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教案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6031782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教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次备课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1)复习内容:物质的变化、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考纲要求: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2、了解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3、理解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了解中和反应概念.教学过程: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置换反应有:(1)(2)(3)(4)条件复分解反应有(1)(2)(3)(4)(5)条件二、例题分析例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变色 B、导电 C、燃烧 D、爆炸 E、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F、风化 G、潮解例2、下列各为什么变化:A、木炭放入盛有红棕色

2、NO2的集气瓶中,瓶中红棕色裉去;B、山体滑坡;C、计算机CPU运行;D、分离液态空气;E、燃放烟花;F、铜丝导电;G、车胎爆炸;H、磨制石器;I、烧制陶器;J、西瓜榨成汁;K、铁杵磨成针;L、生米煮成熟饭;M、煤气中毒;N、小麦磨成面粉例3、将Fe、H2SO4、CuCl2、NaOH、Fe2O3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种,所属反应类型有。例4、有X、Y、Z三种金属,将X、Y和Z分别浸入稀硫酸中,Z溶解,X、Y不溶解:将X浸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Y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Y、XB、Y、Z、XC、Z、X、YD、Y、X、Z二次备课例5、按要求写出下列反

3、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题后填空。(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类型(2)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伴随热现象。(3)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工厂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4)向已滴加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变成无色为止反应类型:,此时溶液的pH为。例6、请用六种不同的方法区别氢氧化钙和稀硫酸两瓶无色溶液,只需写出试剂名称。方法序号所用试剂方法序号所用试剂(1)(4)(2)(5)(3)(6)例7、下表中的四个观点都是错误的。请你仿照表中示例各找出一个化学方程式来否定相应的错误观点。错误观点否定例证(化学方程式)示例:氧化反应一定是

4、化合反应CH42O2 CO22H2O(1)化合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3)分解反应生成物都是单质(4)置换反应的反应物中一定有金属单质(5)复分解反应不可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例8、(2004广西柳州)初中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和关系可用右图所示,从中可找出许多规律。例如,有些化学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如Fe2O3+3CO 2Fe3CO2.你从中还发现的规律之一是 。教学后记:_二次备课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2)复习内容:空气的成分,污染和防治考纲要求: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各自的体积分数。2、知道空气

5、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意义。3、理解探究空气组成的原理。教学过程: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1、研究空气成分的的相关科学家瑞典,英国,法国。2、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二、例题分析及规律总结例1、把1升空气按顺序通过灼热的铜网、石灰水、无水CuSO4,最后出来的气体主要是_(化学式),体积约为_升。例2、实验桌上放置了一个带胶塞的,体积为1升的烧瓶。(1)一个同学说瓶内没有东西;(2)另一个同学说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3)第三个同学说把它放在天平上称出来的质量正好是一升空气的质量;(4)第四位同学说烧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你认为正确的是叙述是()A、2和3B、只有1C、3和4D

6、、只有4例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管连接。玻璃管A的下端紧系一只气球。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_。例4、用下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并将塞子塞紧。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燃烧时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待红磷燃烧结束并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可以看到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其原因是。此实验中,瓶中水面往往上升不到空气体积的1/5,试分析可能的原因。(3)上述实验和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汞与空气封闭在一起,加热,生成氧化汞

7、)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填“酸”、“碱”、“盐”、“单质”或“氧化物”)。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4)使用上述装置,用木炭代替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填“是”或“否”)。若可行,说明理由,若不可行,应怎样改进?答:例5、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条件?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1)请你帮助

8、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二次备课例6、通常状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含量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的含量(%)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氧气2115.7二氧化碳0033.6水0.036.2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设计实验:验证其中的一种气体成分在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量的不同,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使用的仪器和药品可以任选,实验室备有刚收集好的呼出气体250mL两瓶)取其中一瓶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一瓶空气,将燃

9、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少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三、巩固练习:1、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山体滑坡 B、冰川融化 C、发生沙尘暴天气 D、酸雨形成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乙醇被用作内燃机中的燃料 D、铝用于制造电线3、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我国南方某地区所降酸雨主要是由居民和工厂燃烧含硫的煤以及某些化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有许多植物如广玉兰、枫树、夹竹桃等,在它们能忍受的浓度

10、下,可以吸收这种有害气体。(1)你认为该有害气体是(填名称)。(2)请写出测定该地区雨水的pH的实验操作。(3)为减少酸雨对该地区环境的危害,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教学后记:_二次备课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3)复习内容:常用仪器及其基本操作考纲要求:1、 认识常用的仪器2、 知道药品的取用、试剂的加热和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3、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一、常用仪器 (一)加热仪器 1酒精灯实验室主要热源; 直接加热容器:试管;蒸发皿(瓷器);垫石棉网加热:烧杯、烧瓶 (二)计量仪器 1托盘天平(称准到0.1g)2量筒3胶头滴管 (三)贮存仪器 1集气瓶收集贮存气体

11、,2广口瓶贮存固体3细口瓶贮存液体 (四)固定仪器 1试管夹2铁架台 (五)其他仪器:漏斗、玻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1)“三不”原则: (2)节约原则: (3)处理原则: 2固体药品的取用 (1)粉末或小颗粒药品用药匙取用 (2)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药品的倾倒:拿下瓶塞倒放桌上,瓶口挨管口,标签向手心,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2)量筒量液:放置:量筒放平;读数: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滴管取液:取液时:捏橡胶乳头,赶空气,再伸入试剂瓶中;取液后:不平放,不倒置,

12、橡胶乳头在上;滴液时: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逐滴滴入,不伸入试管内,不碰管壁。用完时:立即用水冲(滴瓶上的滴管不用水冲),不放在实验台上或其他地方。 (二)浓酸浓碱的使用 (三)托盘天平的使用 (四)连接仪器、装置 玻璃管和胶管、胶塞连接管口沾水,转动慢插。 在容器口塞胶塞转动塞入 (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容器外壁,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二次备课(六)物质的加热 (七)过滤 1仪器:漏斗(附滤纸)、烧杯、玻璃棒和铁架台 2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烧杯嘴靠玻璃棒;玻璃棒一端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的管口靠在烧杯内壁上。 (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八)蒸发 1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和铁架台 2操作注意事项: 玻璃棒搅拌的目的: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蒸发皿不能立即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若要立即放需垫石棉网。(九)洗涤仪器 洗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二、例题分析及规律总结例1、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洗气:若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