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6033980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1、 诗中表现诗人晚年生活十分凄凉的一句:(1分)僵卧孤村不自哀2、 诗中“僵”、“孤村”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有什么作用?(2分)“僵”、“孤”点明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3、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 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2、。1、有人说,颔联的“改”“迷”二字下得妙。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改”,即变化,(1分);紧扣了题目“山行”(或:点明诗人随峰同路转,欣赏不断变化的美好景色的愉悦心情。)(1分)。“迷”是沉迷,沉醉。(1分)表现作者行走山间独享美景的陶醉和喜悦。(1分)2、诗的尾联(第四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运用设问修辞手法,(2分);表达诗人淡泊、恬静的心境。(2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3分)运用了描写(写景)、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和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意思对即可)(3分)2、 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2分)“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3、 词的上阕,通过写雨中的兰芽、沙路和子规营造了怎样的境界?(3)作者描写了兰芽溪水、沙路无泥和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塑造了一个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4、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4、?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5、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诗中“孤蓬”喻指 (2分)2、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3分)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写青山

5、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3、颈联中哪个字( 别 )_照应题目中的“送”字。(1分)4、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画面?(2分)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外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淌过5、 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 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3分)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

6、,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4、“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4分)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1分)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

7、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1分)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1分)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1分)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 作者借 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 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劝勉 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惜时劝学)2、 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3、 写法有

8、什么特点?以景寄情,由情入理。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1、“徙倚”是 的意思。“欲何依”,表现了 的心情。2、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4、请从“

9、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6、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7、 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

10、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早寒江上有怀【唐】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 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景象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3、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6分)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

11、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 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手法、情感、赏析各2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出一种给分)4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5分)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

12、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5、“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有何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6、 阅读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诗人描写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1分),异乡漂泊的境遇(1分),抒发了旅人怀乡,思归不得的悲戚(1分)和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落寞(1分)。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

13、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2、 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3、 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4、 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阅读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4、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4、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烘托手法,以齐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