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全套课件2-毕生发展观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69708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全套课件2-毕生发展观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心理咨询全套课件2-毕生发展观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心理咨询全套课件2-毕生发展观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心理咨询全套课件2-毕生发展观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心理咨询全套课件2-毕生发展观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全套课件2-毕生发展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全套课件2-毕生发展观(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生发展观,孔子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受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逐步向老龄化过渡,加之发展心理学本身研究范围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将人的毕生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毕生发展观也逐步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主流趋势。,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核心假设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并没有到成年期就结束,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生命过程,它是动态、多维度、多功能和非线性的,心理结构与功能在一生中都有获得、保持、转换和衰退的

2、过程。,德国柏林的Max-Plank人类发展研究所(Max-Plank-Institute for Human Development)是目前毕生发展领域内的研究中心,该研究所的巴尔特斯(P. B. Baltes)是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内的代表人物。他曾出版了三部论文集:毕生发展心理学:理论与研究(1970)、毕生发展心理学:方法学问题(1973)、毕生发展心理学:人格社会化(1974)。巴尔特斯及其同事们提出的观点及其研究事实在该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影响。,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从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晚期,其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存在发展的起点和终点。

3、,传统的心理发展观主张心理发展从生命之初开始,儿童青少年是发展的主要年龄阶段,到成年期处于稳定,到了老年阶段,心理衰退则成为其主要特征。 传统的心理发展观强调早期发展经验对以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后继的发展直接取决于先前的经验。 毕生发展观则主张心理发展不仅取决于先前的经验,而且也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关,因此,一生发展中任何阶段的经验对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哪一个年龄阶段对于发展的本质来说特别重要。,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各个方面,甚至同一方面的不同成分和特性,其发展的进程与速率是不相同的。在智力发展领域,巴尔特斯将智力分成认知机械(mechanics of

4、 cognition)和认知实用(pragmatics of cognition)两种成分,或称液态机械和晶态实用,这基本对应于卡特尔(1971)所提出的液态和晶态智力。,认知机械反映了认知的神经生理结构特性,它随生物进化而发展,在操作水平上,以信息加工基本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为指标。目前研究主要在信息加工的速率、工作记忆和对无关信息的抑制三方面,其中以工作记忆的研究为核心。 认知实用主要与知识体系的获得和文化的作用密切相关,在操作上,它多以言语知识、专业特长等为指标,其中以才智(wisdom)为典型指标。,认知机械与认知实用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前者在成年早期就开始衰退,呈较明显的倒“U”形发展

5、趋势,后者在成年期后仍不断增长,只是增长的速度明显变慢,并在老年后期出现衰退。,毕生发展观认为发展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功能上的增加,生命历程中任何时候的发展都是获得与丧失、成长与衰退的整合,任何发展都是新适应能力的获得,同时也包含已有能力的丧失,只是其得与失的强度与速率随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以语言的发展为例,在个体获得本民族语言的同时,他对其它语言的发音能力明显降低了。,得失法(a gain-to-loss approach)可以用来判断毕生发展的完善程度,即用获得与丧失之间的比率作为评价发展完善程度的标准。比率越大,发展的完善程度就越高,反之,发展就越不完善。成功发展(successful d

6、evelopment)就意味着同时达到最大的获得和最小的丧失。得与失的辩证法是发展的基本特征,一生中任何时期的发展都是得与失的结合。,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毕生发展心理学认为,年龄只是对人的心理变化产生影响的一种因素,以年龄为依据的发展框架是不合适的。主要有三类影响系统决定个体的发展。,年龄阶段的影响,主要指生物性上的成熟和与年龄有关的社会文化事件,包括接受教育的年龄(如6岁入学、18岁高考等)、女性更年期、职业事件(如退休)等 历史阶段的影响,指与历史时期有关的生物和环境因素,如战争、经济状况等 非规范事件的影响,指对某些特定个体发生作用的生物与环境因素,包括疾病、离异、职业

7、变化等,生活事件应激表(举例) 排序 生活事件 应激值(LCU) 1 配偶死亡 100 2 离异 73 6 个人不适与身体疾病 53 8 被解雇 47 10 退休 45 16 经济状况的改变 38 18 工作改变 36 27 升学或辍学 26 38 睡眠习惯的改变 16 41 休假 13,一年内,LCU超过200,有50患病机会;超过300,概率接近100。而低于30时,保持身心健康的机会大大高于平均水平。 国内研究发现,过去一年内的生活事件应激值(LCU)对抑郁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4、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构构成了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从进化论和个体发展观(ontogenetic persp

8、ectives)角度,巴尔特斯等人提出了一个个体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构(Joint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coevolution architecture)。他们强调人的行为是生物基因的和社会文化的过程与条件共同建构的结果。,第一个原理是进化选择的优势随年龄增长而衰退。巴尔特斯认为这主要源于生殖适宜性(reproducitive fitness),对于人类而言,进化选择的压力主要在前半生,这样可以保证生殖适宜性和有效的养育行为,因此相对于年轻人而言,老年人的基因组(genome)中包含了大量有害的和机能失调的基因,他们更易得病且生物潜能不断损失。,

9、第二个原理是对于文化的需求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文化在这里的含义是,人类在几千年里所创造的、并经过代际传递下来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和符号的(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源总和。这些文化资源包括了认知技能、动机倾向、社会化策略、读写的能力、文献、物理建筑、世界经济和医疗技术等等。,文化的需求随年龄而增长的原理有两层含义: (1)对个体发展而言,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领域,要达到越来越高的功能水平,就必须拥有更丰富的文化资源。 (2)随年龄增长,生物功能下降,就需要文化资源来补偿以产生和维持高水平的功能。,第三个原理是文化的效能(efficacy)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一方面由于生物潜能随年龄增加而衰退,另一方面的

10、原因类似学习曲线或专长的习得,在学习的后期收益会下降,要达到较高的功能水平,需要越来越多的努力和更高的技术。因此,随年龄增加,尽管存在个体间和领域间的巨大差异,文化的补偿效率和个体的可塑性程度都在下降。以老年认知学习为例,年龄越大,要达到同一功能水平,需要花费的时间和认知努力就越多。,5、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的结果。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模型(selective optimization with compensation,简称SOC)可以说是将毕生发展的结构框架应用于建构一个发展的总体模式的结果。,选择、最优化、补偿三者之间的协调(orchestration)存在于个体发展的任何过程

11、之中。选择是指个体对发展的方向性、目标和结果的趋向或回避。选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选择性选择(elective selection)和基于丧失的选择(loss-based selection)。,最优化是指获取、优化和维持有助于获得理想结果,并避免非理想结果的手段和资源。一般来说,最优化需要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包括文化知识、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目标设定、实践、努力等。 补偿则是由资源丧失引起的一种功能反应,主要有两种类型:创造新手段以达到原有的目标或调整目标。,SOC模型整合了对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的选择、优化、补偿三方面的心理功能,既体现出普遍性,又表现出相对性。它的普遍性在于选择、最优化和补偿三者之间的协调不是人类的老化过程所独有的,而是内在的存在于任何发展过程中的;它的相对性在于SOC过程因人而异,因情景、领域不同而千差万别。正是由于它具有系统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开放性,因此,有心理学家认为它或许有望成为统合心理发展理论的元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