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595935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从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论文关键词:言语形式言语内容形式能力阅读教学 语用能力 论文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立足于言语形式的培养,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触发和激活学生感受,培养学生语言形式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真正体会言语魅力,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恰当、得体、准确的交际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境驾驭能力。本文旨在阐释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倡导以对话的形式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言语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由言语到语境、透过言语寻找语境直觉语境的过程,

2、是解读作者意图的过程,把阅读对象当作一种交际媒介,把读物人化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认知模式告诉我们必须依据阅读的认知规律进行阅读教学,否则会事倍功半,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它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 阅读是一种心智技能,是心理的联结。当代语用学认为:阅读是一种语境还原;表达是由语境到言语,阅读是由言语到语境。阅读的直接对象是言语,实际上指向语境的意义;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言语到语境、透过言语寻找语境直觉语境的过程,是解读作者意图的过程。读文章,更要读到文章后的人;理解文章的意义,

3、更要理解文章后面的人发出的交际的信息。 (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 语文就是言语,言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话。语文能力就是言语能力,言语能力就是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会话能力。这种言语能力是一种言语个性心理特征。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生态环境中,借助言语作品这个中介物,开展平等的对话,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在言语活动中与语境交互作用获得并积淀体验,养成语感,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就是言语教学课。张志公先生说:“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

4、为依归的课。 ”皮特科德也认为:我们在语文课上, “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上作出调整,进行言语教学,以语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语文阅读教学。 二 在言语内容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我们认为言语内容先于言语形式而存在,一定的内容就决定他的适合的形式,言语形式仅是为表达言语内容而服务的。语文教学常注意文本的言语内容上, 教师常常将语文课本中的言语作品从句意、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式的剖析,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忽视学生的思考的能力,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不见提高,那么如何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

5、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呢? 语文教学中,形式并不是内容的附庸,他有着独立的价值。文本是由言语形式怎么说和说什么两个方面构成的。但为我们直观感觉到的只有言语形式,即物质存在方式:是由音节、文字组成的延伸于一定空间的语符系列。语言形式生成内容,任何接受都是形象的重新再造。阅读文本的思维过程首先是课文表层的语言文字,其次是文本内容。最后是指向语言运用的规律、方法和技巧。在具体的教学中言语实践活动,应意识到语文课的人文教育只能通过文本的言语形式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的言语实践活动,是由形式到内容,然后学生引导能独立分析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能自主地梳理阅读中获得的知

6、识的言语实践活动,是由内容到形式。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如何变化必须经过言语形式这条途径。课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 ” 文学既然是一种语言艺术,那么这个艺术就集中在语言的建构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途径,立足于言语形式,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触发和激活我们的感受,培养学生语言形式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真正体会言语魅力,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 三 (一)语言形式的陌生化即奇异化,激发独特新鲜感 某种习以为常的、按部就班的表达,是引不起学生的任何惊喜和关注。如果语言的建构巧设陌生化的语言形式,善

7、用联想比喻、类别论证,文本就具有很强的表达冲击力,让人觉得新奇有趣,文章就会显得生动活泼。这样会刺激我们的阅读感受和审美体验。 (二)把握重点词句,在比较中领悟、感受其内在美。 言语形式有两层内容,一是显性的,另一是形式为自己所创造的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本体价值,称这为隐性内容。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常常用换词比较法,还可用联系比较、变序比较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加强对言语形式的理解。 如朱自清荷塘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可否用“照”替代“泻”呢?品味分析后,发现“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 “照”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

8、 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在阅读教学中,把握重点字词并进行比较体悟,使学生能真正体会言语魅力,并在比较中判断词句的内涵,领悟言语形式的隐性内容。 (三)反复诵读,欣赏课文的语言美,体会教材的情感美。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词优句美的妙文佳作。教师教学某些篇章段落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进入美的意境,体会美的情趣,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古语有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诵读的益处,谈的就是诵读的魅力朱自清在讲到散文欣赏时说过:“乍看岂不是淡淡的?缓缓细嚼一番,便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 ”这句话对于我们同样受用,勤读文章,善

9、于领悟,方能感受到文字的优美之处。如王安石泊船瓜洲尾句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江南景色之美,同时衬托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怀。如此含蓄优美的诗句应该指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欣赏和感受王国维曾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教辅读物中具有典型意境的美文很多,或明朗,或朦胧,或恬静,或悲壮。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展开想象,体会其中蕴含着的优美隽永的意境。如天净沙秋思 ,全曲只用 28 个字,选取了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从而表达出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再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这时,

10、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简单几句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送别图” 。这幅图再现了肖邦当年离开华沙的悲愤之情,拳拳的爱国之情在此时此刻深深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唯有“感受、品味、领悟、创造、表达”美,才能较好地让学生欣赏语言的音韵美,感悟主题的情感美,欣赏语句的形式美,领悟人物的形象美,拓展想像的意境美,才能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理念。 (四)从言语形式中读出疑问,寻找矛盾 语文阅读教学要善于发现言语形式中的矛盾,以此学突破口,让学生在分析中体会,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构建的理解能力。进行分

11、析体会,发展分析判断能力 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对“陌生人”的三“愿”中,最后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是总括性的, “尘世”二字透露诗人此时此地对于“幸福”的理解。那在本章的后面“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人肯定了平凡的、世俗的生活,有一种想步入世俗生活的冲动,但又不甘心即时(所以“从明天起” )堕入尘世成为俗人。他保持着他的高傲,他生活于社会的边缘,想望得到幸福,对生活充满爱,但又不愿意融入社会生活,封闭在自我的王国里。 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小舟虽然

12、孤帆一片,却并不寂寥,它有红日相伴,悠悠而来。不因满舱的收获而行色匆忙,亦不因“日无所进”而悲戚迟缓,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以同样的节奏,带着同样的悠闲,看尽世间百态,览尽人生百味。虽无“我自横刀向天笑,留取肝胆两昆仑”的豪情,但那份“怡然”却同样令人向往、陶醉。(五)结合语境,揣摩“言外之意” 。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 ”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重锤敲打,去品味文章中言语的语用含义、形象、节奏、气势、感情色彩。如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经推敲“莲花的开落”是个变化着的意象,一

13、是暗示“我”予它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他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读懂了言语形式,也就读出了言外之意。 四 综上所述, 文学既然是一种语言艺术,那么这个艺术就集中在语言的建构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途径,立足于言语形式的培养,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触发和激活我们的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语言形式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真正体会言语魅力,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吴格明.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林健美让幽默教学走进语文课堂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5).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