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立意创新:点睛明旨法

上传人:h****q 文档编号:146021160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点睛明旨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点睛明旨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点睛明旨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点睛明旨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点睛明旨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点睛明旨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立意创新:点睛明旨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立意创新:点睛明旨法高考作文立意创新招:点睛明旨法 点睛明旨法又叫“画龙点睛法”,龙有龙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画龙要点睛,撰文也要点睛。作文时,在关键地方,或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这就叫做“点睛明旨法”。从作用看,一是向读者阐释了开篇背景描写的深刻含意;二是点破题目,明确主旨;三是留下深长的思考;四是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有点睛,文章便生动精警,不点睛,便呆板平滞。从句式上看,点睛明旨的警句多是议论句式。如过秦论的最后一句:“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者前四段叙史实,末段发议论。这样写,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

2、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过,点睛句也可以是叙述、对话,甚至是描写等。从位置上看,点睛明旨句可在作品的不同位置。它可以置于文首,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由此写出了内心苦闷和出游的原因,引出他来到荷塘排遣烦恼。再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也是这样开篇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个“清”,一个“静”便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奠定了全文浓厚抒情的基调。它也可以置于文中,如莫泊桑的项链,在写主人公玛蒂尔德为赔项链而十年苦斗、备尝艰辛时,作者描述了玛蒂尔德的向往并进行了评论:“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种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

3、,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作者用点睛之笔,揭示出人生遭遇的不确定性。它还可以置于文末,即“卒章显志”,如上面的过秦论便用了此法。因此,何时点睛,并无一定之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点睛”处写深写透,使重点突出,主题突出,人物性格活灵活现。例文1老学究是搞社会科学的,研究了大半辈子社会的他,事业有成,学术界人人尊敬;家庭幸福,四个儿子各有所长。老大,政府机关工作,长得慈眉善目,白白胖胖。人如其貌,为人圆滑的他,在机关里慢慢攀升,前程无量。老二,报社记者,瘦瘦高高,一副“酒瓶底”的眼镜,小眼聚光,极为锐利。此人可是时事评论专栏的一支“名笔”,因其笔法锐利、思想深刻,在

4、报社有“小鲁”之雅称。老三,工人,长相普通,个头普通,属于摆在人堆中绝对找不出来的那一种。老四,商人,长相精明,为人极灵活,鬼点子也多,在生意场上打滚,凭着小聪明也赚了不少。老学究每每向外人提起这四个儿子,总不知该如何评说,只能说各有其特点。独自一人时,他总爱琢磨,老大太过圆滑,要是有老二的深刻、尖锐就好了;老二要能圆滑点,肯定能升级快点,总不能总是小记者!老三太老实、平庸,有老幺的精明就不至于一辈子平庸;老幺太滑,平稳点肯定会更成功。一次家庭会议上,老学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四个儿子,建议他们兼份职,完善完善自己。儿子们也觉得父亲的话有理,便试着做起了兼职。老大到老二的报社做见习记者,虽然能融洽

5、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但终因其性格的圆滑,无法写出令人称赞的佳作来而离职。老二到老大工作的机关干小文员,虽然思想有见解,但终因过于尖锐,让领导无法接受而辞职。342019-05-18高考作文立意创新招:点睛明旨法 点睛明旨法又叫“画龙点睛法”,龙有龙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画龙要点睛,撰文也要点睛。作文时,在关键地方,或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这就叫做“点睛明旨法”。从作用看,一是向读者阐释了开篇背景描写的深刻含意;二是点破题目,明确主旨;三是留下深长的思考;四是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有点睛,文章便生动精警,不点睛,便呆板平滞。从句式上看,点睛明旨的警句多是议论句式。

6、如过秦论的最后一句:“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者前四段叙史实,末段发议论。这样写,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过,点睛句也可以是叙述、对话,甚至是描写等。从位置上看,点睛明旨句可在作品的不同位置。它可以置于文首,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由此写出了内心苦闷和出游的原因,引出他来到荷塘排遣烦恼。再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也是这样开篇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个“清”,一个“静”便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奠定了全文浓厚抒情的基调。它也可以置于文中,如莫泊桑的项链,在写主人公玛蒂尔德为

7、赔项链而十年苦斗、备尝艰辛时,作者描述了玛蒂尔德的向往并进行了评论:“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种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作者用点睛之笔,揭示出人生遭遇的不确定性。它还可以置于文末,即“卒章显志”,如上面的过秦论便用了此法。因此,何时点睛,并无一定之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点睛”处写深写透,使重点突出,主题突出,人物性格活灵活现。例文1老学究是搞社会科学的,研究了大半辈子社会的他,事业有成,学术界人人尊敬;家庭幸福,四个儿子各有所长。老大,政府机关工作,长得慈眉善目,白白胖胖。人如其貌,为人圆滑的他,在

8、机关里慢慢攀升,前程无量。老二,报社记者,瘦瘦高高,一副“酒瓶底”的眼镜,小眼聚光,极为锐利。此人可是时事评论专栏的一支“名笔”,因其笔法锐利、思想深刻,在报社有“小鲁”之雅称。老三,工人,长相普通,个头普通,属于摆在人堆中绝对找不出来的那一种。老四,商人,长相精明,为人极灵活,鬼点子也多,在生意场上打滚,凭着小聪明也赚了不少。老学究每每向外人提起这四个儿子,总不知该如何评说,只能说各有其特点。独自一人时,他总爱琢磨,老大太过圆滑,要是有老二的深刻、尖锐就好了;老二要能圆滑点,肯定能升级快点,总不能总是小记者!老三太老实、平庸,有老幺的精明就不至于一辈子平庸;老幺太滑,平稳点肯定会更成功。一次

9、家庭会议上,老学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四个儿子,建议他们兼份职,完善完善自己。儿子们也觉得父亲的话有理,便试着做起了兼职。老大到老二的报社做见习记者,虽然能融洽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但终因其性格的圆滑,无法写出令人称赞的佳作来而离职。老二到老大工作的机关干小文员,虽然思想有见解,但终因过于尖锐,让领导无法接受而辞职。342019-05-18高考作文立意创新招:点睛明旨法 点睛明旨法又叫“画龙点睛法”,龙有龙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画龙要点睛,撰文也要点睛。作文时,在关键地方,或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这就叫做“点睛明旨法”。从作用看,一是向读者阐释了开篇背景描写的深刻含

10、意;二是点破题目,明确主旨;三是留下深长的思考;四是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有点睛,文章便生动精警,不点睛,便呆板平滞。从句式上看,点睛明旨的警句多是议论句式。如过秦论的最后一句:“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者前四段叙史实,末段发议论。这样写,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过,点睛句也可以是叙述、对话,甚至是描写等。从位置上看,点睛明旨句可在作品的不同位置。它可以置于文首,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由此写出了内心苦闷和出游的原因,引出他来到荷塘排遣烦恼。再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也是这样开篇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

11、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个“清”,一个“静”便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奠定了全文浓厚抒情的基调。它也可以置于文中,如莫泊桑的项链,在写主人公玛蒂尔德为赔项链而十年苦斗、备尝艰辛时,作者描述了玛蒂尔德的向往并进行了评论:“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种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作者用点睛之笔,揭示出人生遭遇的不确定性。它还可以置于文末,即“卒章显志”,如上面的过秦论便用了此法。因此,何时点睛,并无一定之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点睛”处写深写透,使重点突出,主题突出,人物性格活灵活现。例文1老学究是搞社会

12、科学的,研究了大半辈子社会的他,事业有成,学术界人人尊敬;家庭幸福,四个儿子各有所长。老大,政府机关工作,长得慈眉善目,白白胖胖。人如其貌,为人圆滑的他,在机关里慢慢攀升,前程无量。老二,报社记者,瘦瘦高高,一副“酒瓶底”的眼镜,小眼聚光,极为锐利。此人可是时事评论专栏的一支“名笔”,因其笔法锐利、思想深刻,在报社有“小鲁”之雅称。老三,工人,长相普通,个头普通,属于摆在人堆中绝对找不出来的那一种。老四,商人,长相精明,为人极灵活,鬼点子也多,在生意场上打滚,凭着小聪明也赚了不少。老学究每每向外人提起这四个儿子,总不知该如何评说,只能说各有其特点。独自一人时,他总爱琢磨,老大太过圆滑,要是有老

13、二的深刻、尖锐就好了;老二要能圆滑点,肯定能升级快点,总不能总是小记者!老三太老实、平庸,有老幺的精明就不至于一辈子平庸;老幺太滑,平稳点肯定会更成功。一次家庭会议上,老学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四个儿子,建议他们兼份职,完善完善自己。儿子们也觉得父亲的话有理,便试着做起了兼职。老大到老二的报社做见习记者,虽然能融洽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但终因其性格的圆滑,无法写出令人称赞的佳作来而离职。老二到老大工作的机关干小文员,虽然思想有见解,但终因过于尖锐,让领导无法接受而辞职。342019-05-18高考作文立意创新招:点睛明旨法 点睛明旨法又叫“画龙点睛法”,龙有龙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画龙要点睛,

14、撰文也要点睛。作文时,在关键地方,或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这就叫做“点睛明旨法”。从作用看,一是向读者阐释了开篇背景描写的深刻含意;二是点破题目,明确主旨;三是留下深长的思考;四是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有点睛,文章便生动精警,不点睛,便呆板平滞。从句式上看,点睛明旨的警句多是议论句式。如过秦论的最后一句:“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者前四段叙史实,末段发议论。这样写,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过,点睛句也可以是叙述、对话,甚至是描写等。从位置上看,点睛明旨句可在作品的不同位置。它可以置于文首,如朱自清的

15、荷塘月色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由此写出了内心苦闷和出游的原因,引出他来到荷塘排遣烦恼。再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也是这样开篇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个“清”,一个“静”便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奠定了全文浓厚抒情的基调。它也可以置于文中,如莫泊桑的项链,在写主人公玛蒂尔德为赔项链而十年苦斗、备尝艰辛时,作者描述了玛蒂尔德的向往并进行了评论:“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种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作者用点睛之笔,揭示出人生遭遇的不确定性。它还可以置于文末,即“卒章显志

16、”,如上面的过秦论便用了此法。因此,何时点睛,并无一定之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点睛”处写深写透,使重点突出,主题突出,人物性格活灵活现。例文1老学究是搞社会科学的,研究了大半辈子社会的他,事业有成,学术界人人尊敬;家庭幸福,四个儿子各有所长。老大,政府机关工作,长得慈眉善目,白白胖胖。人如其貌,为人圆滑的他,在机关里慢慢攀升,前程无量。老二,报社记者,瘦瘦高高,一副“酒瓶底”的眼镜,小眼聚光,极为锐利。此人可是时事评论专栏的一支“名笔”,因其笔法锐利、思想深刻,在报社有“小鲁”之雅称。老三,工人,长相普通,个头普通,属于摆在人堆中绝对找不出来的那一种。老四,商人,长相精明,为人极灵活,鬼点子也多,在生意场上打滚,凭着小聪明也赚了不少。老学究每每向外人提起这四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