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中学教师资格证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6030438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文档}中学教师资格证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实用文档}中学教师资格证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实用文档}中学教师资格证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用文档}中学教师资格证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文档}中学教师资格证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知乎大七整理 1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注: 1.此部分为知识与能力的简要笔记,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重点我已筛选出来,在知识 与能力提纲中,搭配使用。 2.备注“选择题”的知识点为选择题常考知识点。 3.笔记红色字体部分需留意。 4.笔记中我若没有写或简写的部分, 在看书的过程中可适当忽略, 笔记越多的地方越是重点。 5.带有“补充”“补充”二字的知识点是中公书上没有的,建议背下来。 6. 中公的书是根据大纲编写的,实际上并无唯一答案,有些中公的书是根据大纲编写的,实际上并无唯一答案,有些表述不同表述不同 1717 版中公书籍版中公书籍的地的地 方,为了使笔记更完善,我采用的方,为了使笔记更完善

2、,我采用的是是教育综合教育综合的答案的答案,二选二选其一其一即可即可。 7.大七手打的笔记,如有打错字的地方还请见谅,也可以私信告诉我,我纠正哈。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于发展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 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广义的教育: 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 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3、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 化的活动。学校教育有专职人员(教师)和专门教育机构(学校)承担。 教育的构成教育的构成要素要素: 1.教育者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教育对象、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桥梁、中介; 教育的属性:教育的属性: (选择题、简答题/辩题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区别 与动物) ,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社会性) 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具有自己的特

4、点。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补充:教育补充: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 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 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 (选择题) 知乎大七整理 2 神话起源论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桑代克(美国) 、沛西能(英国) 心理起源论孟禄 劳动起源论米丁斯基、凯洛夫 交往起源论叶澜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古代产生了学校;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

5、.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 苏格拉底 “产婆术” 柏拉图 理想国 、 “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 培根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夸美纽斯 泛智(普及)教

6、育、学年制、班级授课制、百科全书式教学、 “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 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发展的学科。 卢梭 爱弥儿 、自然教育、儿童本位 裴斯泰洛奇 “教育心理学化” 、 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 洛克 “白板说” 、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教育学之父” 、教 育性教学原则、传统三中心论、 “四阶段教学论”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儿童活动/经验/活动中心;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学校即社会” (陶行知曾师从杜威) 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 。 世界/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7、: 学记 斯宾塞:主张“教育预备说” ,即教育为生活而准备。 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思想。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瓦根舍因: 范例(规范)教学原理 杨贤江:教育劳动起源说 陶行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时间 知乎大七整理 3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从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三方面来考虑)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 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为: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为: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8、 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的相互关系(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变革; (4)生产力水平影响 教育目的的确定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经济功能) :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

9、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4)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宗旨和目的;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制度;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 :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族政治建设;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与教育与文化文化的相互关系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

10、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 :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3.学校文化学校文化 (1)学校物质文化 (2)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3)学校制度文化 知乎大七整理 4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青春期的发展变化:青春期的发展变化: 1.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 2.中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 3.性器官日趋成熟;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

11、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口诀: 个体身心有规律, 顺阶差不互补 (要求理解定义出选择题) 1.顺序性循序渐进 启示: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 高级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 2.阶段性不能搞“一刀切”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 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上,不能“搞一刀” ,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 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每个人 的潜能和

12、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4. 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人有其发展中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 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 育,往往事倍功半。 5. 互补性扬长避短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 个性发展。 影响影响人人发展发展因素因素的理论的理论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霍尔、高尔顿、威尔逊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

13、的主要主要因素因素 1.遗传前提条件 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环境外部条件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将遗传素质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个体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 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3.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因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

1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知乎大七整理 5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基础教育对个体及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五节 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

15、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 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 /建立学制的依据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现代学制的类型:现代学制的类型: (选择题、简答题) 1.双轨学制 19 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是自上而下,为资产阶 级子女设立的教育学校,另一轨是自下而上,为普通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职业学校,两轨互 不相通,互不衔接。 2.单轨学制 单轨制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指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 习,从小学、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相对于双轨制来说,这种学制是历史的一 个进步,有利于普及教育和提高国民素质。 3.分支型学制 分支型学制是 20 世纪上半叶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它的前段是单轨,进入中学阶段开始分 叉,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 ,下 达(初等学校) ,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