说,他是只包含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的局部范围的画面。通常以表现人物膝盖以上的相貌的画面为中景。它的特点是以表现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的主要部分为中心,环境范围小,有时完全没有了环境,在人物场面环境中主要是

7、表现人物的姿态、手势动作、人物的表情、人物间的感情交流等。风景中的“小景”也可称为中景。,拍摄距离,近景:相对于中景的范围小,通常以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相貌的画面为近景。它的特点是,在有观众或摄影者面对物体观看或面对人物讲话时所看到的一定范围的景象。近景能够真切地表现物体的细部,表现人物的面貌与表情。在摄影中多偏指人像构图。,拍摄距离,特写:较之近景的画面范围更小的构图。通常以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相貌的画面为特写。实际上用常规手段在最近距离上所看到的景物范围,都属于特写的范畴。特写除了用以表现人物的相貌外,多用于小件物品的摄影构图,许多静物画面都可以归为特写之列。特写中景物比较单一,在画面构成及表现

8、主题方面都是精写的一种方式,它往往要求有精到的照明、布局、影调及色彩构成,以完成主题的表现。,拍摄距离,拍摄距离除了画面范围的变化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就是景物透视的变化和景物清晰范围的变化,其规律是: 距离近较之距离远透视变化强、景物清晰范围小;反之则透视感弱,景物清晰范围大。因此夸张、变形的多为近距离摄影的结果。远景、全景景物都清晰;近景、特写背景景物都较模糊,这就是距离远近所带来的景物清晰范围的变化。,滤镜滤光的规律,1、任何一种颜色的滤光镜,均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和色环上全部或部分相邻的色光,吸收部分或大部分其它色光。如蓝色滤光镜能够透过蓝光(包括品红光和青光中的蓝光),吸收

9、红光和绿光(包括品红光中的红光和青光中的绿光) 2、滤光作用的大小与滤光镜颜色的浓度成正比。 3、黄、品红、青这三种颜色的滤光镜如果两两相叠使用,只能够透过合成该二色共同具有的那个原色光。 4、黄、品红、青这三种颜色的滤光镜不能够一起叠合使用。 5、不同颜色的原色滤光镜也不能够叠合使用。,拍摄方向,拍摄角度,正面拍摄:是指与被摄对象正面成垂直的拍摄位置,主要表现某些对象的正面具有典型性的形象。正面摄影能够表现对象的本色。对于人物的相貌,正面形象更具有人物相貌的特点,正面角度的构图,主要表现对象多处在画面垂直中心分割线上,常是对称的结构形式,一般说来,、正面的构图形象比较端庄、稳重。,拍摄方向,

10、斜侧角度:是指偏离正面角度,或左、或右环绕对象移动到侧面角度之间的拍摄位置。偏离正、侧面角度较少时,往往对正侧面的形象变化不大,可在正、侧角度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拍摄位置,使之既能表现对象的正或侧面的形象特征,且物体形象又有丰富多样的变化,往往可以收到生动的效果。,拍摄方向,侧面角度:一般是指与被摄对象侧面成垂直角度的拍摄位置,主要表现某些对象的侧面具有典型性的形象。侧面角度较正面角度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侧面垂直角度左右可以有一些变化,以获得最能够表现好对象侧面形象的拍摄位置。,拍摄方向,反侧角度:是指由侧面角度环绕被摄对象向背面角度移动的拍摄位置。它有反常的意识。往往能将对象的一种特有的精神表现出

11、来,在与常用的拍摄角度相比时,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往往能够获得生动的形象。,拍摄方向,背面角度:是指正对对象背面的拍摄位置,主要是表现对象的背面形象,往往用于对象背面形象有重要表现意义时选用。,拍摄高度,平角度:一般是指照相机视轴与对象垂直的拍摄角度,此时画面效果表现为:景物有正常的透视效果,是人们所习见的客观景象,显得自然、亲切;景物的水平线处于画面中间,一般在地平线不明显的景物中,对于画面的构图没有影响,但在有明显地平线时,画面构图往往感到不理想,他会将画面分割为上下均等,显得呆板,拍摄高度,俯角度:是指照相机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角度。一般情况下摄影位置较之被摄对象要高。主要用于表现视

12、平线以下的景物,或要求有某种特殊的造型效果而选择高位置的俯角度。俯角度的特点是:画面地平线较高,因此远处的景物位置也较高,近处的景物位置较低,越是靠近摄影者的景物就越是靠近画面的低部。它可以显示地平面上处于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景物,有开阔的视觉效果。往往摄影者利用高位置将地平线放在画面之外,以地面为背景进行构图,更有清晰悦目的画面效果。一般在表现广阔地面景物,俯角度就是唯一选择。常用来描述环境特色和辽阔的气势。,拍摄角度,仰角度:是指照相机视轴偏向视平线上方的拍摄角度。摄影位置较之被摄对象位置低,主要用于表现视平线上的景物。如常见的拍摄高空景物时的拍摄方式。也可以用于拍摄地面景物。特点是:画面地平

13、线较低或处于画面之外。仰拍地面的景物时,近处景物高耸于地平面之上,十分醒目突出。后景物由于前景物的遮挡,得不到表现,可获得简洁的画面构图效果。当有后景出现时,处在低地平线上,有被压缩的感觉。通常称做“配景缩小”法。它是突出处于前景的主体对象的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在正常的情况下,会增强视觉的冲击力,增强艺术表现力,但有时又能歪曲对象。,拍摄位置选择的依据,1、依据客观对象选择拍摄位置; 2、依据创作意图选择拍摄位置; 3、依据所使用的镜头、现场的光线选择拍摄。,摄影镜头与构图,摄影镜头对于摄影的重要性:摄影镜头是摄影构图、造型的重要表现手段,摄影画面构图的形成是受镜头光学成像规律制约的,因此可以说

14、摄影镜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画面构图。不同的摄影镜头有焦距的不同、视角的不同、景深范围的不同、影像放大率的不同、影像的透视效果不同。,确定画面范围,画面范围就是在一定拍摄位置上不同焦距镜头所包括的景物范围。不同焦距镜头对画面范围的作用就是如何恰当地取舍景物,取得完全适合表达创作意图的景象。,变化画面景物结构,变化主体与环境的表现形式; 画面景物影像的虚实变化; 画面景物影像大小的变化。,光线与构图,散射光的特点与效果,1、没有明显的光线方向,没有光影; 2、照度均匀; 3、景物表现为各细部都有所见,中间层次比较丰富,但是影调显得平淡,景物层次不清。物体立体形态不鲜明。 4、在色彩表现上、有平涂色

15、彩的意味; 5、在构图上有平铺直述、柔和、细腻的表现效果,直射光线的特点与效果,1、有明显的光线方向性,并且有明显的光影; 2、景物被照明的部分亮,未被照明的部分暗,从不同的方向上观察,景物有不同的明暗变化; 3、不同的光线方向变化,物体有不同的明暗配置及形态表现。,逆光,顺光,侧光,侧光,斜侧光,斜侧光,侧逆光,侧逆光,顺 光,顺光:拍摄方向与光线方向相同,有如散射光线条件,景物被普遍照明,物体有平涂的自然色彩效果,立体形态不鲜明,景物层次不清,影调显得平淡,景物的细部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大景别中往往使人有纷杂的感觉,主要对象不易突出。画面构图缺少明暗变化,缺乏影调的韵味。一般在风景摄影中很少

16、运用,只是在有较好的前景条件下,方能够有较好的画面构成。但是在小景别中,表现对象占有较大的画面位置,能有较好的构图效果。常用于人像摄影,选择适当的背景,人像有很细腻的表现。,斜侧光,斜侧光:是偏离主光光位到侧光光位之间的任一位置。在通常的条件下是摄影者比较喜欢的光线条件,他适用于各种景物的表现。这种光线能够使物体产生明显的明暗变化,能够很好地表现物体的立体形态,并且能够丰富画面的影调层次。在摄影中,常被用做主要光线;在构图中,景物、物体有明暗的变化,常用于分别景物的主次,以建立视觉重点,突出主体;明暗还可以有不同的对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调。,逆 光,逆光:拍摄方向与光线方向相对,从景物的后方照明对象。景物的可见面完全没有被照明,只是被光线勾画出一个轮廓。景物的细部完全被掩藏在阴影之中,不能够精细地描写对象,景物的立体形状得不到呈现。但是在多层次的景物中亮轮廓可使层次分明,有较好的表现空间。由于景物普遍较暗,物体的亮轮廓线条特别鲜明,形象十分清新悦目。亮轮廓线条很富有装饰性,可增强画面的形式美感。 主要应用在风景摄影、花卉摄影、景物摄影中,特别是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