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龙”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027070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洲“四小龙”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亚洲“四小龙”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亚洲“四小龙”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亚洲“四小龙”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亚洲“四小龙”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洲“四小龙”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洲“四小龙”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一九八九年第二期 亚洲 “ 四小龙 ” 外向 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比较 巫宁耕 亚洲 “ 四小龙 ” 经济战略的一 个基本共同点是 , 它 们都实行了以出口导 向为内容的外 向 型战略 。 可以说 , 它们是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行外 向型战略 的 “ 领头人 ”。 然而 , 它们在 实施外 向型战略的进程 中 , 无论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 战略目标的确定 、 重点产业的选 择 、 经济活动的主体以及外 向型战略实施的深度上 , 都表现出很大差异 。 实际上 , 在 “ 四小 龙 ” 实施的战略中 , 就存在有三种类型或三种模式 。 它们既有共性 , 又有特殊性

2、。 一 、 “ 积极不干预主义 ” 下的香港 “ 经济战略 ” 一百多年来 , 香港一 直是 国际上的自由港 , 即在经济上对外完全开放 , 资本 、 商品和人 员 自由进出的地区 。 从现象上看 , 战后香港的经济发展与其他 “ 三小龙 ” 完全不同 , 从来没有制定过什么 “计划” , 也没有明确提出过经济发展战略 。 其实为 了确保 自由港的 地位 , 长期以来 , 港英当局以古典学派奠基人亚当 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思想 , 即 自 由经营 、 自由竞争和政府尽量避免对私人经济干预的思想 , 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思想基石 。 港英 当局实施的政策 , 实际上是一种 “ 没有政策 ” 的

3、政策 , 一种 “ 没有战略 ” 的战略 。 香港的这种经济不干预主义的政策 , 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 从经济上说 , 主要表 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企业的 自由经营 。 在遵守港府制定的有关法律和法令的前提下 , 港英当局对企业经 营不加干涉 , 既不对企业的发展以任何资金 、 税收和价 格的鼓励和优惠 , 也不采取限制措 施 , 完全由市场机制决 定企业的沉浮和兴衰 。 不仅如此 , 几乎整个经济活动大都放手由私营 企业经营 , 属于港府所有的企事业很少 , 连港币的发行迄 今仍 由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两家英 资商业银 行办理 。 商品进出自由 。 当局对商品的进 出口基本上不加管制

4、 , 年以来除六类商品即 烟 、 酒 、 汽车 、 化妆品 、 非酒类饮 料和某些碳氢油 等耍纳税外 , 基本不征收关税 , 故称 “无关税 区 ” 。 进出香港的商品 , 除了进行必耍的登记和统计手续 , 仅对一些违法商品如 毒品和依 法管制商品如征税商品 、 战略物资 、 危险性商品和统 制性商品等予以管制 。 黄金外汇经营和 流通 自由 。 从年和年起 , 香港 当局就先后取消了对外汇和 黄金进出香港的 限制 。 港 币的 流通和 兑换完全自由 。 特别是香港成为 国际金融和黄金交易中 心 之后 , 黄金和外汇交 易 、 资 金的调进和汇 出十分方便 , 港府对此一般不加限制 。 通 投

5、资自由 , 且税率较低 。 外国资本 与香港 当地资本一样 , 可以在香港 自由投资设厂 和开办各种企业 , 港英当局一 视同仁 , 享受充分的 自由 , 对本地企业没有特殊的保护条例 。 港英政府只对企业和个人征收 一 定公司利得税和个 人 入 息挽 , 税率此其它 国家和地区低得 王 多 。 自由价格制度 。 香港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 , 因此 , 绝大多数商品是由企业按 照市场需 求和企业间的竞事来确定价格的 , 市场和价格的竞争十分激烈 。 港英 当局只是对公 用事业如水 、 电 、 气 , 交通运输 、 公立 医院 、 学校和医院等的收费 , 对少数 与市民生活 密切相关的一些商

6、品价格如大米 , 进行管理和控制 。 当然 , 自由放任主义决不是无政府主义 , 或政府什么事都不管 , 而只是强调私人经济和 市场的力量 。 突际上香港的经济政策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自由放任 , 让市 场机制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方 向 , 这是政策的基础在 一 些受世界经济影响比较敏 威的领域 , 特别是 当香港经济出现不稳定时 , 港英当局就实行适度的干预 。 用港英 当局的说 法 , 的不干预不是消极的 , 而是积极的 , 是 “ 积极的不干预主义 ” 。 年代以后 , 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 , 当局有关部门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 就逐渐加强 。 特别是年代以来 , 国际货 币金融

7、市场动荡不定 ,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陷于 “ 滞胀 ” , 贸易保 护主义日益抬头 , 整个国际经济环境变得严峻 , 港英当局为了保持香港外 向 型的 繁荣和稳 定 , 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有 一 加 强的趋势 。 对经济生活的管理和干预 , 主要表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 首先 , 建立比较健全有效的经济管理体制和 制定一套作为企业行为规范的经济立法 。 现 在 , 香港经 济生 活的每个方面都有立法 , 做到了以法治经济 , 以法治人 。 共次 , 为投资者创造投资环境 , 提供各种服务 。 港英当局为吸 引投资和发展 经 济 的 需 要 , 它道接参与投资井管理部分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教育 , 重视职工

8、的培训为工业发展提 供侧面的支持为扩大贸易提供信息 , 开拓市场 。 第三 , 通过宏观经 济政策和手段 , 影响和调节货 币和 金融 市场 。 在一些对经 济 稳 定 发 展比较敏咸的领域如利率 、 汇率 、 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等以及市民生活安定如价格和 住房等等方面 , 港英政府的干预在不断加强 。 例如部分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是受 当局程度不 同的管理和按 制的 , 而不是完全听任市场的 自发调节 。 当然 , 对部分商品和劳务价 格 的痉 制和管理 , 井不是 单纯依靠行政手段 , 而是利用价值规律 , 一般保证适 当的盈利和收 益 。 因此 , 就是这类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也是不断调整的 。

9、 又如汇率 制度 。 从维护 香港经济的稳定发展着眼 , 根据国际货币市场的变化 , 曹多次调整港元的汇率制度 。 从年到 了年香港作为英镑集团的一 员 , 港币的发行是以 存放在英国银行的储备金作保证 , 实行港元与英镑挂钩 , 保持固定汇率制度 。 年月 , 英镑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 港元改 为与美元挂钩 , 当时美元等于港元 。 此后 , 美元不断 贬值 , 主要国家货 币实行浮动汇率 制度 , 年月 , 港元也宜布实行 自由浮动 。 年 月 , 面对 当时因, 问题 , 谈判和国际货币市场动荡对香港经济和港元汇率的影响 , 港府又 实行了有关发行纸 币的新措施 , 井再次实行港元与美元

10、挂钩 , 规定港元等于美元的固 定联系汇率 。 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方面 , 为确保际金融 中心的地位 , 年代以来 , 港府对金融 业也实施了一系列管制措施 。 如设立银行公 会代替过去的外汇银行公会 , 规定所有持牌银行 必须加入 , 以加强对利率协议的控制同时 , 为打破少数银行的垄断 , 当局保留有干预银行 公会利率协议的权力 。 年 , 实施了三级金融体制 , 即把执行银行职能的机构分为持牌银 行 、 持牌接受存款公司和注册接受存款公司 , 实行三级管理 。 明确规定了各类银行业务的界 限 , 拜通过提高银行流通资产的限额 , 控制银行牌照发行 , 提高银行的素质 。 此后 , 不断修

11、 改 香港银 行条例 , 设立专职监管机构 , 加强对银行资产和业务的监督 。 此外 , 港府也常常动 员外汇基金 , 作为它有限 度干预金融活动的手段 。 在年至年期间 , 港府曹动角外汇 基金先后接管了恒隆 、 海外信托等几家破产银行 , 以防止引起连锁反应 。 总之 , 香港经 济政策 的主要 目标是明确的 , 那就是要维护香港的 自由港地位 , 促进香港外 向型经济的发展 , 井保持香港经济的稳定 。 和共他 “ 三小龙 ” 不同的 , 只是它对经济活动奉 行的是 “ 积极的不干预政策 ” 即一种干预与不干预相结合 , 以不干预为主的政策 , 以充 分发挥 市场的调节作用和保持企业的

12、自由经营制度 。 二 、 新加坡经济战略的特点 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另一个自由港 。 和香港一样 , 近年 来 , 它已经由一个主耍依 赖贸易为生的岛国 , 改造成为一个以现代工业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国际经济中心 。 在经济政策 和经济运行上 , 和香港有 许多类似之处 , 然而 , 新加坡 与香港又有很大的差别 。 最大的不 同是 , 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 为 了维护 民族权益 , 发展 民族经济 , 新加坡政府对经 济生活的干预比香港耍大得多和 香港当局的 “ 没有 战略 的战略 ”不 同 , 为 了改造落后畸形的 经济结构 , 实行经 济的多元化 , 新加坡拜不拘泥于经济发展的某种

13、特定模式 , 而是从实际出 发 , 根据不同时 期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 确定不同时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重点 。 大体 说来 , 新加坡经济战略的实施 , 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 第一时期 , 从年 到年 。 这是新加坡的经济恢复时期 。 在这一时期内 , 新政府在 一 定程度上实行了内向的 “ 进口替代 ” 战略 。 为 了解决 当时存在的转口贸 易衰退和国内严重的失业 问题 , 新加坡这时工业化的重点 , 是优先发展劳动 密集型的 “ 进口替代 ” 工业 , 井于年起与 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就两国合 井 问题 举行谈 判 。 在发展工业方面的主耍措施是 年颁布和 实施了 “新兴工业法” 和

14、 “ 工业扩展法 ” 两个法合 , 以减 免税收来吸 引 投资者投资于新兴工业 , 井在进口关税上予以一定 的保护 。 为扶植 “ 新兴 工业 ” 的发展 , 实行了部分贸易保护 。 年后 , 新政府逐步增加 了课 征进口税 的范围 , 拜规定了进口限 额 。 到年 , 在进口的近种 商品中 , 征税商品约 种关税收人也 由年万元 , 增至年万元 。 但是 , 考虑到继续维持新加坡的 自由港地位 , 规定的进口税率北 周围国家低得多 , 整个制造业部门的平均 名 义税率 仅 为 。 年 , 新加坡 自治 邦政府制订了第一个经济发展计划 。 同年 , 成立了经济发展局 , 具体任务 是负责执行经

15、济发展计划 , 促进国内外投资 , 拜对 工业企业提供资金 、 技术等方面 的援助 。 这一时期 当局的 另一项重大决策是 , 确定在新加坡的西南部裕廊开辟新工业区 。 该 地濒临海岸 , 港口条件好 , 原是一片野草丛生的沼泽区 。 年成立裕廊镇管理局 , 目前已 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发展区 。 与此同时 , 新加坡政府集中资金 , 大力加强社会经济基础设 施的建设 。 “进 口替代 ” 战略的实施 , 对新加坡的经济恢复起了一定作用 。 但是 , 到年代中期 , 这一战略受到两个方面 的冲击 , 而不得不中止实施 。 年 , 新加坡加入了马来西亚联 邦 , 原指望以 马来西亚作为进日替代工

16、业发展的国内市场 。 然而 , 由于种种原 因 , 这一目的 不仅没有达到 , 新加坡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还蒙受很大损失 。 在这种情况下 , 白 年月 , 新 加坡被迫退出 , 井宣布成为独立国家 。 年英国政府决定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军后 , 正 式宣布从新加坡撤走英国驻军 。 由于英军在新的海 、 空军基地的军费开支 占新加坡国民生产 总值的左右 , 有近盛万名新加坡人为基地服务 , 因此 , 这一决定给新加坡经济带来沉重 的压 力 。 这样 , 新加坡政府一面提出一个 “ 反经济衰退计划 ” 年一年 , 通过发 行债券和 向国外贷款 , 筹集资金 , 用于建立国防和经济建没同时 , 又当机立断地实行经济 战略 的转变 。 第二个时期 , 从年到现在 , 推行外向的 “ 出口导向型 ” 经济战略 。 这一时期又分两 个阶段 , 年以前为经 济扩展阶段年以后 , 是新加坡的经济重组阶段 。 作为经济战略转变的标志 , 年底 , 新加坡政府顽布了 “经济扩展奖励 格觅所得税 法 , , 拜决定于年实施 。 与年法合不 同的是 , 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