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培训――风景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6034357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8.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基础培训――风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摄影基础培训――风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摄影基础培训――风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摄影基础培训――风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摄影基础培训――风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基础培训――风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基础培训――风景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影基础培训,风景摄影实拍,相机与光圈选择,由于风景摄影一般都用比较大的光圈,f11以上的值都是比较常用的。但是f11的光圈已经足以让CCD/CMOS影像传感器上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灰尘现身,f22则会告诉你,貌似干干净净的影像传感器上已经有上百个颗粒了。这些肉眼难辨的颗粒非常难以清理,目前还没有完美解决之道,只能靠后期手工修理。因此,我们可以说单反的优势是有代价的,特别是在风沙比较大的地区。比较而言,不可更换镜头的便携数码相机就没有这个问题。 对于风光摄影而言,很多时候需要经过艰难的跋涉和徒步行走,有时甚至还需要携带帐篷、睡袋和炊具。这时候,便携数码相机的轻便特性还是挺有优势的。 数码单反可能仍

2、然是风光摄影的首选项,但不是必选项。如果你的摄影目的仅仅是自娱自乐,没有专业摄影师眼中那些追求完美的种种苛求,一台不可更换镜头的高端便携数码相机也是不错的选择,如索尼R-1、富士S9500。,镜头选择长焦和广角,有一种观点认为广角适合拍风光,长焦适合拍人像。但事实上,风光摄影既需要广角,也需要长焦。 在风光摄影中广角镜头能包容更广泛的信息,因此更适合庞大恢宏的场景。相比较,长焦镜头能从杂乱的场景中裁切出最有趣味的内容。 风光摄影的主题有时是单一元素构成的,有时是众多元素构成的。在单一元素时,各种镜头只要视角允许,都可以很好的表现主题,尽管表现效果可能截然相同。 很多非常成功的风光摄影片往往具有

3、很多元素。在元素众多的情况下,有时候需要很广的视角才能把它们包容进来,有时候又需要通过透视压缩把不相关的元素叠加在一起。这时候,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在组织摄影元素方面有迥然不同的功能,往往不能互相替代。 实际运用中,广角镜头的运用难度往往更大,尤其视角大于24mm的镜头。由于包含的信息过多,照片的主题在组织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元素过多喧宾夺主、组织无序画面杂乱等。广角镜头本身的透视畸变也经常难以控制而产生副作用。,镜头选择长焦和广角,镜头选择长焦和广角,大光圈和定焦,有一种观点认为风光摄影中的广角镜头没有必要强调大光圈。尽管我们在风光摄影中更多的时候需要收缩光圈,但是并不意味着大光

4、圈镜头不重要。很多昏暗的室内和夜景光线环境下,特别是有人文环境的风光摄影中,三脚架是无助的,大光圈镜头是纪录特定光线氛围的利器。因此,f2.8的大光圈变焦镜头会比f4的镜头有更广泛的适用环境。 不过,变焦镜头是很难达到f1.x的光圈,一般到f2.8就是极限。因此,很多数码单反用户还会选择一支大光圈的定焦镜头以应付特殊的光线环境。与人像摄影不同的是,风光摄影师此时会倾向于选择广角定焦镜头,比如24mm、28mm、35mm,在使用大光圈时仍然具有足够的景深,而避免背景过于虚化。大光圈定焦广角镜头,一般情况下有一支足矣。,运用偏振镜,很多风光摄影师都习惯于在镜头前一直拧着一片偏振镜,特别是光线较好的

5、时候。偏振镜可以消除空气中的漫反射光而提高空气的通透度,使蓝天更蓝,也可以部分消除物体表面那种令人讨厌的反光,消除物体表面反射高光形成的光斑,改善色彩饱和度。 在阳光下,偏光镜几乎是风光摄影的必备工具。偏光镜的另一个用途是充当中灰密度镜,可以降低至少2档曝光时间。在拍摄瀑布、溪流等题材时,长时间曝光可以获得虚化的效果,而一块偏光镜可以帮助你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把曝光时间延长2倍,2块拧在一起的偏光镜则可以延长4倍以上。 偏光镜是2块玻璃组成,相对比较厚,在广角镜头上容易出现暗角。因此,应该为广角镜头专门配备超薄型偏光镜,构图元素吸引人的景物,构图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找一个吸引人的景物。摄影不是简单

6、地拿起照相机按快门,在按下快门之前,你要问自己,这个景物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是颜色?云彩?倒影?还是落日?确定了主体后,下一步就是怎么去表现它了。通常,主体要有足够的尺寸,才能引人注目。主体太小,就不成为主体,这时候就要用长点的焦距,或后期剪裁来处理了。,构图元素前景,因为我们有两个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三维,但照片是两维的,要在两维的照片里表达出三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大的物体是比较近的,小的物体是比较远的,所以,通过物体大小在照片里的对比,就可以让人感觉出距离。在摄影的世界里,长焦拍摄效果是把景物“压缩”在一起,而广角的效果则是缩小了远处的景物,让人产生距离感。所以

7、,在这种场合,我们一般使用广角镜头。,构图元素天空,在风景摄影里,天空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天空是构图的主要部分,而自然界的很多自然想象的美就足以让人震撼。所以,好的摄影爱好者,应该要时常留意天气的变化,这样就会总结到一些自然的规律,例如雨后的晚霞是最漂亮的,雨后如果出太阳,你就会见到彩虹等等,构图元素纹理,世间万物都有纹理,美丽的纹理很容易能把人吸引,每讲到美丽的纹理,总让我想起沙漠的纹理,可惜我还没有机会到沙漠拍摄。,构图元素 负空间(negative space),负空间是什么?简单来说,负空间就是物体之间的空间,负空间在摄影里通常是表现孤立的一种手法。,构图元素参照物,单凭照片里的景

8、物,有时候我们很难判断物体实际的大小,而通过我们熟悉的参照物,对比后我们就能“感觉”到景物的大小了。这种参照物通常用来表大自然的雄伟,壮观。,构图构图三分法则,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三分法则”(rule of the thirds),也称“黄金分割”,“九格宫”“三分法则”是构图的基本的规则,意思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景物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如图:,构图简单,有人说摄影是“减法”,就是说画面上跟主题无关的物体最好全部去掉,越简单就越好。我同意这个观点,特别是对初学者,构图更是应该从简单开始。,构图导入

9、线,“导入线”顾名思义就是带领读者的目光进入画面的路径,导入线是一条小径,一条小桥,一条小河或任何导入画面的物体。通常,导入线应该引导读者到画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尽量避免引导读者出去了画面外面。导入线是画面的一部分,所以导入线本身也应该是吸引人的,而且应该和画面其他部分很协调的。,构图避免居中,初学摄影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间。的确,在正中间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一张好的照片应该是在吸引读者的目光后,能够引导读者的目光到其他地方去的。如果,吸引人的物体放在正中间,很容易只让人专注在那个物体上,而令画面变得呆板。同时,尽量不要把水平线放在画面的正中间,

10、因为那样的话容易导致主次不明显,不知道重点是要表达天空还是地面。但有时候在天空和地面同样重要时,我也会把水平线放在中间。,风景摄影用光 正面光对景物的效果,用正面光拍摄景物,可使景物清朗而具有光亮、鲜明的气氛。但正面光照射在景物上过于平正必须缺乏明暗之分,往往会使景物主体与背景的色调互相混淆起来,缺乏景物的立体效果。,风景摄影用光 侧光对景物的效果,利用侧光拍摄景物,由于光线斜照景物,景物自然会产生阴影,显现明暗的线条,使景物有立体的感觉。景物有了立体感,立体瑟背景的色调就不易互相混淆,但拍摄侧光景物,要注意阴暗部分色高的深浅,以阴暗部分确定光时间,但最好以中性灰为测光基调,使景物阴暗部分的层

11、次能够充分显示出来,使画面层次丰富。侧光是几种基本光线中最能表现层次、线条的光线,也是最适宜拍摄风光照片的采光。,风景摄影用光 逆光对景物的效果,逆光照射景物,景物中被光线照射的部分,都会产生光亮的轮廓因而就能使物体与物体之间都有明显的光的界线,不会使主体与背景互相混合成一片深黑色的色调。因为逆光所造成的这种光亮的轮廓使主体与背景物截然分开,这就是逆光所独有的特点。 逆光是从景物背后照射来的,我们拍摄的对象必然是没有直接光线照射的阴暗部分,因而也就不容易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层次和线条。但是逆光照射在一切物体的背后,如果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不很远,就有互相反射光线的作用。拍摄逆光景物往往会因光亮的轮廓

12、和镜头前面的光照影响拍摄者的视觉,容易造成曝光不足。因此,拍摄逆光景物必然以景物的阴暗部分或中性灰来确定曝光时间,才能充分显示出景物的层次。另外,逆光照射下的平地、水面以及一切仰面物体,自然会产生一片强烈的白色反光,为了避免这部分与其他物体色调反差过大,以运用柔和的光线拍摄较为适宜。,风景摄影用光 高光对景物的效果,太阳升至在天空垂直地照射大地时,就是高光。高光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因此,光线强烈,阴影必深。同时高光又是从高空垂直照射下来的光线,除了能表现由上到下的阴暗层次外,并不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这种光线不是拍摄风光的理想光源,非必要时拍摄的景物,应尽量避免采用。,风景摄影用光 散射光

13、、低光、反光对景的效果,除了以上介绍正面光、侧光、逆光和高光四种基本光线类型之处,有时也要在散射光下拍摄景物。散射光就没有直接阳光照射,在这种光线下拍摄,被摄的一切物体必须没有明暗的线条界线,不能产生阴影。因此,我们也就不利用光线来变化景物主体及背景调的深浅。散射光下拍摄景物只能显示出平淡的物体影像和阴沉的气氛,不能在景物上产生明暗的层次和线条的美。因此,有时需要拍摄景物而遇到散射光的天气,那就只有尽可能缩小景物范围而采取较近距离的中景或局部场面,才可获得稍为清晰的效果。场面越大,灰暗的气氛越浓;场面越小,灰暗的色调越小。,风景摄影用光 散射光、低光、反光对景的效果,太阳刚出或将落的时候,是一

14、天中最柔和的低光光线,由于光线从低角度直接照射景物,也可在不同的方面而获得正面光、侧光或逆光等几光线的效果。因此,利用低光拍摄风光照片,不但能获得极其柔和的效果,而且富于变化。但低光属于光谱中的红色成分,表现出来的颜色呈黄、橙色,对景物原来有色调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利用低光拍摄景物,首先要注意光线对景物色调的影响,然后决定是否适合运用滤色镜拍摄,使有色的低光光线不至于影响景物原有色调。 反射光是间接的光线,比直接的低光更柔和,但它只能对景物中物体的阴暗部分起反射作用,因为反射范围是有限度的,所以它除去能辅助物体本身阴暗部分的表现外是起不了很大作用(加偏振)。,风景摄影田园风光,选景要奇 选“奇”

15、是田园风光摄影艺术的生命线。如果画面被表现得平平淡淡,就不能感染读者。在未拍摄某一处风光之前,要仔细观察被摄景物本身,根据自己对客观景物的了解和感受,先在脑海中有意识地想象出最后所要得到的是什么样的摄影形象,如能触景生情,以情去写景,就有利于构思出景美、意新、形式新颖的风光片,其效果以出奇而制胜。,风景摄影田园风光,构图元素吸引人的景物,构图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找一个吸引人的景物。摄影不是简单地拿起照相机按快门,在按下快门之前,你要问自己,这个景物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是颜色?云彩?倒影?还是落日?确定了主体后,下一步就是怎么去表现它了。通常,主体要有足够的尺寸,才能引人注目。主体太小,就不成为主

16、体,这时候就要用长点的焦距,或后期剪裁来处理了。,风景摄影田园风光,取景要精 这是指对风景的取舍问题,就是要从相机镜头所对的庞杂景物中留其精萃,舍弃繁杂。景物的精萃是风光摄影的精灵,如同人像摄影中的抓“神”,若不能以景传神,情寄寓景中,风光摄影就失去了生机,变成了没有个性特征的、雷同化了的俗景。取景要精的关键在于要抓住所拍摄的风光特点,选取景物最富有代表性的部分。 比如,风光照片必须具备一种强烈的地点意识,它可以通过展示事件、行动以及多少带有地方成分的自然环境加以限定,它可以包括诸如动物、植物、时装式样、建筑物细节等十分显眼且又公认的东西,这些就是风光中最精萃的部分,它给出了某一特定地方的特征。如是出色的风光照片,它能借助于风光的精萃成功的向人们传达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