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966119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 科 毕 业 论 文(20级)题 目: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专 业: 学前教育专业 班 级: 20级班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20 年 月目 录摘 要 1关键词 11. 引 言 12. 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性 13. 转变教育观念,践行“素质教育” 23.1 转变传统的育儿观念 23.2 构建新型的育儿理念 23.2.1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观察 33.2.2 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33.2.3 反思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43.3 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44. 结 语 5参考文献 6致 谢 6毕业论文提纲题 目: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摘 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纠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家庭 教育观念 幼教教育 小学化 正 文1. 引 言 时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既司空见惯也耐人寻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要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不仅要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摒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且要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2. 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性“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育儿教

3、育的起始点,家长便是育儿教育的主力。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3. 转变教育观念,践行“素质教育” 3.1 转变传统的育儿观念 3.2 构建新型的育儿理念 3.2.1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观察 3.2.2 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3.2.3 反思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3.3 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4. 结 语根除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一方面需要社会包括家长转变观念和心态,另一方面需要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更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在教育投入均衡化方向作出更大努力。参考文献致 谢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学前教育20级班 摘 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

4、思想和育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纠正和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关键词: 家庭 教育观念 幼教教育 小学化 1.引 言时下的幼儿园为什么会出现“小学化”倾向?这个问题既司空见惯也耐人寻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形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很多,要走出幼教小学化误区,不仅要遵循幼儿教育规律,摒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且要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2.转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性由于“应试教育”的

5、影响,导致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非常的片面和陈旧,他们认为:知识是衡量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因而对孩子早期教育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要么自己在家中施教,要么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产劳动把孩子送入学校,让教师管理更为放心,家长的这一举动,违背了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家庭教育是育儿教育的起始点,家长便是育儿教育的主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

6、、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幼儿园要承担起开展幼儿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这一要求体现了现代化的育儿理念,同时也确定了家园共育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为今后幼儿园和教师工作指明新的方向。3. 转变教育观念,践行“素质教育”3.1 转变传统的育儿观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和众多家长的强烈心愿。这种观念和心愿本身没有错,但却成了当前“幼儿超前教育”的强力推手。有调查显示,51%的中班、大班、

7、学前班家长,赞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希望幼儿园提早介入小学教育,以便在应试教育中占得先机,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要破解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社会固然要大力宣扬科学的教育观,家长也应该遏制“卡位”的冲动。孩子是自己的,健康的人格、身心的健康,都高于分数和应试。传统的幼儿教育是学习取向的,目前中国的幼儿教育仍是学习取向的,但是幼儿教育的近现代立场却支持成长取向,因而中国的幼儿教育需要革命性的变革1。看来中国传统的育儿观念需要彻底性的转变,这种观念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幼儿家长,家长的选择和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育儿理念,如果说传统的记忆和认知是教育的根本,那么现今的革新和创造就是幼儿

8、教育的方向。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会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基础。而这种观念的转变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挑战传统的育儿观念,把原本的和发展的,本土的和外来的一些教育理念进行梳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育儿思想,结合幼儿个体差异的不同,来认识和教育幼儿的发展。 3.2 构建新型的育儿理念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过度教育的

9、内容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和抵抗情绪,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2。发展适宜性理论要求教育的年龄适宜性和个性适宜性,这就要求家长在构建新型的育儿理念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在教育的过程中,这种育儿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会间接的对教师起到一种提示音的作用。这种提示如果符合社会新的发展要求,那么幼儿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衔接的过程中便会少走弯路,顺利过渡;反之,就会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甚至会阻碍幼儿的发展进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

10、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纲要中强调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所以,建立新型的育儿观念,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都有实际意义。 3.2.1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儿童自由,首要的问题是要认识其中哪些因素约束儿童的自由,然后对这些因素做出合理性评价,指出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这样才能使解放儿童不至于变成不切实际的空想,这就是我们对教育过程中的自由问题进行考察的思路3。幼儿要达到自由发展空间,在于解除束缚的影响因素。而在评价和选择的过程中,甄别能力的建立就需要具有一

11、定的育儿理念,才能更好的给予幼儿自由,放手,让其自由的去观察,去认知。 当幼儿独立的有所发现,或者当他与其环境相互作用时,学习活动就开始了。为了满足幼儿的发现,幼儿需要一个从容不迫的,无压力的自由环境4。幼儿的许多体验都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才能获得新的知识和快乐的体验。 可以说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家长适当的放手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需要。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自己主动的去观察,去思考,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2 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请仔细想一想,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因为这说

12、明每一个孩子都是名副其实的唯一存在。但作为家长不要以为孩子是唯一独特性的存在,自己就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了。事实恰恰相反。要想发展孩子的独特个性,必须借助家长的帮助,家长的引导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5。 如果说适当的放手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需要,那么引导教育就是教育理念的一个必要导向。放手教育是以自由教育为前提,那么引导教育就是规则教育的延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的引导教育正是要在这种规则的引领下,体现民主决策,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 教育不是为幼儿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让幼儿现在过上完满的生活,这种生活过的是否完满,就在于它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民主3。这是杜威民主主义教育的核心。他告诉我们教育

13、在于过程,在于享受这个过程。而我们的家长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恰恰就是一种适应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带来的新发现,享受发现带来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这种兴趣的浓度,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才会使幼儿保持思考的态度,胜则不骄,败则不馁。 家长作为引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儿观念的正确与否。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育儿的基础,在今后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只能片面的教育,而不能全方位的进行解读和引导。 3.2.3 反思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 如果说自由教育和引导教育是教育必备的素养,那么品德教育的培养就是教育的根本。家长们有这样的共识,孩子的品德养成是从父母身上学得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是起到导向

14、作用的。恩格斯曾经说过“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可见家长的素质直接关乎家庭教育的效果,而其教育的根本前提就是品德的培养。 新的教育观在关于讨论幼儿教育的问题上逐渐发展起来。幼儿发展的整体观要求全面而完整的看待孩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重视智育;幼儿发展的主体观需要把幼儿看作是积极主动探索世界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融入社会的客体;幼儿发展的个性观也逐渐强调要发展孩子的个体差异,保持孩子的不同个性特点;幼儿发展的自由活动观更是以杜威的“在玩中学”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约束性活动6。 3.3 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以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作指导。“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