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数学)-201907211351501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967019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数学)-20190721135150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数学)-20190721135150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数学)-20190721135150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数学)-20190721135150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数学)-201907211351501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数学)-2019072113515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数学)-20190721135150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北大、清华状元谈学习经验朱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数学是我最讨厌,也是最头疼的科目之一。不过,它对于文科生又至关重要,成为衡量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的最重要的尺度。我高一高二时,数学基础不好,时常不及格,因此心里对它实在是有些害怕。高三数学复习要经过三轮,第一轮先将各知识点重讲一遍,第二轮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比较有系统性,第三轮则是做综合试题。每一轮都离不了大量的题目, 如若题题都做,实在精力不逮,况且其他几科的复习又都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此事实上我做的题目连 20%也没有。我更注重于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才会运用,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况且高考试题又都

2、不是很难,花费大量时间去钻所谓难题以提高能力实在不值得去效仿。做数学题比做其他题更注重技巧,比如数学中的解答题,参考答案标明了每一步骤各有多少分,少一个步骤就要丢掉多少多少分,实在很可惜。我做题就是步骤尽可能的繁复,以期别人抓不到破绽。我觉得这个方法还蛮有用。再有就是碰到过难的题,也要尽量多写;实在写不下去,只好胡猜一个结果,以图侥幸。至于有些选择题、填空题技巧,一般老师都多有秘诀,我在这儿就不多说了。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数学是理科的支柱,数学基础不好往往影响到理化成绩的提高,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高中的数学可以分为几个大的“板块”:一是函数板块,二是三角

3、板块,三是立体几何板块,四是解析几何板块,五是数列极限板块,六是排列组合板块,七是复数板块。其中第一、二、四板块是尤其重要的,比较难的大题大多出自这三块,因此可以多花一些力气。复习时可以先按照大的板块复习,争取搞清每一个板块的各种题型,并做到能熟练地对付每种题型。这可以找一本系统复习的参考书来练习,最好是能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并稍超前些,复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了。虽然大家都不提倡“题海战术”,我也不主张,那太费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做足够数量的习题就能把数学学好,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买的参考书和老师布置的习题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做,空着不做会留下遗憾的空白。关于做题难度的选择问题,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

4、首先,高考题的难度分布为 30%的简单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这意味着基础题占了 120 分,它是复习中练题的主要部分,决不能厌烦它。要知道,高考不仅考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做题的速度,许多同学就是在高考时因时间不够,丢掉了平时能做出来的中等难题才考砸的,这些教训值得大家三思。鉴于此,我建议大家在中等以下难度的题上多花时间。做难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适量地做:这一是因为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做难题感到很头疼,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二是做难题过多太费时间;三是因为大多数难题是由中等难度题组成的,基础题做熟练了,再来做难题会相对容易些。我的数学老师说过一句话:“越是表面复杂的题

5、越有机可乘”。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而高考的难题绝大部分就属于这种表面复杂的类型,它往往给出较多的条件,仔细分析条件的特点通常都能击破它。做难题的关键在于平时总结,自己总结一些小经验、小结论并记牢是非常有用的, 能力也提高得快,有余力的同学不妨试试。另外,还要特别重视画图的作用。数学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图形给予直观简明的表示, 因而常使繁琐的题目简单化;特别地,通过图形发现的一些几何关系有时正是解题的关键, 因此要掌握各种函数图象的特点,达到熟练的程度。邓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数学相对文科生来说则属于偏理的科目,因此也是很多文科生的弱项。所以,学好数学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

6、是占有极大优势的。我觉得,学数学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公式、原理,其次就要懂得灵活运用。第一步背公式,稍花点功夫大家都能做到,而要学会灵活运用公式、原理解题则需要一定的训练。我的意思不是搞“题海”战术,题目是永远都做不完的。我认为, 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校发的卷子,只要适当精选一两本课外参考书就够了。有些人买一大堆参考书,结果手忙脚乱做不过来,到处象征性地“蜻蜒点水”一下,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与其这样,还不如集中精力吃透一本参考书的效果好。学习数学,思考总结非常重要。很多人做题象完成任务似的,做完就不管了。还有的人一旦做出一道难题就欣喜异常、大受鼓舞; 想乘胜追击解出下一道难题,因而又把做出的那道题

7、扔在了一边。这两种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我们每做一道题都要注意思考总结,做完之后回想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从中总结出这一类型题目的一般解法,尤其是做完了难题,更应从中掌握这种题的特殊技巧。对于错题和没做出来的题,则要搞懂答案的解题思路,并和自己的思维方法作对比,看看问题出在哪一环。只有这样,做过的题才算真正消化吸收,变成了你自己的东西,否则下次碰到同类的题又束手无策,那就白练习了。所以,学数学主要就在背熟公式、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的例题的训练,从中掌握一些题型的基本解法和某些特殊技巧,以不变应万变。另外,在练习过程中要重视基础题,不能光想攻克难题,钻牛角尖。因为试卷上的难题毕竟不多,大多数还是容

8、易题和中等题,而且有些难题也只是在基础题上稍作变化而已。刘阳(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黑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有人说“文学是谎言,数学才是真理”,这肯定是失之偏颇,不过却道出了数学的重要性。我要为那些数学不太好的同学或是在数学上有潜力但由于兴趣不致于此而不愿过多投放精力于此的同学们敲敲警钟。你想想,我们是学文科的,可以说在一样的学习环境下,属于同一档次的学生在历史、政治、语文等科目上的感悟差别不会太大,但是如果数学有差距,相去十几、几十分也不是很难。尤其是那些为了逃避过重数学而选文的人,一定要做好思想上的调整,不要重文轻理。对于数学,我的方法是多做题,多思考。对于做题,我认为择选题目的数量、质量及

9、类型十分重要,切忌盲目的以为多多益善,投入题海中奋勇搏击。如果你不分质量、类型而乱做,就会导致劳动资源的浪费或是知识结构的畸形。举个例子,如果你选题不慎,函数占了 60 道(设总题量为 100 道),而实际上,可能 40 道就够了,这样相当于浪费了 20 道题目的时间;同时,在知识结构中,函数部分得以巩固,但可能导致其它部分的薄弱。高考中,出题人对大部分知识的要求程度是差不多的。另外,高三时间宝贵,哪容得浪费, 因此做题不可不挑选一下。还有,那些思维较敏捷、反应较快的同学在平时做题时可以在头脑中几步合并,节省时间,但在考试做大题时,千万别“自作聪明”,否则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丢掉步骤分,而

10、这纯属“无谓送分”,是最令人心痛的啦。切忌把自己当成做题机器, 拿来题就做,不思考一下题目的特点、结论和意义。这样会导致你有些题做过了,再碰到还是雾水一头;或是原本是一个小题,在大题中可直接搬用,做为条件,但由于你没有记住, 没能理解也就没法运用,等于你那道小题白做了。为了避免这点,我采用重复演算的办法, 当然不是连续做。我的数学题都是按套编上号的,题量不是很多,但有计划地循环做。实际上,高考题目虽说千变万化,但是全新,让你一点摸不着套路的题是很少的,大多是一些你见过的题目的全新组合。如果你能对结合前的题目有充分理解,何患组合后的不会解呢?如果你保证每一道做过的题目都记住了,理解了,那你就赢了

11、。请大家不要误解我这里的“记住了”,它不等同于把题目、答案背下来,我所要记住的是题目的类型、原理及解题技巧。另外, 还是那句老话“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这些都源于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因此一定要把书本记牢、吃透。还没有谁能建起“空中楼阁”呢!何忻(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比起其它几门课,数学是客观性较强、评分的伸缩性也较小的一门,因此数学是最容易丢分的,但也是最容易拿分的。从我学习数学的经验来说,我认为高考数学题目虽然较难,但都与课上的基本定义、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复习数学首先要注意定义、定理,把定义、定理做为一个点,掌握它的内容、证明、逆命题、推广、应用等。弄清了单个

12、的定义之后,还要纵向横向看它与其它的定义、定理的联系,以及这些关系的应用。这样,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便成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应用起来就比较自如了。当然,做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做练习,可以加深对各种定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做习题时一定要注意立足点的问题,不能为了做出高考中的最后两题而去一味地攻难题。数学题可谓“难无止境”,做出一道,总有一道更难的在前面等着你,遇到的不会做的题多了,一方面会降低你的自信,另一方面,由于钻难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未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就必然会对其它几门课的复习造成冲击,并且容易使人忽略一些看似简单的基础问题和细节问题,在考场上丢了不该

13、丢的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对待练习中低、中、高三档题的态度应立足于低档题,重视中档题,适当做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高档题以提高思维品质。实际难题只是若干个基础题的组合,只要能把基础知识融汇贯通,许多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高考时如果能做到低档题不丢分,中档题少丢分,高档题拿点分,实际加起来就是高分。不用去追求把所有的题都解出来、解正确,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你甚至可以提前制定出计划放弃最后的一至二题,但要争取做到做一道题就对一道题,这样,考试时就不会因为担心时间不够而紧张慌乱了。另外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平时做习题要注意格式,尽量做到规范化,弄清哪些步骤可省,哪些步骤不可省,否则在考场

14、上会因为这些问题而丢分。答卷时头脑应冷静,千万不要“绊”在一道题上,应该尽量把自己掌握的都答出来。对于两道分值不等但都会做的题应采取先高后低的“战术”,先做分值高的,后做分值低的;对于两道难易不等的题自然是实行“先易后难”的原则。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数学练习也应当持续进行,量不要大,但要每天都做几道题,否则考试时往往会出现忘公式、忘技巧的问题。耿德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安徽省高考文科第二名):数学贵在“联想”,即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基础理论指的是书上的定义、定理和公式。基本方法不外乎综合法、分析法、图象法、三角代换法、归纳法、构造法等有限几种。大纲也明确规定:高考

15、不考查特殊方法。你可以观察,每一道再复杂的题目,用的都是我们学过的最基础的理论和最基本的方法,难就难在运用上。故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课本上基础知识灵活、扎实、熟练的掌握;二是大量练习,当然要同时避免上面提到的两个误区。陆慧(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甘肃省高考文科第二名):复习数学时,许多同学觉得似乎题做得越多越好,不少人也认为“题海”战术是最有效的。事实上,我认为做数学题“贵精不贵多”,做一道题要学会“举一反三”,用心揣摩这一类题的解题方法。其实高三阶段老师、学校发的资料已经很多了,认真地做完这些典型样题已经很不容易了,不用再花很多钱去购买其它的参考书,多而不精

16、,往往是事倍功半。课外的书只要挑好一两本就足够了。最后挑那种很全面、很系统,每章有小结、有较为详细的例题分析和练习题及解答的书,这比那种纯粹的习题要有用得多,往往可以从书里的总结讲解中学到不少解题技巧。另外,做题要用心,要善于归纳。平时测验后要分外留心做错的题,认真系统地总结相似题型的做法,争取每一类题错过一次之后下次决不再错。时间一久,会做的题也就越来越多,考试时可将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此外,我顺便谈一下数学考试中一些应注意的地方。数学考试题量较大,若是安排不好时间, 很容易就会出现答不完卷子的情况;而且数学考试中,心理也最容易变化,往往一道题能否做得出来会较大的影响考生以后答卷的情绪。许多同学发挥失常也往往是不会安排时间、不善调节自己的情绪、心理素质较差造成的。所以考试之前一是要休息好,保持较为轻松的心情,尽量避免神经过于紧张。有的同学一进考场就心里发慌,脑中一片空白,结果连简单常用的公式也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答题时要沉稳,一拿到卷子就不要再多想,立刻让自己全心投入。遇到不太顺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