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5

上传人:h****q 文档编号:145999514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5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5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5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5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5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5(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5让世界充满爱项目创意: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懂得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一种幸 福,学会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2、教师讲述关于这个女孩和丹顶鹤的故事这个女孩名叫徐秀娟,生长在养鹤世家,17岁就随父亲养鹤,新闻界曾称她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1986年她走出东北林业大学后,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希望她到射阳工作,当时的鹤场是一个废弃的哨所条件极差,秀娟没有退缩,没有孵化设备就砌起土炕,把从扎龙带来的鹤蛋放在炕

2、上,她与她的两个助手日夜守护在这些鹤蛋旁边,一天深夜有一只弹壳里终于发出了“笃”的一声,一只小鹤诞生了,随着这只小鹤的诞生,丹顶鹤在低纬度越冬区孵化成功这个世界级的难题被攻克。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馈赠给盐城自然保护区两只天鹅,一只叫“黎明”一只叫“木仁”。这是两只野性十足的天鹅。9月15日,徐秀娟为两只天鹅洗澡,“黎明”突然飞走了。秀娟急忙跟踪寻找,直到深夜找回了“黎明”,可是“木仁”又飞走了。第二天保护区的职工闻讯赶来和秀娟一起寻找,下午5点钟,秀娟听到“木仁”隔河的叫声,顾不得病弱又极度疲倦的身体,跳下河,向对岸游去,快到河心时,极度劳累的秀娟因体力不支,被寒冷的河水吞噬了。(就是

3、我们在刚才的画面中看到的情景)她去世后射阳市老人们说她“驯鹤乘鹤去,鹤姑化鹤神”,老人的话寄托了人们对秀娟姑娘永生的哀思和期冀。徐秀娟用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的篇章。 第一章、走进爱的世界1、引导过渡:现实生活中像徐秀娟这样充满爱心的人还很多:雷锋关心身边每一个战友,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徐洪刚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勇敢地和歹徒搏斗;孔繁森为了阿里人民的生活,一腔热血献给了西藏人民。他们爱生活、爱集体、爱自然、爱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和亲人。2、我知道同学们已经阅读了许多关于爱的故事,昨天我还看过你们摘抄的笔记,你能讲一段在阅读中让你最感动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吗? 3

4、、刚才同学们的故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爱的世界。提问:那些得到爱的人幸福吗?那些献出爱的人幸福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小结: 爱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感情,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人类之爱等等,所有的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祝福自己所爱的人生活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被爱的人是幸福的,会爱的人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用自己的行为参与到这一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爱与对方的爱融为一体,在一个真善美的境界中完成了生命的升华。 第二章、呼唤“爱”的回归在今天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中,人类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准,但关于爱的本能,却似乎需要经常被提醒。(出示第二章)日益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忽视了下岗工人生活的艰

5、辛;五颜六色霓虹灯色彩缤纷的广告牌下,往往看不见畏缩在街边墙角弱势群体的生存;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忘记了在灾区、在贫困的山区还有寝食难安的人民。让我们把目光投下那里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放弱势群体生活写照)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和思考。 小结过渡:我曾读过俄罗斯伟大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著名的散文诗乞丐文中这样写道: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戳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祈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的所有口袋即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

6、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手,微微的摆动着和颤动着。我茫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势么也没有带,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的说道,“这也应该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这篇美丽的散文告诉我们什么?(讨论)1、施舍爱的人,本身也能得到爱的回报2、人需要有同情心,有一颗善良的心3、爱不仅是物质上的施舍,更需要精神上的理解、关心、呵护等。4、得到施舍的人在人格上是与被施舍的人一样平等,

7、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 第三章、送上我们的一份爱提问1、面对着生活中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你献过爱吗,你准备怎样献出你的一份爱?(点击)学生回答(省略) 小结:大家的回答让我联想起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地狱和天堂的区别。在地狱中,众鬼魂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竟无法放进自己的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可是在天堂之中众天使也围着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很长很长,但是她们夹到食物就送进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天堂,所以首先就要学会夹着食物往对方的嘴里放。这就是“奉献”的精神。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爱的奉献”。 作业 :根据

8、今天的活动完成作文:1、学会爱 2、爱的感受 3、爱需要奉献 让世界充满爱项目创意: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懂得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一种幸 福,学会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2、教师讲述关于这个女孩和丹顶鹤的故事这个女孩名叫徐秀娟,生长在养鹤世家,17岁就随父亲养鹤,新闻界曾称她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1986年她走出东北林业大学后,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希望她到射阳工作,当时的鹤场是一个废弃的哨所条件极差,秀娟没有退缩,没有孵化设备就砌起土

9、炕,把从扎龙带来的鹤蛋放在炕上,她与她的两个助手日夜守护在这些鹤蛋旁边,一天深夜有一只弹壳里终于发出了“笃”的一声,一只小鹤诞生了,随着这只小鹤的诞生,丹顶鹤在低纬度越冬区孵化成功这个世界级的难题被攻克。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馈赠给盐城自然保护区两只天鹅,一只叫“黎明”一只叫“木仁”。这是两只野性十足的天鹅。9月15日,徐秀娟为两只天鹅洗澡,“黎明”突然飞走了。秀娟急忙跟踪寻找,直到深夜找回了“黎明”,可是“木仁”又飞走了。第二天保护区的职工闻讯赶来和秀娟一起寻找,下午5点钟,秀娟听到“木仁”隔河的叫声,顾不得病弱又极度疲倦的身体,跳下河,向对岸游去,快到河心时,极度劳累的秀娟因体力不支

10、,被寒冷的河水吞噬了。(就是我们在刚才的画面中看到的情景)她去世后射阳市老人们说她“驯鹤乘鹤去,鹤姑化鹤神”,老人的话寄托了人们对秀娟姑娘永生的哀思和期冀。徐秀娟用自己年仅23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的篇章。 第一章、走进爱的世界1、引导过渡:现实生活中像徐秀娟这样充满爱心的人还很多:雷锋关心身边每一个战友,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徐洪刚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勇敢地和歹徒搏斗;孔繁森为了阿里人民的生活,一腔热血献给了西藏人民。他们爱生活、爱集体、爱自然、爱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和亲人。2、我知道同学们已经阅读了许多关于爱的故事,昨天我还看过你们摘抄的笔记,你能讲一段在阅读中让你最

11、感动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吗? 3、刚才同学们的故事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爱的世界。提问:那些得到爱的人幸福吗?那些献出爱的人幸福吗?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小结: 爱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感情,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人类之爱等等,所有的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祝福自己所爱的人生活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被爱的人是幸福的,会爱的人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用自己的行为参与到这一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爱与对方的爱融为一体,在一个真善美的境界中完成了生命的升华。 第二章、呼唤“爱”的回归在今天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中,人类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准,但关于爱的本能,却似乎需要经常被提醒。(出示第二章)日益激烈的竞争,

12、让我们忽视了下岗工人生活的艰辛;五颜六色霓虹灯色彩缤纷的广告牌下,往往看不见畏缩在街边墙角弱势群体的生存;鳞次栉比的高楼中,忘记了在灾区、在贫困的山区还有寝食难安的人民。让我们把目光投下那里感受一下他们的生活。(放弱势群体生活写照)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和思考。 小结过渡:我曾读过俄罗斯伟大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著名的散文诗乞丐文中这样写道: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戳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祈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的所有口袋

13、即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手,微微的摆动着和颤动着。我茫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势么也没有带,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的说道,“这也应该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这篇美丽的散文告诉我们什么?(讨论)1、施舍爱的人,本身也能得到爱的回报2、人需要有同情心,有一颗善良的心3、爱不仅是物质上的施舍,更需要精神上的理解、关心、呵护等。4、得到施舍的人在人

14、格上是与被施舍的人一样平等,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 第三章、送上我们的一份爱提问1、面对着生活中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你献过爱吗,你准备怎样献出你的一份爱?(点击)学生回答(省略) 小结:大家的回答让我联想起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地狱和天堂的区别。在地狱中,众鬼魂围着大桌子吃饭,他们手上都拿着长长的筷子,用这样的筷子夹到的食物竟无法放进自己的嘴里,于是人人挨饿,个个愁眉苦脸。可是在天堂之中众天使也围着桌子吃饭,他们手里的筷子也同样很长很长,但是她们夹到食物就送进对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饱食、个个开心。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天堂,所以首先就要学会夹着食物往对方的嘴里放。这就是“奉献”的精神。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

15、“爱的奉献”。 作业 :根据今天的活动完成作文:1、学会爱 2、爱的感受 3、爱需要奉献 让世界充满爱项目创意: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懂得爱别人和被别人爱都是一种幸 福,学会爱,尤其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2、教师讲述关于这个女孩和丹顶鹤的故事这个女孩名叫徐秀娟,生长在养鹤世家,17岁就随父亲养鹤,新闻界曾称她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1986年她走出东北林业大学后,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希望她到射阳工作,当时的鹤场是一个废弃的哨所条件极差,秀娟没

16、有退缩,没有孵化设备就砌起土炕,把从扎龙带来的鹤蛋放在炕上,她与她的两个助手日夜守护在这些鹤蛋旁边,一天深夜有一只弹壳里终于发出了“笃”的一声,一只小鹤诞生了,随着这只小鹤的诞生,丹顶鹤在低纬度越冬区孵化成功这个世界级的难题被攻克。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馈赠给盐城自然保护区两只天鹅,一只叫“黎明”一只叫“木仁”。这是两只野性十足的天鹅。9月15日,徐秀娟为两只天鹅洗澡,“黎明”突然飞走了。秀娟急忙跟踪寻找,直到深夜找回了“黎明”,可是“木仁”又飞走了。第二天保护区的职工闻讯赶来和秀娟一起寻找,下午5点钟,秀娟听到“木仁”隔河的叫声,顾不得病弱又极度疲倦的身体,跳下河,向对岸游去,快到河心时,极度劳累的秀娟因体力不支,被寒冷的河水吞噬了。(就是我们在刚才的画面中看到的情景)她去世后射阳市老人们说她“驯鹤乘鹤去,鹤姑化鹤神”,老人的话寄托了人们对秀娟姑娘永生的哀思和期冀。徐秀娟用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