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相关知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70292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水相关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循环水相关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循环水相关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循环水相关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循环水相关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水相关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水相关知识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环水处理知识介绍,我司循环水系 统运作概况,工环室 内部培训,培训大纲,一、循环冷却水系统简介与分类 二、工业循环水系统的一般流程 三、循环水系统水量水质控制 四、我司循环水系统的介绍,一、循环冷却水系统简介与分类,冷却水系统简介 冷却水系统:用水来冷却工艺介质的系统称作冷却水系统。 工业用水主要包括锅炉用水、工艺用水、清洗用水和冷却用水、污水等。 水量最大的是冷却用水,约占工业用水量的90%以上。,一、循环冷却水系统简介与分类,循环冷却水系统:指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由换热设备、水泵、管道以及其他有关设备组成,并循环使用的一种给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一、循环冷却水系统简介与分类,密闭式循环

2、冷却水系统 循环水不与大气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流程: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循环水经由泵输送到水冷器中,冷却热工艺介质,冷却水的热水通过二次换热,在另外的一个换热器(或称二次冷却器)中被其他介质间接冷却变为冷水再返回循环系统使用。,二、循环冷却水系统分类,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敞开循环冷却水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类型最多的一种冷却系统。 流程:它也是以水冷却移走工艺介质或换热设备所散发的热量,然后利用热水和空气直接接触时将一部分热水蒸发出去,而使大部分热水得到冷却后,再循环使用。,典型敞开式冷却循环系统,二、工业循环水的一般流程,循环水系统由冷却塔,风机,循环水泵,热交换器,旁

3、滤池,加药系统,给回水管路组成。,二、工业循环水的一般流程,循环水系统各部分组件作用。 冷却塔:是热水与冷空气直接接触的场所; 风机:加速空气流动,使热水与冷空气充分交换; 循环水泵:为冷却水的循环提供动力; 热交换器:是冷却水与工艺介质进行热交换的场所; 管网:循环冷却水流通的管道; 蓄水池:储存水。,二、工业循环水的一般流程,冷却塔,二、工业循环水的一般流程,冷却塔的冷却原理,旁滤技术 目的:保持循环冷却水水质。 在循环水系统的管路上引出一部分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清水返回循环水系统,截留的浊度组成物质排出循环水系统外,这一过程称为旁滤技术。 根据运行的经验,旁滤水量与循环水量之比(S:R)

4、一般控制在25。,二、工业循环水的一般流程,三、循环冷却水系统水量水质控制,蒸发损失:换热作用散失的水量 风吹损失:飘散的水量 排污量:浓缩后不得不外排的水量,补水量=蒸发量+排污量+损失量,水量的平衡,冷却水对水质的要求,三、循环冷却水系统水量水质控制,循环水质的控制,加缓蚀阻垢剂,加杀菌剂,加酸,我司各系统水质指标,四、我司循环水系统介绍,我司循环水系统总揽,冷轧水厂,冷轧间接冷却水供应系统介绍,设计处理能力:,冷轧间接冷却水供应系统介绍:,工艺流程:从车间各用水点返回的热水,大部分(约95%)利用回水的压力(0.25MPa)直接上冷却塔降温,少部分热水(约5%)通过管道过滤器去除循环水中

5、可能积累的悬浮物质后,再上冷却塔降温,经冷却塔冷却后进入循环水池。循环水池按小时循环水量的1/3计,容积共为2800m3(分两个循环水池,用DN1200连络母管相连)。在循环水池内补加部分新鲜水(2.3%,约195m/h),同时在一侧循环水池内加入少量的HCl、杀菌剂和缓蚀剂进行处理。循环水池的水用泵加压到0.6MPa,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的各类间接冷却器中使用。,冷轧间接冷却水供应系统介绍,冷却塔冷却过程: 经喷淋器均匀地洒入冷却塔填料表面,热水经填料分散成为水滴或薄膜向下流动;冷却塔的顶部用风机抽风,冷空气从下往上,热水从上向下,冷空气和热水在填料表面传质换热,换热后冷却水进入循环水池中,湿

6、热空气经除水器后排入大气,从而实现循环水的降温。,冷轧间接水系统流程图,冷轧直接冷却水供应系统介绍,设计处理能力:,冷轧直接冷却水供应系统介绍,冷却流程:从车间各用水点返回的热水利用回水的压力(0.25MPa)先进入压力过滤器进行压力过滤,以去除回水中含有悬浮物质和油,处理后的水再送入冷却塔进行冷却。44的热水经冷却塔冷却到34后进入循环水池,在循环水池内补充新鲜水,同时对循环水的pH值进行调节,加入适量的杀菌剂和水质稳定剂。循环水池水经供水泵加压到0.6MPa后送到各车间用户使用。,冷轧直接冷却水供应系统介绍,过滤沉淀流程:压力过滤器进行反冲洗后,反冲洗泵从循环水池中抽水对压力过滤器进行反冲

7、洗。反冲洗排水至反冲洗水排水池。反冲洗水排水池的水用泵送到絮凝反应池进行混凝反应,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出水用泵送到压力过滤器过滤后循环使用。沉淀池的污泥用泵送到废水系统污泥池(箱式压滤机)统一进行脱水处理。,冷轧直接水系统流程图,热轧水厂,层流冷却水 系统,热轧间接冷却水供应系统介绍,间接冷却水处理系统主要提供加热炉、热轧轧延线、罩式退火炉、空压站、制冷水站等用户的间接冷却水。系统总循环水量为7650m3/h,循环率98%。 工艺流程:用户用后的净回水利用余压上冷却塔,冷却后的水进入吸水井,再由各泵组加压送至各用户循环使用。为确保系统水质稳定,设有加药装置和旁通过滤器等设施。加热

8、炉、罩式退火炉等用户还设有事故供水措施,即事故水箱和柴油机泵。,热轧间接水系统流程图,热轧直接冷却水供应系统介绍,直接冷却水处理系统本主要为轧机提供直接冷却水,循环水量11900m3/h,循环率为97.5%。 工艺流程:各用户使用后的水(含有大量的氧化铁皮和油)经氧化铁皮沟流入旋流沉淀池,在旋流沉淀池进行一次沉淀和一次油水分离,然后经泵送入二次平流沉淀池,在二次沉淀池内进行二次沉淀和二次油水分离,经平流池处理后的水用泵送过滤器过滤,过滤后通过余压上冷却塔冷却,冷却后的水经泵送至各用户循环使用。沉淀的氧化铁皮和分离的油,由全厂统一处理回用。在旋流沉淀池内还设有一组泵用于冲氧化铁皮沟。为确保系统水

9、质稳定,设有加药装置。,热轧层流冷却水供应系统介绍,层流冷却水处理系统总循环水量9000 m3/h,系统循环率为98.7。 工艺流程:用户使用后的水(含有少量的氧化铁皮和油)经氧化铁皮沟流入热水池,部分水用泵送过滤器过滤,通过余压上冷却塔冷却,冷却后的水回冷水井,与未经过过滤冷却的热水混合后再经泵送至层流冷却水箱供层流冷却用户使用。带钢侧喷冷却水直接从车间直接冷却水系统轧辊高压供水管接管,使用后,单独收集送直接冷却水系统。为确保系统水质稳定,设有加药装置。,热轧直接水、层流水系统流程图,热轧污泥处理系统介绍,污泥浓缩及脱水系统用于处理平流沉淀池含泥污水和过滤器反洗排水。系统设计处理水量300m

10、3/h。 工艺流程:过滤器反洗排水先流入调节池,然后用泵送入浓缩池,经过一段时间沉淀、浓缩后用泵送入污泥调节池,经污泥池调节后用泵送入板框压滤机,滤饼掉入专用料仓后用专用汽车送全厂统一处理。浓缩池出水及压滤机滤液流入各自调节池,然后分别由泵加压后送入平流沉淀池和过滤器反洗排水调节池。平流沉淀池底部污泥直接由泵送至污泥调节池。为加速污泥沉淀与脱水,系统中设有专用加药设备。,热轧污泥处理系统流程图,111,炼钢厂循环水系统,炼钢水处理系统分为一期、二期,两个水系统工艺相同。炼钢水厂主要由4个系统组成,分别为直接水系统(DW),间接水系统(IW)、密闭水系统(CW)、紧急水系统。,炼钢厂密闭水流程,

11、密闭冷却水系统:由供水泵从循环水池打至各用户,然后回水经由板式热交换器降温后,直接回到循环水池。,炼钢厂密闭水流程,炼钢厂密闭水流程,热交换器示意图,1、密闭水高进低出,间接水低进高出; 2、板交主要有换热片和垫圈组成; 3、换热片上有特殊设计之密封垫圈,可 放置在换热片上预设好的凹槽,以避 免两边流体的混合、泄露。,炼钢厂密闭水流程,炼钢厂间接水流程,间接冷却水系统:由供水泵从循环水池打至各用户点,然后回水至冷却塔,经冷却风扇降温后,回到冷水池,此为间接水之外循环;此外,间接水还向CW1、CW2板式热交换器提供冷却水,交换器回水与厂区回水汇合后流至冷却塔,经冷却风扇降温后,回到冷水池,此为间

12、接水之内循环。,炼钢厂间接水流程,炼钢厂直接水流程,直接冷却水系统:由供水泵从循环水池打至各用户,使用后的回水经直接快、慢混池流入高效沉淀池,在高效沉淀池进行一次沉淀和一次油水分离,经沉淀后的水用泵送至过滤器过滤,过滤后通过余压上冷却塔冷却, 冷却后的水经泵送至各用户循环使用。分离出来的油,由全厂统一处理回用,为确保系统水质稳定,设有加药装置。,炼钢厂直接水流程,问答环节,1、密闭式循环水系统与敞开式循环水系统区别? 密闭式:循环水不与大气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 敞开式::循环水与大气直接接触进行热交换 2、热轧直接循环水系统包括哪几个流程? 旋流池-平流池-过滤器-冷却塔 3、炼钢间接循环水系统包括哪两个阶段?分别代表什么 外循环(产线-冷却水塔-冷水池) 内循环(向CW1、CW2板式热交换器提供冷却水-冷却塔-冷 水池),The End 非常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