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2770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教案 北师大版选修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命题教学目标: 1. 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2.熟练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及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四种命题真假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推理论证3.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命题的改写2.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真假性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1.命题概念的理解.2.利用真假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推理论证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ppt给出)思考:请判断下列语句的真假,能否看出这些语句的表达形式有什么特点?(1) 若直线ab,则直线a和直线b无公共点;(2) 2 + 4 = 7;(3)

2、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 若 x2 = 1 , 则 x = 1 ;(5) 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相等;(6) 3能被2整除.引导学生归纳以上语句特点:1 都是陈述句2 可以判断真假,其中,(2)(4)(6)判断为假,其它3个判断为真。二新课教授1. 教学命题的概念:命题: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强调,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 上述6个语句中,(1)(2)(3)(4)(5)(6)是命题.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假命

3、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上述5个命题中,(2)(4)(6)是假命题,其它3个都是真命题.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是素数,则是奇数;(3)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5)(6)x15(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分析加固对命题概念的理解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具体分析例1中的(2)(4)就是一个“若,则”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叫做命题的条件,叫做命题的结论. (这种命题也可写成“如果p,那么q”“只要p,就有q”等形式例2 指出

4、下列命题的条件p和结论q:(会区分条件p和结论q)(1) 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2) 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数学中有一些命题虽然表面上不是“若p,则q”的形式,例如“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但是把它的形式作适当改变,就可以写成“若p,则q”的形式: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这样,它的条件和结论就很清楚了也便于我们判断真假。例3: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则”的形式.(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对顶角相等;(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课本:思考(ppt)下列四个命题中,

5、(1)若f (x) 是正弦函数,则f (x) 是周期函数;(2)若f (x) 是周期函数,则f (x) 是正弦函数;(3)若f (x) 不是正弦函数,则f (x) 不是周期函数;(4)若f (x) 不是周期函数,则f (x) 不是正弦函数;命题(1)与命题(2)(3)(4)之间的关系我们已经了解,那么任意两个命题间的关系是:(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归纳: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4.四种命题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讨论:例1中三个命题的真假与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间关系:(学生回答):原命题(1)为真 其逆命题(2)为假 其否命题(3)为假 其逆否命题(4)为真发现有

6、以下规律: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真假假真 (探究中)以“若x23x20,则x2”为原命题,写出其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假性。(学生回答):原命题为:若x23x20,则x2,为假 其逆命题为:若x2,则x23x20,为真 其否命题为:若x23x20,则x2,为真 其逆否命题为:若x2,则x23x20,为假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真假假真 假真真假发现有另外的规律,再举其它例子:写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假性。(学生回答): 原命题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为真 其逆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为真 其否命题为:同位角不相等,两直

7、线不平行,为真 其逆否命题为: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为真发现还存在以下规律: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真假假真 假真真假 真真真真把以上命题改成: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平行,写出其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假性。(学生回答):原命题为: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平行,为假 其逆命题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不相等,为假 其否命题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不平行,为假 其逆否命题为: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相等,为假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真假假真 假真真假 真真真真 假假假假发现:(2)归纳总结:可以发现,一般的四种命题的真假性,有且仅有以上的四种情况。(让学生课下举例子验证)并且由于逆命题与

8、否命题也是互为逆否命题,因此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有以下关系:(教师引导,与学生一起归纳):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四种命题真假性之间的联系可以为我们进行推理论证带来方便,例如,由于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有相同的真假性,当直接证明一个命题为真命题有困难时,可以通过证明其逆否命题为真命题来简介地证明原命题为真。5.例题分析:证明:若,则.(教师引导学生板书教师点评)三小结:1. 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则”的形式.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真假性关系,如何利用真假性关系进行推理证明。四作业:1. 作业:教材P8页第2(2)题第3(1)题板书:标题命题概念: “若p,则q”的命题: 例题 条件: 结论:如何判断,两个条件: 如何改写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真假假真 假真真假 真真真真 假假假假标题: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真假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子 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