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之发展心理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69785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之发展心理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心理咨询师之发展心理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心理咨询师之发展心理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心理咨询师之发展心理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心理咨询师之发展心理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之发展心理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之发展心理学课件(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的内涵,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含义,广义,狭义,心理的种族发展:,心理的种系发展:,个体心理发展:,是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2、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发展的规律。 本部分所谈的发展心理学均指个体发展心理学。,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展)并遵循取确定的先后顺序。 (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趋势与年龄的关系,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

3、的研究对象,(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体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复杂关系中。 (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发展就是增长和衰退两个对立统一的过程。 (五)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两者统一的过程。,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揭示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发展心理

4、学研究的更为本质性的研究内容。,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依不同的标准: 横断研究 相关研究 个案研究 纵向研究 因果研究 组群研究 血缘关系研究分析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跨文化比较研究考查不同文化背景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方法,一、横断研究,是在较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

5、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建的心理变化。 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 优点有: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 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 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 缺点有: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 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时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方法,二、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 优点: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 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

6、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 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时间之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 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 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 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方法,横断与纵向的交叉研究,一般是先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 是取长补短。,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第三章 发展心理

7、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事实上是心理发展的动力、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的问题。,(一) 单 因 素 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顿。,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认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认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霍尔。,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二)二因素论,(三)相互作用论,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

8、理论问题,是为克服单因素论而提出的各种调和的观点。 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如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美国的吴伟士等。,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相互作用论是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一大进展,现今它的影响最大。,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最有影响的理论 艾里克森的人格特征发展理论 班杜拉的

9、社会学习理论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0-3岁。这个时期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迅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历程。,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条件反射活动。,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二)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三)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四)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10、二、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即从头部开始向脚部发展。 (2)近远原则:从中心到外周,即从身体的中轴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 (3)大小原则:粗细指向,即从粗的动作向精细的活动发展,从大肌肉动作向小肌肉动作发展。,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 (一)手的抓握动作 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二

11、)独立行走 独立行走使儿童能够主动移动躯体,这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婴儿感知觉发展的特性: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他们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此适应周围环境。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一、感知觉发展,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习惯化范式 优先注视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

12、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二)视觉的发展,1.视觉集中: 2.视觉追踪: 3.颜色视觉: 4.对光的察觉: 5.视敏度:,视 觉 技 能,人对周围环境的信息大多数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视觉主要是对物体所展现的复杂信息的察觉和辨认。,眼睛察觉和辨认刺激物需要具备一定的视觉技能,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三)听觉的发展,听觉是婴儿从外部环

13、境获取信息,认识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1.听觉辨别能力: 2.语音感知: 3.音乐感知: 4.视听协调能力:,婴儿对声音的反应主要有三种表现,即感受抚慰、警觉、痛苦。,听 觉 的 发 展,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1味觉的发展 2嗅觉的发展 3肤觉的发展,味觉是选择食物的重要手段,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嗅觉功能在出生24小时就有表现,并能形成嗅觉的习惯化和嗅觉适应。人的嗅觉改善延续至成年,到老年又衰退。人的嗅觉敏感性个别差异很大。,新生儿的触觉敏感性和触觉分化发展迅速。刚一出生就有温觉反应,婴儿早期就有

14、痛觉反应,但比较微弱和迟钝。,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五)空间知觉的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婴儿知觉发展表现为各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共同参加对复合刺激的分析和综合。,1形状知觉 2深度知觉 3方位知觉,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方位知觉个别差异很大,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二、记忆的发展,出生到3

15、个月婴儿的记忆: 3-6个月婴儿的记忆: 6-12个月婴儿的记忆: 12个月以后婴儿的记忆:,具有日益增长的保持能力,长时记忆能力有很大的发展,长时记忆保持时期继续延长 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动作,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三、思维的发展,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即婴儿思维依靠动作进行,而不能离开动作在动作之外思考,只能反映动作所触及到的事物。,直觉行动思维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直观性和行动性。 2.间接性和概括性。

16、 3.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4.思维的狭隘性。 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四、言语的发展,语言在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最复杂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建构规则而组织起来的符号系统。,1.后天学习理论 2.先天成熟理论 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一)言语发展的理论,强化说 社会学习说,自然成熟说,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二)婴儿言语的发展,2.词汇的发展 3.句法的发展,语音感知 发音,语音感知是对语音的辨别,这主要表现在声音定位、区别语音与其他的声音、对语音的情绪反应。,简单发音阶段 多音节阶段 学话萌芽阶段,准备阶段,真正发音是从掌握第一批词开始的,1.语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