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021074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9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 作者:卫志民 提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与流派,重点研究 SCP 范式的 崛起和衰落以及新产业组织理论和新制度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西方产业组织理 论的研究方法与工具, 重点研究博弈论对产业组织理论革命性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 的引进和发展,重点研究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演进方向和实践使命。 关键词: 产业组织 产业经济 博弈论 产业组织理论 SCP 范式 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在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又称产业经济 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国外经济学

2、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年来经 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 微观经济学 是它的理论基础,不过,产业组织学虽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但在近 10 多年的 发展过程中,它又有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相当理论化的学科。 关于产业组织学 的学科范围在主流经济学界意见也是基本一致的,1996 年牛津大学出版社曾出版过一部由 阿宁德亚森(Anindya Sen)主编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集 ,汇集了 19 篇产业组织学领域 的名作,森在导言中指出: 产业组织学(IO)的定义可以较宽,包括企业理论、规制、反 垄断政策、合同理论以及组

3、织理论的某些内容 。ii简单地说,产业经济学以市场与企业为 研究对象,从市场角度研究企业行为或从企业角度研究市场结构。 在西方,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不仅使自己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 而且还影响了其他经济 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如规制经济学(Regulation economics)就是在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些应用性微观经济学科如劳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比较经济体制也从产业经 济学的发展中受益不少,此外,与产业经济学联系较多的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市场营销学、公 司治理结构、公司理财学、企业战略等领域也深受其影响。iii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主义观点 如果追根溯源,一般认为马歇尔 (A.M

4、arshall)的新古典经济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源头, 其后如 20 世纪前半叶的斯拉法 (P. Sraffa) 、 张伯伦 (Chamberlin) 、 琼 罗宾逊 (J. Robinson) 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克拉克(J.M. Clark)的有效竞争理论都对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起了推动作用,但当时的产业组织理论还处于萌芽阶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组织理论 产生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 30 年代,距今有 70 年的历史。产业组织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出现是伴随着上世纪大型制造业公司的迅猛涌现, 与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在解释 垄断或不完全竞争问题上的失败分不开的。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是

5、30 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以梅森(Mason)和贝恩 (J.Bain)为主要代表形成的,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 SCP 理论范式,iv这一范式的最初形式是贝恩(1956)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两段论范式。 贝恩编写的著名教科书产业组织论 (1959)的出版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形成,v 并在其后的 20 年间成为国外许多著名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影响了整 整一代学者和决策者。这一阶段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海弗里鲍尔(R. Heflebower)和斯托金(G. Stocking)主编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集中。至于现代 主流产

6、业组织理论中流行的 SCP 三段论范式则由谢勒(Scherer)在贝恩两段论的基础上发 展而成的(谢勒在 1970 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 ) 。SCP 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 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产业组织学因此而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那时,哈佛 大学成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心,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产业经济学的 主流学派,但哈佛学派的组织理论具有经验主义的性质,强调经验性的产业研究,缺乏坚实 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分析。 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观点对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 反垄断政策的开展与强化都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日本著名的产业组织理论权威马场正雄就将 自

7、己的主要理论称为反垄断的经济学 。 在产业组织理论的早期发展中, 还有不少哈佛学派以外的学者也对产业组织理论做出过 重要贡献,如霍特林(Hoteling)和兰凯斯特(Lancaster) 。霍特林运用空间竞争理论将产品 差异划分为空间中直线段上的不同点, 从而使产品差异具有可检验意义, 兰凯斯特则用他发 展的特征空间理论, 把消费者偏好序列定义为特征向量, 由此推导出了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使传统厂商理论中对市场离散划分的四分法扩展成连续序列分析法, 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中 的广告推销、销售契约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SCP 范式的衰落 自 60 年代以来,SCP 分析范式成为理论界和经济界

8、批评讨论的热点,这些批评主要来 自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包括施蒂格勒(J. Stigler) 、德姆塞兹(H. Demsetz) 、波斯纳 (R. Posner) 等人, 正是在这批判的过程中, 芝加哥学派崛起了, 并逐渐取得了主流派地位, 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由于他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而被授予 1982 年诺贝尔经济 学奖。vi该学派继承了奈特(F. Knight)以来芝加哥大学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 达尔文主义,认为市场竞争过程就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生存检验的 过程。 vii该学派在理论上皈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坚信瓦尔拉均衡和自由竞争理论依然有效, 厂商行为

9、是厂商预期的函数,政府不需干预,1966 年施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viii一 书问世,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理论上的成熟。该学派特别注重市场结构和效率的关系,而不像 结构主义者那样只关心竞争的程度,故被理论界称为效率主义者。 在芝加哥学派形成的过程中, 以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波斯纳为代表的学者们做出了特殊的 贡献。 法学家与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的经济学家们共同合作, 应用价格理论对反托拉斯法展开 了深入的研究, 不仅推动了美国反托拉斯政策的重大转变, 而且推动了新兴边缘学科法 学经济学的诞生。 芝加哥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施蒂格勒、 德姆塞兹和 佩尔兹曼(S. Peltzman)等人对政府产

10、业规制的分析,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规制经济学。 作为对传统的 SCP 范式的批判,鲍莫尔(W.J. Baumol) 、帕恩查(J.C. Panzar)和韦利 格(R.D. Willig)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于 1982 年合作出版了可竞争 市场与产业机构理论一书,系统阐述了所谓的可竞争市场理论 (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 。该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sunk cost)等概念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 的、 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 对贝恩的进入壁垒理论提出了强烈 批评,认为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进入壁垒,而在于

11、是否存在人为的进入壁垒,这一理论对 80 年代鲍莫尔(1982)提出的进退无障碍理论 (Contestability Theory ,又译可竞争性理 论 )有很大影响。在政策上该学派主张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更应 该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 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沉 没成本。ix 与哈佛学派相同,芝加哥学派对美国反托拉斯活动和政府管制政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该学派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曾在里根政府的司法部反托拉斯局、 联邦贸易委员会等重要部 门担任要职,直接参与反垄断商业活动的司法实践,如贝格斯特(Baxster)和米勒(Miller)就分 别担任

12、上述两个重要部门的局长和主席,前文提到的波斯纳长期担任联邦法院的法官。 SCP 范式的衰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结果,一方面该范式缺乏深刻而又明确的理论基础, 正是由于旧产业组织学与 30 年代就被普遍接受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不能很好地融合以及 它对大型企业的成长与行为和日益突出的产业集中趋势缺乏解释能力,才导致 SCP 范式在 70 年代后期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地位不断衰落x;另一方面由于在实践中人们无法发现那 种稳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型关系,导致对统计结果的解释自相矛盾。还有就是博弈论 (Game Theory)的广泛运用,企业在市场中的策略性行为以及企业内部代理人的策略性行 为,为博弈论的应用提供了

13、广泛的机会,如斯宾塞(Spence ) 、萨洛普(Salop) 、泰勒尔都 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预示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方向。xi但 SCP 范式的衰落正是产业组 织理论迅速发展的结果。 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世 界一流理论经济学家们的注意和兴趣, 他们不断地加入了研究的行列, 极大地弥补了产业组 织理论研究主要来源于经验研究,缺乏理论基础的缺陷。尤其是博弈论的应用, 使产业组 织学成为 70 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学中最富生机、最激动人心的领域xii。西方产业组织理 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研究对象明确、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应用性强的相对独立的 微观

14、经济学科。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70 年代以来,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等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 分析手段和研究重点等发生了实质性的突破, 大大推动了产 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方面沿着 SCP 范式的方向发展成为新产业组织学 。新产业组 织理论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场行为,将市场的初始条件及企业行 为看作是一种外生力量,而市场结构则被看作内生变量,并且不存在反馈线路,寻求将产业 组织理论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在研究方法上,80 年代前后,以泰勒 尔、 克瑞普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

15、论引入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 用博弈论的分 析方法对整个产业组织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改造, 逐渐形成了 新产业组织学 的理论体系。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 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 的研究,即由结构主义转向行为主义 ;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 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的引入。 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崛起的以科斯(R.H. 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从制度角度研 究经济问题的 新制度产业经济学 ,也被称为后 SCP 流派 ,其代表人物有科斯、诺斯 (North) 、威廉姆森(O.E. Williamson) 、阿尔钦(Alchi

16、an)等人。xiii该学派组织理论的 主要特点在于它引入交易费用理论,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基本假说、研究方法和 研究范围作了系统的阐述, 彻底改变了只从技术角度考察企业和只从垄断竞争角度考察市场 的传统观念, 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对产业组织的深化起了直接的推动 作用, 如果说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的关系的话, 新制度经济学则将研究重点 深入到企业内部,从企业(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 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的新奥地利学派在理论上的成就,是建立在门格尔(Carl Menger) 、庞巴维克 (Eugen Von Bohnbawark)始创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之上的,其代表人物是 米瑟斯(L.Mises) 、哈耶克(F.A.Hayek) 、里奇(W.O.Reckie) 、阿门塔诺(D.T.Armentano) 、 罗斯巴德(M.N.Rothbard)等人。此外,还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