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部关于近代花苗的书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96824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了一部关于近代花苗的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读了一部关于近代花苗的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读了一部关于近代花苗的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读了一部关于近代花苗的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读了一部关于近代花苗的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了一部关于近代花苗的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了一部关于近代花苗的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未知的中国读书笔记五星雄鹰一 、序论及译者说明。塞缪尔柏格理苗族纪实。1919年伦敦版。记述19041908年间,近代“苗族文化复兴的圣地”石门坎营建过程,以及中国西南相关地域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状况。威廉H哈兹佩斯(王树德)石门坎与花苗。1937年伦敦版。记载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后期石门坎教会、教育的兴衰,由于作者身为文学硕士,更着意从学者的角度去反映西南民族状况。以上两部作品都包含在南方民族史博士研究生东人达翻译的在未知的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胡绍华在给未知的中国作序时写到:对于基督教新教的英国卫理公会(循道公会)在中国西南的传教(1885-1949)及中国相关各民族的社

2、会改革情况的宣传、研究,一直是西方宗教界和人文学科领域不衰的课题。然而,由于视野的局限性,一直在“救星说”的限定内展开。因此,我们对该事件的研究,既应该看到当时历史的大背景,又应该看到该事件的特殊性;既应该看到此事件对中国西南教育和社会改革方面带来的进步,又应该看到隐匿在背后的动因。胡教授本人认为:中国苗族、彝族与汉族群众在这场长达半个世纪的宗教与社会改革中,起到了主体与决定性的作用,并使这场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进步作用。胡教授分析:出生于19世纪中期英国无产者和小私有者阶层的以柏格理为代表的一批传教士,是西方殖民侵略和他们本身阶级性矛盾的产物。历史大背景不容否认,他们本身的阶级性又赋予了这

3、批人与同时代带着血性和野蛮性入侵中国的外国人不同的反常性,并使他们在这场运动中发挥了外因性的作用。胡教授称:以石门坎为中心的黔、滇、川比邻地区循道公会的教育体系,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大成功创举。胡教授写到:至今,外国学者仍对这场活动在教育方面的作用高度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在两代人的时间里,苗族几乎成为贵州文化的支撑者。共产党人也很快将这些受过教育的苗族人放在了少数民族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领导位置上。”东人达博士在未知的中国的译者说明里录入了柏格理的大概生平:1864年4月20 日生。1876年进入希博尔公学。1879年会考获得优异成绩。1881年通过国家文官考试。1886年参加在中国的服务。

4、1887年到上海。1888年到昭通。8月到云南府。1891年12月与埃玛韩素音结婚。1892年传教团移住昭通。1903年进入苏诺地区旅行。1904年苗族求道者来到。1905年在苗区寻访。得到赠送的石门坎土地。1907年4月8日几乎被打死。被汉族人杨世和救下。1908年经西伯利亚回国。1910年返中国。1912年着手用柏格理符号(老苗文)把新约译成苗语。营建石门坎学校。1915年9月15日殉职于沙门氏菌属伤寒。王树德成为他的继任者。二、苗族纪实。清朝到民国时期的昭通周围地域,最大的土地拥有者属诺苏人,他们之中存在着活跃的封建体系。当时昭通附近的诺苏人实际上尚处于独立自主的状态。清朝早期的几位皇帝

5、属于历来帝王中最强有力的统治者,他们很快就将整个云南和贵州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对付苏诺即经常被错误地称呼为“罗罗”的战役打赢,威宁、昭通一带改为由官府管辖。只要地方首领对满清朝廷表示顺服和效忠,朝庭就会明智地让他们保留原来他们具有的大部分权力和几乎一切特权,这里的封建体制即被认可和允许保留。这样,诺苏中的土地所有者就拥有了一种主权内的另一种主权,只要他们缴纳了定期的赋税,并不招致特别的麻烦,中央统治者也就不愿意改变现状。这些首领土地的很大一部分由他们的手下人耕种,只缴纳很少的粮租,但要随时遵从主人的意愿服劳役,或者武装起来援助保卫自己的领主。除了佃户外,这些首领还拥有属于他们同一民族的大量农奴

6、。生活于诺苏土地上的还有相当数量的贫穷汉人,以及人口众多的部落民族,他们不是诺苏,不是当地首领的奴仆,但要靠他们的亲善及惠顾方能生存。属于后者的就有成千上万的花苗,是庞大的苗族中的一个最贫穷的分支。在贵州苗族的一些分支中也存在拥有土地的领主,他们和强大的诺苏首领一样有力和富有。但昭通附近的苗族没有这种情况。在以昭通为圆心,一百英里为半径的范围内,分布着大约五百个花苗村寨。在这些村寨中居住的一些人世世代代没有土地(靠租地度日),基本上没有钱财,没有书籍,没有文字,没有学校,也几乎与其他少数民族及汉族没有往来。在汉族人眼中他们是如此的不开化和落后。于是就给他们沿袭下来一个尖锐的指责性称号:“苗子”

7、。然而无论如何汉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判断力是不正确的,苗族人固然缺乏许多汉族人引以为豪的特征,但也具有中国统治阶层所没有的其他优点。这里仅列举一二,苗族女性就从来没有遭受过中国残酷的缠足陋习之苦。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残杀婴儿的现象。男女具有同等社会地位。乞丐,在所有汉人区域中都是令人诅咒的罪恶祸因,但在苗族人当中几乎不存在,因为在他们村寨中盛行着一种农村公社制,人们有危难时总会互相帮助。苗族人基本上避开了鸦片的祸害。在苗族社会中没有庙宇,也不见木或石雕的偶像。一代又一代,花苗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的历史,仅在本民族内交往,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他们依靠老人将早期的传统文化口头相传下来,普遍传说是首领蚩尤在

8、危亡时拯救了他们。现在他们依然唱着赞颂自然万物的神秘的古歌。另外还据说有可以涉足生死两界的巫师。苗族人极端的贫穷和封闭,导致几乎见不到他们到官府的衙门中去打官司。他们习惯于在本民族内部解决纠纷。苗族人居住的房屋非常简陋,大多是低矮的茅草屋。酗酒与早婚是他们大多数人所遭受的两项罪孽。第一章在世界的屋顶上在这一章中,柏格里写了他们几个英国传教士从上海乘船经十多天到达宜昌,再从宜昌经两三个月到达水富,从水富经盘河到达昭通的过程。柏格里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沿途的景致和路途的艰险。他还重点写了盘河这条小河在河谷中的时隐时现和消失以后从几十公里外的山崖脚下重新涌现的景况,他把云贵高原上的昭通坝子称为“世界屋顶

9、”。第二章 寻找本章写了1904年7月12日,张摩西等四位苗族男子经在贵州安顺传教的英国传教士亚当先生的介绍,他们背着燕麦炒面,冒着烈日或风雨,经几天的长途跋涉,来到昭通的柏格里住处寻访关于“爱耶”(爱世人的耶稣)的事宜。从此,基督教便逐渐在昭通方圆几百公里的几百个苗族村寨中被信仰,以至于有了后来很多人都赞誉的苗族教育圣地“石门坎”。在此之前,英国传教士在中国已经工作了十多年,然而皈依基督的只不过是几十个汉人与诺苏人。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到昭通寻访的苗族人中,除了能讲苗语和汉语外,他们都不识数。柏格里另外还写道:有一件使我们高兴的事情就是寻访者不向我们询问有关英国或外国的其它问题。他们不用汉族人常

10、提到的那些问题来打扰我们。例如:“在你们的国家也有月亮吗?”“你们的太阳和我们的一样吗?”“是不是女人在统治你们的国家?”苗族寻访者从不提这类问题,对于地理和科学的话题他们也不大感兴趣。他们的请求是:“给我们书,教我们了解耶稣”。可怜的我的祖辈同胞,他们从远古走来,是什么东西压抑着他们?是什么东西!是什么东西使他们竟无知到连无知的问题都不会提,与那些向英国传教士提出无知问题的汉族同胞相比,他们更为可怜,他们被压抑得精神灵魂几乎到了快死的地步。苦难中迷惘的我的祖辈同胞。难怪他们头顶烈日或风雨也要长途跋涉去寻找他们的“爱耶”(爱世人的耶稣);难怪他们信了耶稣以后被当时的“土目”严刑折磨得几乎快要死

11、去也要继续信他们的“爱耶”;难怪英国传教士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发展了成千上万的苗族基督信徒。这其中难道没有一点精神吗?这是一种求索的精神 ,一种不甘死去的民族精神。第三章山里的芸芸众生在这一章中,作者重点写了苗族人所居住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苗族人大体的经济、文化状况。即第一章之前所述。第四章进入危险地带山里成千上万苗族人的运动引起了不信基督教的诺苏和汉族人的注意。不久,有谣言传出苗族人要进行叛乱和大屠杀的秘密传闻。据说,外国人发给苗族人特效毒药,让苗族人在水井中投毒,以便毒死诺苏人和汉人,留下土地让基督徒耕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也因为这样,几乎每一天都有消息传来,说苗族人给

12、从乡场上赶开,他们的男子甚至妇女遭到殴打,有的人被抓起来受到残酷拷问,还有袭击和拘禁关押。为了解除汉族人与诺苏人对苗族基督徒和外国传教士的敌对状态,柏格里通过昭通府的一位官员,这位官员给威宁代理知州写信相劝,说缓解目前形势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坦率协商。柏格里等人拿着昭通府这位官员的信来到威宁知州府衙,通过协商起草了一份布告以这样的语句开头:“鉴于我们再三受到朝廷喻示,命令我们要保护洋人。”柏格里要求删去“洋人”二字,并以“基督徒”代之,威宁官员照办了。威宁知州指派了两名信差与柏格里一同到达了发生骚乱的地域(危险地带)羊街、狗街、大官寨、龙街等地,并走访了几个封建领主的城堡,宣读了官府布告,讲明了

13、事实和事由,消除了敌意,和平解决了问题。苗族人最终可以自由信仰基督教。在这期间,柏格里都住宿在贫穷的苗族人家,大约有一百多位苗族人前去探望柏格里他们。第五章 如潮涌来这一章主要写了苗族人如潮水一般涌向昭通,去寻找他们的“爱耶”。可怜的苗族人,何时才能找到他们的真正的“爱耶”!第六章石门坎这一章主要讲柏格里他们如何得到石门坎的十英亩土地(据我小学时的一位老师讲,这是一张牛皮大小的土地。即当时传教士给当地的土目索要这片土地时,说的是只要牛皮大小的面积,土目同意后,传教士便把牛皮剪成极为细小的牛皮丝,用以围成他们所需要的土地。)并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了一座简陋的土木结构的小教堂。从此,石门坎便成为柏格里

14、他们开展传教工作的中心点。第七章奇妙的五镑小屋这一章主要讲皈依者们用自己的钱为传教士柏格里修建了一间简陋的住房(值五英镑)。第八章获得丰收这一章主要讲每到礼拜日,苗族人就不辞辛劳和寒冷,成百上千涌向石门坎。第九章三个设在边远地带的著名传教点这一章主要讲由于传教工作发展的需要,又在咪咡沟、幺店子、和长海子设立了三个传教点。第十章 上帝的爱心之花这一章主要讲了传教士柏格里和苗族小朋友们在一起的快乐日子。第十一章困境这一章主要讲苗族信徒如何破除婚姻、饮酒等陋习,以及传教士柏格里如何到坐落于一座巨大悬崖顶部的一家土目(猫猫山罗家)谈判关于苗族信徒以钱代祭酒(酒租)的问题。第十二章集腋成裘这一章讲柏格里

15、等人如何创制花苗苗文和将圣经翻译成苗文的过程。苗语是单音节语言,并且在几乎所有情况下单词都是以元音结尾。因此,花苗苗文是在辅音符号旁边的不同位置处加上各种小小元音标记,以体现这种语言的声调或乐曲般的音调。结语最后七年的岁月邰慕廉牧师撰结语主要讲了1908年至1915年期间石门坎学校的规模、成绩、影响以及柏格里的死。三、石门坎与花苗。第一章谁是花苗苗族人最初从事游牧和狩猎,现在则定居于云南、贵州、四川西部和南部、湖南、广东、广西的山区,他们在土地上耕作,皆以猎取野物。苗族有许多分支,据说在50支以上,具体名称有来自他们服装颜色的,如有黑苗、白苗(水苗)、红苗、鸦雀苗、水西苗、花苗。所有苗族人都可以追溯到一位共同的首领蚩尤,蚩尤被华夏族的黄帝击败。这些土著居民至今还在传唱着感人至深的古歌,叙述他们被打败时伤亡惨重的情况。我们从汉文历史典籍书经中可知,苗族在4000年以前还控制着湖南一带,于是他们被舜的继存人大禹视为不安的因素。从那遥远的岁月开始,苗族逐渐失去了他们的土地,被逼迁往西部,并进入一种隶属状态,时至今日,他们仍旧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服饰和习俗,但已经完全处于汉人政权的统治之下,并被称为“熟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