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策划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策划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6010462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DF 页数:76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销策划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策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营销策划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策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营销策划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策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营销策划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策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营销策划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策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销策划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策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销策划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策划(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销策划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策 划 营销策划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策 划 前言前言 2010 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是所有国家和城市都必须正视和面对的 问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心城市, 上海从昔日小渔村到今天国际大都市的 数百年变迁史, 尤其是上海近多年来巨大的变化, 已经为众多国家展示了城市发展的绚 丽篇章。 城市是生活的载体,城市是生活的载体, 城市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也为生活的丰富多彩提供了 机遇。正因为有了城市,人们才开始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建设它 ; 正因为有了城市,人 们才去考虑要如何生活才会使城市得以发展 ; 生活是城市的灵魂,生活是城市

2、的灵魂, 生活激发了城市的生命力, 使城市可以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点。如果只有城市,而没有人类没有生活,那么城市不 过形同虚设。是生活让城市蓬勃地生长,不同的生活模式让不同的城市各具特色 ; 而建筑是 对城市生活的诠释, 而建筑是 对城市生活的诠释,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阐述着独特的语言,人们往往本能的从建筑 中解读出时代的特点和人的存在方式。 作为整个世博会的地理中心和主要活动场所,B 片区规划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世博会 的成功举办。 我们需要建造怎样的建筑来诠释世博会这一特殊时间、 特殊地点进行的特殊生 活呢,这就是本次建筑策划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在本次策划中运用了多种方法, 结合历界

3、世博会的相关经验, 针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了 深入探讨。首先要研究包括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等大型建筑在内的 B 片区公共 建筑群的功能定位问题 ; 其次要寻找这些建筑的临时功能和长期功能的契合点,即解决办博 期间使用效率和办博后的后续利用问题。第三,依据这些建筑功能定位,提出相应的主要技 术参数 ; 最后,根据建筑的空间结构和内部设置等基本设想对建筑的可能的造价进行了初步 估算,以便给决策者提供依据。 百年前上海有了老城厢和外滩,至今仍然是这个城市的标志 ; 过去十余年间建设了陆家 嘴,也已成为了城市新的标志 ; 未来十年以及往后,世博会地区中的建筑无疑将成为这个城 市新的地标! 上海

4、因世博会而蓬勃,世博会因上海而精彩。 1 概述1 概述 1.1 策划背景1.1 策划背景 2010 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作为首届以“城市” 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 184 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将围绕“城 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交流经验,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 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世博会场址总体规划用地面积约 6.68 平方公里,包括围栏区和非围栏区。围栏区面积 约为 3.22 平方公里,其中浦东 2.47 平方公里,浦西 0.75 平方公里。总体规划方案统筹了 世博会

5、期间的需求和各场馆的后续利用,形成围栏区内“一主多辅”的总体空间格局,核心 展馆相对集中在主要区域,其他展馆区适度分散形成多个辅助片区。 浦东 B 片区内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群, 是整个世博会址的地理中心及游客主要活动区之一, 其规划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世博会展功 能的发挥。同时,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作为世博会结束后的永久性城市建筑,也承担了 发展加强城市文化艺术、旅游休闲的作用。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总体规划 和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控制性 详细规划 对世博会址进行了总体用地及功能划分。 在此原则下, 需要深入的市场分析论证

6、, 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设计导则,作为 B 片区布局及主要永久性建筑物的设计依据。 为此,受上海世博局委托,在世博 B 片区主要永久性建筑单体方案设计的前期,由华 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对 B 片区的总体布局及主要永久性建筑进行总体策划, 以期从市场的角度 出发,明确整体定位及功能布局、论证建设规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原则及主要设计参 数,为 B 片区建筑的方案设计提供可靠基础。 1.2 策划依据1.2 策划依据 本次策划工作主要基于下列各类 法定性文件、说明性文件及相关资料作 为依据: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报 告 ;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 告 ; 中国 2010 年上海

7、世博会总体规划方案(2005-2010) ;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总体规划 ; 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各类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37-8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JGJ57-8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

8、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1.3.1 研究思路 根据世博会总体布置,浦东 B 片区将形成以展览、会议、贵宾接待和文化交流为中心 的核心组团,成为多功能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承担世博会期间重要展览、会议及演出活动, 并将作为永久性设施区域保留, 目标是在本届世博会后建成亚太国际会展中心、 国际文化商 务交流中心和公共活动中心。 浦东 B 片区的核心功能是展览、会议及文化交流,其他辅助设施的建设将始终围绕这 一核心功能展开。在借鉴国际先进会展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届世博会,我们对 B

9、片区内整体建筑策划提出如下思路,即 : 根据功能和定位合理组织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和 演艺中心,辅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不仅确保在世博会期间提供优良的服务,而且在后续 利用中能发挥最大效用。 1.3.2 研究方法1.3.2 研究方法 作为策划的第一个阶段, 虽然本次的策划对象是 B 片区内的公共活动中心和演艺中心, 但也必须从整个区域总体上进行考虑,同时结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与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本项目主要采用实证和规范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来 进行研究。 1.3.3 技术路线1.3.3 技术路线 本次策划工作将根据不同阶段分步展开,主要包括:资料收集、调查分析、功能定

10、位、 规模分析、功能分析、设计导则等六大步骤。 为了确保本次策划有理、有据,我们对 B 片区内的单体建筑做了充分、广泛的调查,收 集了历届世博会相关资料,作为参考和借鉴。 在资料收集完整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类比分析。 同时结合本届世博会的总体规划方案和上海城市规划发展, 对 B 片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和 演艺中心进行功能定位研究,确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活动中心和演艺 中心建设规模进行市场分析及论证,提出建议,最终形成本次策划工作的建筑总规模。 确定单体建设规模后, 根据同类项目建设经验以 及上海的特定市场环境, 进行单体功能分析,提出各 单体细部功能建议。 在明确定位、 规模、

11、功能的基础上,对单体建筑提 出了场地规划、基本设置、空间结构,以及主要技术 参数等方面的详细设计导则。 技术路线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 1.1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内容1.4 研究内容 浦东 B 片区位于浦东卢浦大桥以东的园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约 87.8 公顷。在对浦东 B 片区内整体建筑策划进行统筹考虑的前提下,我们抓住本次策划的工作重点,即 B 片区内 公共活动中心和演艺中心进行定位研究和功能规模分析及论证。 2 市场分析2 市场分析 2010 上海世博会作为一届综合性世界博览会,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展览会,是全世界展 会市场的最重要成员。 做好本届世博会浦东 B 片区内整体建筑策划, 首

12、先要在明确展览作为世博会首要功能的 前提下,对世界展会市场充分研究。其次分析 B 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和演艺中心的潜在市场, 从而使公共活动中心和演艺中心既能在世博会期间充分发挥作用, 又能在会后继续发挥其功 能。 同时,结合展会规模,开展相关服务配套设施的市场调查,作为各单体建筑策划的指导 和依据。 2.1 宏观背景2.1 宏观背景 上海是我国每年举办会议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自 2000 年 1 月以来 , 在上海举行的大 型国际会展数量以每年 20以上的速度递增;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接踵来沪“ 催生”了 上千个会议,其中 40是国际会议。2002 年 4 月 2 日,世界第三大展览公司-德国

13、法兰 克福展览会有限公司落户申城,至此,德国汉诺威、意大利米兰和德国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这 三个世界展览业巨头都在黄浦江畔设立了分支机构。同年 4 月 25 日,上海又在全国率先成 立省一级的会展行业协会-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从而使上海向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城市迈 出了重要一步。 据上海市外经贸委统计, 2002 年上海举办了 262 个会议或展览, 直接收入 18 亿元,成交额 550 亿元,会展业产生的相关经济带动效益超过 200 亿元,观众总数近 500 万 人次。 处于新兴产业阶段的中国会展业,虽然在近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就其竞争力、效 益水平而言,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与

14、其相关的配套服务产业发展已经暴露 了一些问题,诸如配套设施不够全面、展会服务水平较低,因此无法与国外发展成熟的会议 中心相竞争。 上海正朝着创建一流的国际型大都市目标努力, 因此,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城市 的资源条件,最大程度发挥城市资源优势,借世博会之机,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规模适当的 配套服务设施,改善会展市场硬件,吸引更多、更专业的国际会议和其他大型活动在上海举 办,提升上海乃至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2.2 会议、新闻中心等公共活动市场前景广阔2.2 会议、新闻中心等公共活动市场前景广阔 2.2.1 推动上海经济发展2.2.1 推动上海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大陆会展产业

15、的产值不到 GDP 的 0.1,香港的数字约为 0.6。德国作为 世界会展大国,其会展产值已达到 GDP 的 2左右。如果以 2020 年的中国 GDP35 万亿元和 0.6的比例进行测算, 则届时中国会展产业的产值可能达到 2100 亿元之多, 其绝对产值就 将居于世界前列 1。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 受经济发展及上海市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带动, 其会展业也与 北京、广州一道处于全国中心地位。按照 2002 年上海 GDP 约 5400 亿元及 0.6%的会展产业 1新华网 2004 年 7 月 21 日运用理论目光审视会展实践陈泽炎 比例测算, 会展业的产值应达到 32.4 亿元。 而事实

16、上, 上海 2002 年的实际会展业产值为 18 亿元,会展产业的产值占 GDP 的 0.33。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我们完全有 理由相信上海能够达到香港 0.6的水平,因此,上海会展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 有相当的上升余地。 2.2.2 促进上海成为国际会展中心2.2.2 促进上海成为国际会展中心 一流的会展场馆需要为参会的展商、 观众及相关产业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 会展中心的 会议、 办公等配套功能必不可少, 完善的配套设施是成功举办高层次国际性会展的基础条件, 也是国际会展中心吸引高端展商的需要。 本次世博会在浦东 B 片区内规划建设项目完整, 配套设施齐全, 将充分满足会展层次及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会展影响及规模不断扩大、参展客商和观众迅速增加的现实需求。 2000 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举办极大地推动了汉诺威的会展业发展,使之成为与杜塞尔多 夫、慕尼黑齐名的三大会展中心城市。借 2010 年世博会之机,上海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