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推进武汉市城市圈的健康发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72608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推进武汉市城市圈的健康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怎样推进武汉市城市圈的健康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怎样推进武汉市城市圈的健康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怎样推进武汉市城市圈的健康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怎样推进武汉市城市圈的健康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推进武汉市城市圈的健康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推进武汉市城市圈的健康发展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健康推进武汉城市圈的城市化?,建筑082班,冯伟庆 080603224,杨念 080603222,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城市规划遵循原则,城市规划的原则有五项,包括: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8个周边

2、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目前,武汉城市圈总人口约3000万,占湖北省总人口的一半;版图面积5800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约8000亿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武汉城市圈既是湖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又是全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全国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未来的武汉城市圈究竟是什么样?,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将发挥何种作用?,武汉城市圈地处中国东西、南北两大发展轴线长江经济带及由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组成的“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的交会处。,在这幅图中,武汉城市圈正处于箭和弓弦交会处,是这张“中国弓”的搭箭点和发力点。,根据这种形象的阐释,武

3、汉城市圈地处“中部之中”的经济腹地,同时在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中处于国家二级城市群前列,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武汉城市圈发展目标:,近期阶段(20052010年)为城市圈建设的结构优化升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发展阶段,主要是为城市圈顺利进入工业现代化奠定基础。该阶段的经济发展速度将稳定在12%的年均增长速度,人均GDP增长速度为11.4%。到2010年,实现GDP总量和人均GDP比2003年翻一番。在这一阶段,武汉、黄石、鄂州应率先加快发展,圈内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市场和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格局。,中期阶段(20112015年)为城市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G

4、DP总量年均增长11%,人均GDP年均增长10.6%。到2015年,城市圈将率先在湖北省和中部地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基本现代化,其中武汉、黄石、潜江、仙桃等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远期阶段(20162020年)城市圈将全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将成为工业主体,现代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GDP总量保持10%年均增长率,人均GDP保持9.6%的年均增速。人民生活达到富裕水平,城镇化水平达到61.2%,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基本建成生态型城市圈。整个城市圈提前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武汉城市圈将实现五大转变:,由发展中的城市圈转变为较发达

5、的城市圈;,由发育型城市圈转变为成长型城市圈,进一步转变为成熟型城市圈;,由“一强众弱”型城市圈转变为“一核多强”的城市圈;,由省域内生型城市圈转变为省际外生型城市圈;,由内需型城市圈转变为外向与内需融合型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五大优势: 武汉城市圈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资源条件,优越的交通通讯区位,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智力密集的科教和人才资源等5大优势。,五个劣势: 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对周边城市带动能力较弱;结构性矛盾突出,二元结构明显;国有企业改制任务艰巨,行政体制分割严重;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等。,目前,武汉城市圈总体已进入工业化中期起始阶段,但圈内经济发展

6、很不平衡:武汉以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黄石、鄂州、仙桃处于工业化中期起飞阶段,而孝感、咸宁、黄冈、天门则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要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具实力、最富活力的增长极之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进城市圈一体化建设,实现梯度推进与非平衡推进相结合。最终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与资源协调,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比较发达的生态城市圈。,推进“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有利于消除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加快推进湖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有利于湖北充分开发利用极为难得的软资源,“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7、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和经济要以节约资源为基础,其核心是资源节约;而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的是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融洽,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两型社会的根本内涵是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正是新型城市化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两型社会”是新型城市化的最终建设目标,其宗旨统领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和方式,城市化建设只有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因此,武汉城市圈要摒弃传统观念,以“两型”建设为基本,创新思想,走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两型社会”背景下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存在的差距和问题,1 城市用地

8、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武汉市城市化率与耕地减少量对照表,由表可以看出武汉市城市化率和耕地减少量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耕地总量是有限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城市化水平各不相同,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不一样,但新型城市化进程中都面临如何解决或者平衡人地矛盾的重要问题。,2 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第三产业欠发达,武汉城市圈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及主导产业对比表,武汉城市圈规模较大的产业多以传统重工业为主,机械、化工、食品和纺织等行业是圈内的主要产业。武汉城市圈三大产业结构比为12:45:43,与我国其他经济体相比,例如长三角为5.0:54.4:40.6、珠三角为4.7:

9、52.06:43.16、京津冀为7.9:45.6:46.5(张丹,2007),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不发达。,3 城市化率的提高与城乡差距扩大的矛盾,武汉城市圈2006年、2007年城乡收入差距对照表,武汉城市圈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差距也在逐步扩大,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4 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问题严重,武汉市主要湖泊面积减少情况,城市化初期由于经验不足,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侵占性利用耕地,城市内部生态型土地被掠夺式开发和占用,造成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减少。以武汉市湖泊为例,武汉市主城区

10、原有主要湖泊35个,现已有8个被完全占用,不复存在了,其他湖泊面积也大幅度减少,总湖泊面积净减少5000余亩。,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的对策与建议,1 完善土地城市化方式,改革土地制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根本,因此,土地城市化是城市圈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首先,深度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走“紧凑型”城市化之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配置,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武汉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渐合理,土地利用效率较高,但以孝感、潜江和天门为首的其它八个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土地配置低效。其次,针对闲置、荒废土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

11、索循环利用方式,并加快“城中村”改造,旧城区升级。再次,继续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执行用地审批程序,灵活控制城市用地指标。,2 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首先,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针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养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业的结构升级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其次,在合理设计产业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进程。,在促进城市圈生态和谐、根治环境污染方面,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应联合起来、统一协调和规划,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倡导绿色人居环境。城市化的加快,导致

12、城市建筑物与城市绿地的竞争,短期的经济行为导致大量商业性建筑占用绿地、公园,破坏了城市生态和谐。新型城市化要倡导绿色建筑、环保小区,将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增加小区和公共绿地面积,发展生态居住区,提高城市居住适宜性。 第二,保护水资源,从源头防止水体污染。虽然武汉市素有“千湖之省”之称,但近年来湖泊面积在不断减少,并且污染日益加剧,其它城市的水资源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是武汉城市圈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大问题。九市联体后,要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提高市民节水意识,对用水量大的产业从严管理,严禁浪费,迫使水污染企业环保生产,并开展截污净化工程,鼓励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第三,根治环境污染问题。除水资源外,在城市中大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样十分严重。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和污染排放法律法规,九市联体,共同治理,已经经营的企业,不达标决不允许排放,不再接受污染严重的企业投资。实行排污指标入市的方法,约束排污大户的排放量,迫使其升级生产线,促进环保产业发展。,3九市联体根治污染,促进城市圈生态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