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PPT课件【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145958208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步》PPT课件【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散步》PPT课件【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散步》PPT课件【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散步》PPT课件【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散步》PPT课件【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步》PPT课件【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步》PPT课件【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上册】(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散 步,叙事散文 莫怀戚,部编版统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了解作者莫怀戚 1951年生于重庆,当过知青、士兵和摩托车手、小提琴演奏员,终成作家。经历复杂、意志坚强、随和豁达、淡泊名利。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小说见长,不能写诗。 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 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写作必得使其愉快,否则不写。胸无大志,重视世俗生活中的乐趣,所以虽有心走红,却无心较劲,尽

2、力而为后听其自然。,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常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散文,现代散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叙事 记人 状物 写景 说理的文艺性文体。范围广形式多样兼有记叙 描写 议论和抒情等。 特点是“形散神聚”。如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散文分为:叙事性,抒情性,议论性三大类。,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生字注音:,散( )步,莫怀戚( ),很累( ),咕

3、咕( ),分歧( ),一霎( )时,熬( )过,水波粼粼( ) 拆 ( ) 散,sn,q,li,o,g,q,sh,ln,chi,xn f,nn,信服( ) 嫩( )芽,二、理解词义,忍受,艰苦支持。,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相信并佩服。,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思想、意见等)不一致,有差别。,短时间,一会儿。,时间和日期。,1、熬,2、委屈,3、信服,4、各得其所,5、不知所措,6、分歧,7、一霎时,8、时日,朗读课文,注意课文的感情基调、语速、停顿、重音。,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有哪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总起句,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事件(散步)、地点(田野)、人物(一家四口)。,第二部分(2-8):一家人散步的情景。 第1层(2):交代母亲对这次散步的态度的转变,并为我下文背母亲埋下伏笔。 第2层(3-5):写南方春天田野里的景色以及一家人散步于春光中的乐趣。 第3层(6-8):写散步路线上的不同意见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三、读课文,思考:,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情,(谁、在哪儿、干什么),文章记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温馨地散步的事情。,2、表述介绍课文中的人物,概括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人物:,我,我的母

5、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人物关系:,祖孙三代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年龄:,老年人,中年人,幼儿,3、通过研读语句,想一想“我”为什么要母亲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母亲 我 儿子,责任重大,散步,分歧,走大路,走小路,大路平顺,小路有意思,?,冒号:解释说明兼引出下文的作用,4、思考“我”是如何对待这个矛盾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我”选择走大路,“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考虑到自己陪伴儿子的时间还很长, 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 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5.“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因为我伴

6、同儿子的时日还长,我要尽可能多的孝顺母亲,6、“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7、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尊老爱幼的浓浓的亲情,家庭的温馨和睦!,8、事情的结局是?,9、通过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温馨和谐 幸福美满,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跳读课文,体会各个人物形象,说说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孝敬、稳重、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年男人。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 如

7、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 “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多。 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下,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我”,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妻子,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还 是即使自己行动多不方便,也宠爱孙子;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信赖儿子,尊重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走小路吧!”,母

8、亲,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细节描写体现人物情感。),儿子,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为什么要放在句子最后?人物为什么要按照这个秩序排列?,放在句子末尾起强调作用,强调“我”的一家有这么几个人组成。 结合下文可知,是“我”动员母亲“应该多走走”,“我”的责任“重大”,是家里的“主心骨”,所以放在前面。文章要突出的是“我”的敬老,要体现儿子对母亲的爱,所以母亲在第二位。“妻子”和“儿子”按长幼顺序排列,还与第5段的顺序前后照应。,咏读

9、入理 品味探究,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明确: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很会替母亲的健康着想,非常孝顺母亲。如果把母亲一个人冷落在家,母亲会很孤独、寂寞。这儿写出了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3、“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说明年迈体弱的母亲从寒冷的冬天挺过来,是很不容易的,表现出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的一片孝心。,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

10、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一段 描写有什么作用?,在结构上:,环境,承上启下,在内容上:,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新的“生命”的活力。用环境描写烘托出作者一家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氛围,衬托出浓浓的亲情。,5、“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儿子的话表现了什么?,明确:孩子的话充满了童趣,孩子觉得他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新发现。这里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6、“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看似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

11、破坏家中浓浓的亲情。“责任”大词小用,突出了我身为一家之主的重大的责任感。,7、“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引导:这一细节可以体现出母亲的什么?哪个词最能体现这一点?),明确:母亲慈祥和蔼亲切,善解人意,疼爱孙子。她这是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又怕孙子受委屈。“摸摸”既表现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8、“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明确: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透露出春天的生机、活力和希望,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儿子走小路的原因,体现母亲充分理解孙儿内心世界的细腻

12、情怀。,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展示人物性格;4、推动情节的发展;5、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视生命,第7段,哲理:,春天的召唤,珍爱生活,意境:,10、从你喜欢的景物描写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应如何理解这句话?,明确:“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

13、命的整体。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结尾点题,升华主题),理解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语境意义。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答: (2)但是春天总算来了。答:_。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答:_。 (4)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答: 。,(1)一个“像”字写出儿子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是个乖孩子;母亲现在老了,十分尊重、顺从正当中年的儿子;可以说是母慈子从,儿孝母顺。写出了母子间几十年来相处和谐的关系,充满骨肉亲情。 (2)“总算”表露出“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表达了“我”对慈母的孝敬之情。 (3)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大。 (4)“太迟,太迟了”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的折磨的怅恨之情,也交织着对自己母亲身体的担忧和焦虑之情。,中心思想,本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