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596143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课内外阅读一起绽放光彩说教书,部分教师可能认为只要把课本交给学生就达到目的了,其实不然。小学语文(人教版),一个单元一般包括单元导读、4 篇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内容,需 14 个课时。怎么教?请看案例。平均1篇课文3个课时,语文园地2个课时。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 课时,老师范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然后再读读课文;第二 课时,复习生字新词,讲读课文;第三课时,继续讲读课文,做作业。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就在这样的教学流程里徘徊。这个案例是以课文为单位,一篇一篇地教,只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路,而忽略教材的编辑意图、思路。将课文从单元中剥离出来,其教学过程,是把美好的文化知识划分成细密的

2、模块,把鲜活的文化肢解分割后,装在 八股文式的套子里来学,至于课外阅读,听之任之,成了一个盲区。这种教学是教教材 ,以 传授知识为本,把一套教材当作课程的全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低下,成了多数教师的一块心病。怎样实现用教材教,以人的 发展为本,拓展和丰富课程资源,成了新课改下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因此,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组织教材,进行拓展式主题阅读教学。就是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材的编辑意图融合,以单元主题为魂 ,遵循整体性原则 ,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

3、 设计。而且,把与教材配套的另外两套教材中相关联的课文,也用单元主题串起来,整体施教。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来指导。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教法的 4 倍以上。我们把这种教法叫做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如我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同样 14 课时,我是这样组织教学活动的:以痛恨战争,呼唤和平为主题,让学生默读夜莺的歌声、 小英雄雨来两篇课文,再让学生轻声朗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两篇课文。读后,以哪篇文章、哪个段落、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让你产生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的感情为线索,分享讨论 4 个课

4、时,之后,让学生自读与之配套的自读课文和配套练习里的 4 篇文章,还是以痛恨战争,渴望和平为主题,叉进行了 4 课时的分享讨论。在这 8 课时里,学生从这篇文章讨论到那篇文章,从课内讨论到课外,从口语表达到书面表达,进行着多种方式的互动交流。接着,我用 4 课时,和学生一起背诵了岳飞的满江红等 3 首诗歌。剩下 2 课时,学生做作业,我检测教学效果,发现教学效果异样的好。语文教育的根本是什么?笔者以为,就是要按照儿童的心智成长规律,帮助儿童认识语言,传承文化。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生命的成长史。请看一些名人的成长史与他们的阅读史。唐德刚说他自己能成为历史学家,写出不盲从、有见识的专著,

5、得益于他心里装着资治通鉴这部大书。张爱玲找到了红楼梦汇就找到了自己的作家梦,她说她差不多年年青红楼梦儿读书谈到总想读自己读过的某几本书时,就已经进入了书籍与命运同在的境界。书籍是有生命的,每一本书都是在遇到能读懂它的人才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魁力。所以,主题阅读 呼唤少一点讲解,多一些诵读;少一点提问,多一些阅读;少一点模式训练,多一些文化建构。如于永正老师所言:语文能力是读书读出来的,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老师说出来的。课堂上老师必要的讲解不可少,但语文能力的形成,靠语文实践。读课外书应该是最重要的家庭作业。通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教学法,下面着重谈谈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的学法。即 批注式阅读

6、和主题式诵读 。学主 题阅读,主要用 “批注法 ”;经典诵读时,主要用“诵读法”。批注阅读 是以自觉为基础,以自学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这一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 历史。清朝康熙皇帝从不把自己看过的弗送给别人。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书上做了记录,毛泽东读过的二十四史批注得密密麻麻。这种读书方法,就是徐特立先生提倡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们 每个人回 忆一下自己读过的书,遇到精彩处,或是引起自己的共鸣,或是与自己的看法相恃,也都自觉不自觉地画上了一些记号,或者发一通议论,批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这样读书,眼到、心到、情到,真正走进了文本,与

7、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可能会有人说,教材都学不完。怎么去阅读课外的内容呀?还学什么批注阅读!语文课时是有限的,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既把教材内容教好,又能有质量地进行课外阅读呢? 主题阅读 的回答是: 没有依托教材,立足课堂的阅读 指导,就没有课外阅读的高效。方法是在课堂上得到的(这叫 得法于课内),而阅读能力则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最终形成的(这叫获益于课外)。实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要具备 4 个要素:一是阅读素材;二是阅读环境;三是阅读的主题;四是阅读的方法。前两个要素可以是多元的、多变的、不同的,而后两个要素是稳定的、贯穿始终的。具体说,就是无论我们读哪些内容,读哪本书,采用什么样的课型。

8、组织什么样的阅读活动,围绕一个主题总比毫无目的的泛读要好,而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采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总比一掠而过好。主题式批注阅读,是让学生茬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主题的思想、主题的精神、主题的情感。这过程。是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从文 到道 ,从道到文,从理解到吸收,从吸收到表达的思维加工过程少比如学生在自读大禹治水时。也许没有能力批注出准确的主题,也许还不能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概括出历史英雄怎样伟大,但是学生在自己的圈圈点点中,欣赏崇敬大禹、林则徐这样的人,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阅读的初步意义就实现了。如果我们能及时由这两篇课文,引导儿童去读整本的历史名人故事、 林则徐传记,那么

9、学生就会受到更多崇高人格的激励、熏陶,并学到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技巧。诵读法是运用主题式经典诵读,首先是由内容决定的:一是选文一是选文经典,注重了教育与文化的共生。在挑选编主题式经典诵读时,我们努力选人那些经过大浪淘沙积淀下来的经典作品。学生在童年时期若能把它们背诵下来,将终生受益。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全是诗词、韵文,这些诗文语言精炼,朗朗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音乐美,为儿童所喜闻乐见,适合诵读。诵读和一般阅读不同。诵读是通过视觉接受文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是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这个过程,是一个自读、思考、表达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吸收、 转化、输出 的信息传导过程,是读

10、者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对话、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让主题的情感融入学生的血液,塑造学生的心灵;是让主题的精神浸人学生的骨髓,树立起学生的精神生命。用诵读学习语言,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我们在继承中发展,并赋予它新的生命。在主题式 经典诵读 中,我们主要利用小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把一些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经典,背诵下来,吞下去 ,高效 积累,如诵读古诗词、 三字经等。二是先理解再诵读。这种方法适合那些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篇目,值得慢慢品味、咀嚼、体味、感悟,是一种欣赏性诵读。如诵读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三是即围绕一个主题,在一定范围内,让

11、学生自主选择读哪些篇目,留给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进行散文式的形散而神不散的个性化阅读。其过程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其乐融融。三种类型的诵读方法,适用不同的文本,让学生诵出精神,诵出情感,诵出语言的魁力。下面,我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我首先告诉学生,不仅是伟大的辈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我们从他的诗中,就能感受到他伟人的风采。然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毛泽东诗词的题目。有的学生说教材里有七律长征,有的说 新语文主题阅读上有沁园春雪,有的说会背诵教材后面 n 日积月累中的算子咏梅于是我说:课文中有二篇文章叫开国大典汇 你选一篇在 1949

12、 年开国大典之前写的诗词,把它背下未。 结果,全班 48 名学生选了 32 首。每人诵读一首诗,当然非常容易,一天就完成了诵读任务。在晨读课上,学生们像小鸟一样,欣喜地报读自己的那首诗。就这样,一个晨读,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朗诵一次,经过三五天的时间,当每个同学都朗诵得自然流畅、感情充沛时,我提出新的要求:查找自己朗诵的那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匀话 7 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让他们在小纽申再次鸣叫(汇报)。听的学生像老师那样,为鸣叫。的学生指出优缺点,并选出代表,到班级前边鸣叫。就这样你说我说抢着说,你背我背比着背,有时两个同学背的诗是同一首,为了表现自

13、己,有的同学把这一时期的党史和毛泽东的作战计划都拿到课堂上来说。经过 10 个晨读,10 节语文课,结果不是每个学生只学会一首诗词,几乎每个学生都学会了 32 首诗词。于是再用 2 课时,让学生了解凡人的情怀。我先告诉学生,伟大领袖毛泽东有个小名叫石三仿子。这个石三讶子4岁的时候就能把百家姓 背下来。我还告诉学生,毛泽东一生喜欢游泳。他看戏白蛇传)的时候,曾经拍案而起;得知儿子在抗美援朝 中牺牲后,他和所有父亲一样,内心充满了痛苦结果一节课学生就把教材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读完了(读不完的回家继续读),同时还读了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韶山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生喜欢游泳等。第二天,在汇报时,好多学生都讲到了韶山出了个毛泽东中的毛泽东和白胡子老头顶嘴、讲遣理的故事。学生们都感觉到了不仅是个伟人,也是个凡人,甚至和自己有一样的地方。无论采用哪一种诵读课型,都要强调掌握朗诵的方法,感悟语言的魁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字斟句酌、字正腔圆的诵读中心领神会,寓情于声,感悟主题的灵动性与情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