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034153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去的20年”与“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评论 失去的20年可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非 任云 适 日更 内容。 日本经济在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段后出现了长达20年的萧条,各界人士 称之为失去的20年。本文首先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日本经济失去的20 年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步从微观经济体制角度阐述其深层理由,指出政 治和政府的失灵、金融与企业系统的体制僵化导致日本经济新陈代谢功能严重不 足,才是日本经济萧条的主要病源所在。最后,评价近期的安倍经济学三支 箭之核心一一增长战略。 任云系日本樱美林大学经济经营学系教授。 *作者感谢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冯维江,以及匿名审稿 人的宝贵评论及建议。 12

2、1 在z 20年的长期萧条与宏观经济学视角的原因探析 (一)经济增长的长期变化和失去的20年 纵观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可谓是起伏跌岩。1956一1973年,其经济增长 率平均为9.1%,堪称世界奇迹。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很快从危机的 阴影中摆脱出来,至1990年平均增长率为4.29毛,高于同期美、德等先进国家水 平,可谓-枝独秀。但是,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历了严重的经 济萧条。叫 过去的20余年里萧条时间之长,问题之严重,实属罕见。1)实际GDP增长 率有五次为负增长,平均增长率仅有0.9%;1992年名义GDP为487.96万亿日 元,而2012年反而只有475

3、.57万亿,经济总量及人均量在世界排名中均下滑。 2)工薪阶层的平均年薪从1997年度的467万日元降至2009年最低点的406万日 元,2011年度也只有409万。 213) 消费者物价在1998-2005年,以及2009- 2012年期间两次持续下降,而反映物价总水平的GDP紧缩指数从1994年最高的 110.96开始几乎连年减少,2012年降低至91.57(2005年为100),这样长时间的 通货紧缩在战后发达国家没有先例。的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逐年迅速增加。 2013年政府各类债务余额高达1097万亿日元,为GDP的2.28倍,在发达国家里 最为糟糕。过去的20年里,日本经济凋零,国民普

4、遍感到前途迷茫,信心丧 失,所以日本国内称之为失去的20年。以下,首先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探讨 失去的20年的形成原因。 (二)长期萧条的宏观经济学分析 首先从需求角度分析。从大的走势来看,正如吉川洋指出的那样,高速经济 增长时期,由于人口大迁徙以及家庭户数的不断增加,产生了旺盛的消费需求, 拉动了民间投资特别是设备投资的增长,投资进一步唤起了消费,整个经济增长 势头自然十分强劲。此后经济增速的放缓,正是由于上述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条 件发生了根本变化。问 lJ数据来源:日本内阁府SNA数据Chttp:/www.esri.cao.go扣ijp/snaidataidata_listlkakuhoul

5、filesl files kakuhou.html)。 2数据来源:日本国税厅各年度民间工资实态统计调查Chttp:/www.nta.go.jplkohyo/tokeilkokuzeicho/ minkanltoukei.htm)。 3吉川洋.r1夕口经济J桶木俊昭编f鞍後日本侄济企梭汪才品l束京大学出版会.23, 122 Intemational Economic Review 王在天的201F与 1990年代以来的20余年里,占总需求比重六成的民间消费需求增速大幅度 放缓,但仍略高于GDP平均增长率,而占总需求约三成的总资本形成特别是其 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负,显著拉低了经济增长速度(表

6、1)。另从储蓄角度 来看,泡沫经济崩横后虽然个人储蓄部分因人口高龄化的影响一直在下降,但企 业储蓄,特别是大企业储蓄部分却大幅度扩大,导致民间储蓄净盈余-直维持在 高位或增加,投资的严重不足造成了需求长期不足的局面。 消费低迷特别是民间投资长期不足的原因,在1990年代可主要归结于泡沫 经济崩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的负资产效应,抑制了民间消费:大量不良债 权导致银行金融功能低下,1997一1998年的金融危机甚至引发了数年的信贷萎 缩:而企业也在泡沫崩溃后忙于清理债务,压缩了固定资产投资。但最近十多年 的技资及消费的低埠,则主要是因为长期的通货紧缩及黯淡的经济前景,导致国 民和产业界对未来严

7、重丧失信心。 表1日本总需求项目各期间简单平均增长率(%) 期间民间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库存)出口进口 1955-1970年8.71 4.09 15.04 11.60 13.82 13.81 1971-1980年4.60 4.87 3.83 -7.30 9.72 5.47 1981-1990年3.62 3.39 5.13 4.34 5.74 1991-20年1.22 3.26 -1.46 3.12 3 21-2012年1.18 1.53 -1.41 3.80 2.33 资料来源1980年前参见:南亮进f日本的经济秃展j来洋经济新级斗土,2002,p.118.其余 根据日本内阁府S

8、NA网数据计算。 而重视供给的学派,如林丈夫和普利斯科特等认为需求不足不能很好地解释 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1990年代日本的人均劳动时间减少以及全要素生产率 (TFP)的下降才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他们计算得出日本劳动力人均GNP增 长率从1960一1970年的7.7%下降到1991-2000年的0.5%,同期TFP增长率从 4.91%下降为0.1919毛。认为并不是需求小于潜在增长率,而是潜在经济增长率本 身大幅下降了。1)林文夫进一步拓展了前项研究,在考虑IT产业带来的价格变化 等影响后重新推算了TFP,得出了类似结论。)2) 1 Hayashi,F.皿dE.C. Prescott, 四e

9、1990s in Japan: A Lost Decade , The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5(2002), pp.206-235. 2林文夫.r第4章日本烧济生座位成畏率J林文夫锦f经济停滞原因制度l到草番房, 2007, 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4期123 在云 根据日本JIP数据库的经济增长统计资料,也可得出类似结论。如图1所 示,1990年代以来劳动力数量技入增长率一直为负,资本投入增长率也从70- 80年代的1.969毛降到90年代的1.1%,21世纪头五年为0.42%,后五年则只有 0.06%, TFP在70-80年代的增长率分别为1.51

10、9毛、1.99%、0.989毛、1.79%。而整 个90年代平均为0.03%,进入21世纪后除2000-2005年达到1.07%外,2005- 2010年又归于零,可见总体而言TFP增幅也大幅度下降。 6.00 好均致.长率如航酬劳均质吸烟长率 1970-1975 1975-1980 1980-195 I曰19钊1990-1g51995-2o 2胁。20052005-2010年 图1各期间日本实际GDP增长率的增长统计分解 资料来源:根据JIP数据库(2013年)(宏观附加价值口径)数据制作。 从问题的复杂性来看,日本经济萧条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割裂需求与供给 来片面解释。但从问题的长期性来看

11、,有必要多从供给方寻找原因。1990年代 的长期萧条,与资本技入增速放缓以及劳动投入减少、TFP增速放缓有密切关 系。资本技入增速放缓的一个直接原因是需求方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少,而劳动力 投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低出生率及人口老龄化,以及1980年代后期开始 的缩短工时的影响。但为什么TFP增幅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降?这个问题关乎经 济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在下一小节重点论述。 (三生产率增幅放缓原因的进一步解析 日本的制造业TFP在1990年代初期结束了较高的增长。笔者根据JIP2012年 数据计算得出,2009年制造业的TFP与1970年比只提高了2.39倍。若按1970年 到1991年的增速,

12、制造业的生产率可提高4.12倍。另外,非制造业的生产率水 平一直没有显著增长,2008年为1970年的1.25倍,2009年则仅有1.17倍。根据 经合组织COECD)的统计,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在1990年代初曾一度达到美国的 近80%,但2010年只有美国的67%左右,且低于英、法、德、意等国。IJ 1八代尚宏,r日本侄演揄入内l有斐阁,20日,p.103, 124 Intem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失去的20年与 TFP增幅大幅度放缓的原因近年已有了诸多分析。首先,从投入角度来看, 深尾等发现日本信息通讯产业OCT产业)的TFP上升幅度在1995年后尽管低于 美国、韩

13、国,但仍超过5%。不过ICT投入产业,如流通业及除电子机械产业以 外的制造业从1995年以来TFP增长率大幅度降低。主要原因是这些产业ICT投资 大幅度不足,商业、运输、金融、对单位及个人服务业等非制造部门的GDP增 长中,ICT的贡献率在发达七国中处于最低或倒数第二。研究还发现,日本企业 尽管在研发方面投入较多,但是在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投资方面,如在企业结构和 组织改革,以及员工的脱岗培训上投入非常之少。由于近年来非正规雇佣的比重 上升,这些人员难以得到在企业内充分的在岗培训11,所以直接影响了劳动力素 质。这也是拉低TFP增幅的一个重要原因。1) 其次,从新陈代谢的角度来看,金及深尾等人将制

14、造业TFP增长率进行要素 分解后研究发现,1990年代制造业TFP增幅下降,主要原因一是企业靠削减成本 等努力所产生的内部效果增速降低:二是低效率企业关闭所产生的退出效果为负 值;三是TFP较高企业新设所产生的进入效果增速也处于停滞状态。此外TFP增 长中,内部效果贡献相对较大,而因高效率企业扩大规模、低效率企业缩小规模 所产生的再配置效果的贡献相对不足。2) 内部效果增幅下降,表明企业通过内部管理合理化来提高效率的做法越来越 难以奏效;退出效果为负,则是因为长期以来应该湖汰的企业没有退出,而效率 较高的企业如汽车、电子零部件、通信器械等却通过向海外转移加速了退出,这 显著拉低了平均TFP;此

15、外,进入效果贡献为正,说明进入市场的企业总体生产 率水平较高,不过这项效果在1990年代后不如1980年代贡献大,表明新设企业 的趋势不够活跃:而对非制造业的分析表明,近十多年里大部分的非制造业资源 再配置效果为负值,特别是建筑及运输业中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大企业的人员削减 量显著,对整个非制造业的生产率下降有较大影响。凡此种种,与英美等国在经 济环境较差时主要是靠缩小、关闭生产率较低的工厂,通过再配置及进入退出效 果来提高生产率的情况形成了明显反差。 最后,对大企业及小企业分类研究,发现大企业及大工厂的TFP在1990年 代以后仍然是上升的,但中小企业TFP增长率出现了停滞。大企业研发费用占 比

16、、出口占比及海外投资占比均较高,其TFP增长率一般也较高,而中小企业在 川深尾京司,r I失打机走20年j日本短济l日本经济新固社、2012,第2章。 2深尾京司,r I失h札企20年日本短演j日本侄济新闺社、2012,第3章。 国际经济许论12014年/:第4期125 任云 研发及国际化方面均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大企业向海外转移也削弱了其与国内 中小零部件供应企业在资本与技术上的合作关系,这也可能是中小企业TFP增速 放缓的重要原因。口 与深尾等人的分析类似,西村清彦等人的实证研究发现,日本企业的自然淘 汰机制不够活跃,从1997年起更是出现了生产率低的企业生存率高,生产率高 的企业反而淘汰率高的异常现象。m木村福成等人的实证分析也表明,出口型企 业以及对外投资企业的生产率增长要比国内的企业高。(3)细野则从金融角度分析 日本生产率的变化,认为金融危机导致金融中介成本上升,这直接导致新设企业 以及生产率水平较高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拉低了生产率增长水平。(4)宫川分 析认为整个90年代全部产业的TFP增加率都有下降,其中一半产业为负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