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70031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真实的谎言: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罗森塔尔对18个班的学生做未来发展预测,然后将最优秀的学生名单通知校长和任课老师。8个月后复试发现名单上的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原因: “期望”的神奇魔力。老师们对罗森塔尔的话深信不疑,对指出的学生产生积极期望;学生感受到这种期望,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 教师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实例,文化苦旅中有一篇三十年的重量 余秋雨14岁时,在一个夏天的黄昏,他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一挥而就地就写完一篇作文,好象是为了应付暑假作业,一写完就飞奔出去玩了,结果他的作文被刊登在报纸上,而且作文后面印有口气堂皇的长

2、篇评语,这些评语是一位大学教师给审批的,那位大学教师从审题、选材、详略取舍、辞章修养上一一加以赞扬,这位大学教师可以说是给他做了一次决定他终身地指点。后来余秋雨踏上了文学的道路,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思考,应用: 多给学生贴积极标签,促进孩子向着期待的积极方向发展;禁止贴上“大脑迟钝”、“不可救药”等消极标签,防止负罗森塔尔效应的出现。 回忆: 该效应让你想起你的哪位老师的做法?,想吃活鱼怎么办:鲶鱼效应,由来: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后来,人们发现这条船的鱼槽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

3、,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类”后,也会因紧张而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延长了寿命。这就是“鲶鱼效应”。,应用,运用鲶鱼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 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 教育中的应用? 比如班级中新转入非常优秀的个体时,经常可以激发班级一部分同学甚至是全体同学的学习动力,我们也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引进一些竞争机制,制造一些鲶鱼效应,激活班级管理的平稳状态,促进班级快速发展。,破窗效应,由来: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辛巴杜进行了一项实验。

4、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他把停在帕罗阿尔托社区的汽车保持良好状态,把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一辆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也打开。结果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停在帕罗阿尔托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后来,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破窗效应。,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地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

5、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班级管理中也会出现“破窗效应”,比如,班级环境比较杂乱,很多同学就会无意识地随地乱扔东西,如果班级环境非常干净、整洁,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我们经常感受到的一种现象是在非常干净的星级宾馆内,我们很难发现随地吐痰的现象,这就是“破窗效应”发挥了作用。“破窗效应”不仅表现为环境方面的功能,班级同学的行为习惯等也会受到“破窗效应”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防患于未然,警惕“破窗效应”的发生。,责任分散效应,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6、。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时,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喊叫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

7、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上的应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责任明确,职责分明,否则容易出现责任分散现象,管理的效率明显降低。

8、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提出的“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管理原则就可以避免责任分散效应的出现。,超限效应,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

9、复对一件事作同样地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学校教育中的真实案例:一位教师在考试讲评课上反复批评一个学生,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该生的试卷撕烂了。该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用手中的钢笔戳向老师的脸,使这位老师的脸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可见,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美味的肉汤:登门槛效应,心理学家费里德曼和费雷泽的一项研究 证明,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加拿大心理学家

10、研究发现,如果直接提出要求,多伦多居民愿意为癌症学会捐款的比例为46;而如果分两步提出要求,前一天先请人们佩戴一个宣传纪念章,第二天再请他们捐款,则愿意捐款的人数的百分比几乎增加一倍。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意识不到逐渐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自己的初衷。也因为,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的形象,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喜怒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别人的要求,对别人提供帮助之后,再拒绝别人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如果这种要求给自己造成损失并不大的话,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反正都已经帮了,再帮一次又何妨”的心理,于是,登门槛效应就发生作用了。,目标分解法,在1984

11、年的日本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的意大利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两次夺冠,令人们大惑不解。十年后,他在自传中解开了这个谜:“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的终点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就疲

12、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教育上的应用?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对教师、学生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使每个人都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的教育引导,使用目标分解法,运用循序渐进原则,则更会奏效。,延伸,心理学家查丁奈还发现,当人们拒绝接受一个较大的要求后,认知上的不协调会驱使他们建立新的平衡,因而容易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当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且紧跟在大要求之后提出时,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个小要求。,感人心者莫乎情: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

13、,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行人为了抵御北风地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它轻轻地吹,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开始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教育上的应用? 教师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你怒对学生拍桌、打椅,甚至体罚,会使你学生的“大衣裹得更紧”;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你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南风效应案例,有个初三的女学生深深地爱上了她的已婚的男教师而不能自拔,于是写了一封热烈的情书投入了邮箱,过后他又自怨自恨,恐

14、惧万分,怕家长知道责骂,怕同学知道讥讽,怕这位老师从此鄙视她,她因此而感到无地自容,甚至想到死。他想将信从邮箱取出,但已不可能。第二天只好硬着头皮上学。但看看老师的眼光,正常;同学的目光,正常;家长的目光和举动也没有什么异样。她的恐惧感渐渐地减弱了。但依然未免还有些紧张。过了几天,这位男教师借故在班上发了一通牢骚,说现在的邮局真不负责任,常常将我的信件给弄丢了。这位女生听了,一块巨石终于落地了。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这位男教师对这件事可以有多种处理方式:它可以将信交给校长,以表明自己的清白;可以交给家长,以显示自己的高尚。这样做,核心是一个“私”字。他也可以找学生来教育一番,但感情这东西,似乎

15、是不能以说教来阻止的。于是这位教师选择了善意的谎言。这是高尚的纯洁无私的爱,处理这件事也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的艺术。 教育者应从心理的因素研究入手,力图消除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创造心理相容的条件,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理围城,让他们脱去紧护心灵的外衣,敞开心扉,与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赫洛克效应,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被试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结果工作成绩是前三组均优于控制组,受

16、表扬组和受训斥组明显优于忽视组,而受表扬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启示:及时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不予任何评价的好。,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莎士比亚的名剧罗米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他们相爱很深,但由于两家是世仇,感情得不到家里其他成员的认可,双方的家长百般阻挠。然而,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家长的干涉而有丝毫的减弱,反而相爱更深,最终双双殉情而死。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减弱恋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强。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恋人们相爱就越深,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而不愿意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别人代替自己做出选择,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 某中学初一年级的两位学生由于相互吸引而走到了一起,一开始,老师和家长都竭尽全力干涉,然而,这种干涉反而为两个孩子增加了共同语言,他们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