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970627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三角恒等式的证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七章--三角恒等式的证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七章--三角恒等式的证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七章--三角恒等式的证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七章--三角恒等式的证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三角恒等式的证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三角恒等式的证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章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要证明三角恒等式就必须了解证明三角恒等式的方法,为此我们将在下面一一介绍。 第一节 一般恒等式 (一)基本思想、方法和技巧三角恒等变形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考察函数式能不能直接应用三角公式(或者三角公式的变形)进行变形;若不能则用代数法对三角函数中的角进行适当的变换,使之变形为可以应用三角公式的形式。 1、熟悉公式的变形,做到“三会”(会正用,会逆用,会变形用)例题1:在非直角三角形中,求证:.证明:由题有A+B+C=则 左= =-=右例题2:求证:.分析: 在正切恒等式中常常出现,应于相联系,这样问题就好解决了。证明: 仿例题1即可。例题3:求证:。分析:角度成倍数增长

2、,就应该和二倍角联系在一起,构造适合条件形式,从而解决问题。证明:左=右。例题4:求证:.分析:弦化切(先降次)或者切化弦。证明:左=右。 2、注意角间的关系,正确应用三角公式进行变换必须领会和掌握公式的实质,决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若:,也可以改写为,因此,对三角公式要善于变换其中角的表现形式以及发现恒等式变形问题中角之间的相互关系: 改变角的表现形式; 如。 角可以表示为。 利用角间的数值关系,整合时应从产生特殊角或整合后再变形能够抵消或相约为 前提。 利用题设中的角间的关系,对于特殊条件下的恒等变形,应注意掌握条件本身所 具有的规律。例题1:求证:.分析与证明:将变形为或者变形为 =就能够简

3、单的证明了。例题2:已知;求证:。分析与证明:变形, 展开合并得, 即有。 3、采用“一致代换”的方法所谓“一致代换”即在恒等变形中变异名、异角、异次为同一个三角式中的同名、同角、同次的方法,它主要有: 在三角函数式中,如果只含有同角的三角函数,则一般是从变化函 数入手,尽量化为同名函数,其常用“化弦”“化切”的方法。 在三角函数式中,如果只含有异角的三角函数,则一般是从变化角 入手,尽量化为不同角为同角,变复角为单角,减少不同角,便于 使用公式 。 在三角函数式中,如果只含有三角函数的异次幂,则一般利用升幂 或者降幂公式,化异次为同次,使运算简洁。例题1:化简:分析与解: = =1+ =1+

4、-=1.例题2:求证:。分析与证明:左=- =(1-)-(1-) =-=右。例题3:求证:=分析与证明:=。 或者=。 4、将原三角函数式同加减或者同乘除一个函数式,再进行变换例题1:求证:.分析与证明:左= =右。例题2:求证:。分析与证明:切化弦为顺其自然,而弦化切则涉及到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所以一般 采用切化弦。 左=右。 5、重视等量代换、特别是数值“1”的代换例题1:求证:分析与证明:左=右 (二)基本方法 1、综合法 即从左右,右左或者从已知。例题:求证。分析与证明:左=2+2=2(+)=2=右。 2、分析法 即执果索因,指出在三角证明中极少使用。例题:若,求证。分析与证明:

5、假设求证式子成立则: , 即,故; 恰为已知,且以上过程可逆,所以命题成立。 3、转化命题法 俗称变更证明,即转化为其等价命题来证明。例题1:求证:。分析与证明:即证明成立,显然上式成立,所以命题成立。例题2:求证:.分析与证明:即证明=2, 而=2; 故命题成立。 4、左右归一 即两边等于同一个式子。例题:求证:=。分析与证明:= =; =; 知左=右,所以命题成立。 第二节 条件三角恒等式 证明条件三角恒等式的基本方法1、 从已知条件出发进行变换,逐步推出求证的等式。2、 从要证明的等式的一边出发进行变换,在变换过程中利用已知条件逐步推出另一边;或 者把条件作为参数带入所证的式子的一边或两边,再加以推证。注意带入前应先化简。3、 对三角形中边角等式的证明,一般用正、余弦定理或者射影定理, 化边为角可用三角公式证明;化角为边可用代数方法证明;边角统一可用射影定理证明。例题1:若+=m,-=n;求证:.分析与证明:左= (在此可以用左右归一证明16mn=) = =16(+)(-)=16mn=右。例题2:已知;求证:。分析与证明:由已知, 则。例题3:在三角形ABC中证明.分析与证明:直接用三个余弦定理就可以得到证明。例题4:设是方程的两个解,则 .分析与证明:由已知, 则, 左= =q; 另外简便方法 由 , 所以满足已知,所以命题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