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精品文档}

上传人:ny****4 文档编号:146007714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精品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精品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精品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精品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精品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精品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资料{精品文档}(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enjian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内,点与直线之间de位置关系分为两种: 点在线上 点在线外同一平面内,两条或多条不重合de直线之间de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相交 平行一、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de概念: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de异同。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de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注:、同角或等角de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de补角相等;等角de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

2、,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de邻补角或对顶角。 例如:判断对错: 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 相等de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de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de直线de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de距离。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de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de线段叫 垂线段。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de一

3、部分。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de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点到直线de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de垂线段de长度,叫这点到直线de距离。 注:距离指de是垂线段de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de本身。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de。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 根据三种角de概念来区分 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特别注意: 三角

4、形de三个内角均互为同旁内角;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de称呼并不一定要建立在两条平行de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de前提上才有de,这两条直线也可以不平行,也同样de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几何计数: 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n ( n 1) 组对顶角。(或写成 n2 n 组) 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n(n1)/2个交点。(或写成(n2n)/2个) 平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把平面分割成n(n+1)/2+1个面。 当平面内n个点中任意三点均不共线时,一共可以作n(n1)/2 条直线。回顾:、一条直线上n个点之间,一共有n(n1)/2 条线段;、若从一个点引出n条射线,则一

5、共有n(n1)/2 个角。二、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若没有公共点(即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注:平行线永不相交。1、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注:这一点是在直线外)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或叫平行线de传递性)2、平行线de画法:借助三角板和直尺。具体略。(此基本作图方法一定要掌握,多练习。)3、平行线de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注意:是先看角如何,再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前提是“角相等/ 互补”。一个重要结论: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de两条直

6、线互相平行。4、平行线de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注意:是先有两直线平行,才有以上de性质,前提是“线平行”。 一个结论:平行线间de距离处处相等。 例如:应用于 说明矩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de对边相等,还有梯形de对角线把梯形分成分别以上底为底de两等面积de三角形,或 以下底为底de两等面积de三角形。(因为梯形de上底与下底平行,平行线间de高相等,所以,就有等底等高de三角形。) 此章难度最大就在如何利用平行线de判定或性质来进行解析几何de初步推理,要在熟练掌握好基本知识点de基础上,学会逻辑推理,既要条理清晰,又要简

7、洁明了。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de语句叫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可写成“如果那么”de形式。例如:“明天可能下雨。”这句语句_命题,而“今天很热,明天可能下雨。”这句语句_命题。(填“是”或“不是”) 命题分为真命题 与 假命题,真命题指题设成立,结论也成立de命题(或说正确de命题)。假命题指题设成立,但结论不一定或根本不成立de命题(或说错误de命题)。 逆命题:将一个命题de题设与结论互换位置之后,形成新de命题,就叫原命题de逆命题。注:原命题是真命题,其逆命题不一定仍为真命题,同理,原命题为假命题,其逆命题也不一定为假命题。例如:“对顶角相等”是个真命题,但其逆命题“_

8、”却是个假命题。不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都要学会能非常熟练地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de形式。例:把“等角de补角相等”写成“如果 那么”de形式为:_。再例:把“三角形de内角和等于180度。”写成包含题设与结论de形式:_。三、平移1、 概念:把图形de整体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de距离,得到一个新de图形,这种图形de移动,叫平移。 确定平移,关键是要弄清平移de方向(并不一定是水平移动或垂直移动哦)与平移de距离。如果是斜着平移de,则需把由起始位置至最终位置拆分为先水平移动,再上下移动,或拆分为先上下移动,再水平移动。当然,如果是在格点图内平移,则可利用已知点de平移距离是某一矩形d

9、e对角线这一特点来对应完成其它顶点de平移。2、 特征: 发生平移时,新图形与原图形de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即:对应线段、对应角均相等); 对应点之间de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均等于平移距离。3、画法:掌握平移方向与平移距离,利用对应点(一般指图形de顶点)之间连线段平行、连线段相等性质描出原图形顶点de对应点,再依次连接,就形成平移后de新图形。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坐标1、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de直线叫数轴。 数轴上de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叫这个点在数轴上de坐标。 数轴上de点与实数(包括有理数与无理数)一一对应,数轴上de每一个点都有唯一de

10、一个数与之对应。2、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互相垂直、且原点重合de两条数轴组成。 横向(水平)方向de为横轴(x轴),纵向(竖直)方向de为纵轴(y轴), 平面直角坐标系上de任一点,都可用一对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位置,这对有序实数对就叫这点de坐标。(即是用有顺序de两个数来表示,注:x在前,y在后,不能随意更改) 坐标平面内de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de,每一个点,都有唯一de一对有序实数对与之对应。二、象限及坐标平面内点de特点 1、四个象限 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象限,从右上部分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分别叫第一象限(或第象限)、第二象限(或第象限)、第三象限(第象限)和第四象限(或第象

11、限)。 注:、坐标轴(x轴、y轴)上de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例 点A(3,0)和点B(0,-5) 、平面直角坐标系de原点发生改变,则点de坐标相应发生改变;坐标轴de单位长度发生改变,点de坐标也相应发生改变。2、坐标平面内点de位置特点 、坐标原点de坐标为(0,0);、第一象限内de点,x、y同号,均为正; 、第二象限内de点,x、y异号,x为负,y为正;、第三象限内de点,x、y同号,均为负; 、第四象限内de点,x、y异号,x为正,y为负;、横轴(x轴)上de点,纵坐标为0,即(x,0),所以,横轴也可写作:y=0 (表示一条直线)、纵轴(y轴)上de点,横坐标为0,即(0,y),

12、所以,纵横也可写作:x=0 (表示一条直线)例:若P(x,y),已知xy0,则P点在第_象限,已知xy0,则P点在第_象限。3、点到坐标轴de距离 坐标平面内de点de横坐标de绝对值表示这点到纵轴(y轴)de距离,而纵坐标de绝对值表示这点到横轴(x轴)de距离。 例:点A(-3,7)表示到横轴de距离为_,到纵轴de距离为_;点B(-9,0)表示到横轴de距离为_,到纵轴de距离为_。注: 、已知点de坐标求距离,只有一个结果,但已知距离求坐标,则因为点de坐标有正有负,可能有多个解de情况,应注意不要丢解。 例:点P(x,y)到x轴de距离是3,到y轴de距离是7,求点Pde坐标为_。再

13、例:已知A(3,2),AB平行x轴,且AB = 4,求B点de坐标为_。、坐标平面内任意两点A(x1,y1)、B(x2,y2)之间de距离公式为:d = 根号下(x1-x2)2 + (y1-y2)2 4、坐标平面内对称点坐标de特点 、一个点A(a,b)关于x轴对称de点de坐标为A(a,-b),特点为:x不变,y相反;例:(-3,5)关于x轴对称de点de坐标为A(_,_)、一个点A(a,b)关于y轴对称de点de坐标为A(-a,b),特点为:y不变,x相反; 例:(-3,5)关于y轴对称de点de坐标为A(_,_)、一个点A(a,b)关于原点对称de点de坐标为A(-a,-b),特点为:x

14、、y均相反。 例:(-3,5)关于原点对称de点de坐标为A(_,_)5、平行于坐标轴de直线de表示、平行于横轴(x轴)de直线上de任意一点,其横坐标不同,纵坐标均相等,所以,可表示为:y=a(a为纵坐标)de形式,ade绝对值表示这条直线到x轴de距离,直线上两点之间de距离等于这两点横坐标之差de绝对值;、平行于纵轴(y轴)de直线上de任意一点,其纵坐标不同,横坐标均相等,所以,可表示为:x=b(b为横坐标)de形式,bde绝对值表示这条直线到y轴de距离,直线上两点之间de距离等于这两点纵坐标之差de绝对值。例如:直线y=-5上与点A(-3,-5)距离为8de点P坐标为:_; 直线x=6上与点B(6,7)距离为9de点K坐标为:_。6、象限角平分线de特点、第一、三象限de角平分线可表示为y=xde形式,即角平分线上de点de纵坐标与横坐标相等(同号); 例:A(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