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质量检测(一)鲁教版必修3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6021938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质量检测(一)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质量检测(一)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质量检测(一)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质量检测(一)鲁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质量检测(一)鲁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质量检测(一)鲁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质量检测(一)鲁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量检测(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完成34题。 3该流域新垦区()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4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

2、间结构分别表现为()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C点状与岛状 D点状与面状 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甲地居民景观图 乙地“地穴式”民居示意图5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A夏季洪水多发 B夏季高温潮湿C冬季光照时间短 D冬季降雪量大6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B光照C台风D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人类活动也不同。读下图回答78题。7B所在地区的农业自然景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土壤 C水分 D

3、经济发展水平8. 有关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水能非常丰富,其谷地是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区B河流水量丰富,流量平稳,因此航运价值较大C两条河都是外流河,沿岸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工业发达D降水是两条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流域内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读下图回答910题。9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土壤、水源 B光照、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10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B乙地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C甲地河流水流急,水能丰富D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

4、相关。读某城市空间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1112题。11图中四个发展阶段中,最早的阶段是 () A B C D 12图中四个阶段中 ()A阶段以农业生产为主,城市等级不明显B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C阶段逆城市化格局已经出现,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D阶段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二、综合题(共40分)13结合材料,读图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俄罗斯的天然气将通过的“南溪”管道输往南欧。该管线从俄罗斯南部穿过黑海海底至保加利亚后,穿越巴尔干半岛经希腊通往意大利南部。材料二石油城克拉玛依市地处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1)简要归纳

5、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8分)(2)根据甲图信息,说明影响C地附近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2分)(3)结合材料1,分析“南溪”管道施工困难的主要地理原因。(4分)(4)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都会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结合材料2,简要说明克拉玛依市为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6分)14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B是_铁路,该铁路线所经过地区是典型的_地貌区。(4分)(2)C河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水电基地之一,试从地形、气候两方面简要分析该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3)圆圈范围内地势低洼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是_,按农业的地域类型划分,这种农业属于_。(

6、4分)(4)圆圈范围内的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经济迅速发展,其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5)图示区域为什么会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4分)单元质量检测(一)1D2.D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均质区;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好;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

7、足,土层发育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3C4.D第3题,读图可知,该流域为伊犁河谷地,气候干旱,因此水源是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4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行政中心呈点状、新垦区呈面状。5D6.C第5题,从甲建筑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势看,房顶坡度大,说明该区域降雨多或者冬季降雪量大;采用横木地基是为了防止建筑下陷(可能是地下季节性冻土的存在);建筑物密闭、门窗小,为了防寒保暖;因此可推测该建筑位于高纬度地区,降雪量大,门前台阶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冬季降雪量大的自然环境。第6题,“地穴式”民居是台湾雅兰人为了适应多台风的自然环境,将民居建在地下,能减轻台风灾害对生

8、活的危害。石质建材多,说明该地为山地或者丘陵地形,排水条件良好,采取此建筑形式不是因为降水的因素;该建筑没有选择地形平坦地段建筑民居,主要是平坦地形受台风危害严重;从建筑形式和风格看,光照对其影响极小。7C8.A第7题,读图可知,B所在地区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因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农业自然景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的主要因素。第8题,读图可知,河流为雅鲁藏布江,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沿河谷地地势较低,温度相对较高,是青藏高原的主要农业区之一。9B10.D第9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欧洲西部,降水较多,发展种植业光照不足;乙地位于中亚,降水少,水源不足。第10题,中亚降水少,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为

9、主。11B12.B图中阶段全部是小城镇,城市等级不明显,处于城市空间发展的最早阶段,区域内部经济差异较小。13解析:第(1)题,自然区域特征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文、资源、植被等方面进行回答。第(2)题,C地区黑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区,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同时地形的抬升作用增加了迎风坡的降水。第(3)题,管道经过的地区较多,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是其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困难。第(4)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出路在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资源简单加工的生产局面。答案:(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以草原、荒漠为主;以内流河和内流湖(或咸水湖)为主;水资源短缺;石油、天然气等自

10、然资源丰富。(2)海陆位置、西风与山地。(3)经过河流、山地和海底,地形复杂; 线路长,地质构造复杂;经过多国领土,需他国支持。(4)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石化工业,延长产业链;发展观光旅游和工业旅游,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利用良好的光照条件,发展节水农业;优化环境,改善生态。14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B是南昆铁路。第(2)题,C河是珠江上游红水河,由于流域内降水充沛,河流流量大,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因而水能蕴藏丰富。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基塘农业,属于混合农业。第(4)题,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其发展;地处侨乡,利于吸引外资。第(5)题,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受季风环流和台风影响,降水丰沛,因而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答案:(1)南昆喀斯特(2)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域内降水充沛,河流水量丰富。(3)基塘农业混合农业(4)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区的河口三角洲,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改革开放政策支持;侨乡优势等。(5)受夏季风及台风的影响,降水充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