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5956821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24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1 岳阳楼记,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予观夫巴陵胜状:胜景,美景 (3)横无际涯:边际 (4)朝晖夕阴:日光 (5)然则北通巫峡:如此那么,(6)迁客骚人:贬谪降职;泛指文人 (7)若夫淫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 (8)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 (9)日星隐曜:光芒 (10)樯倾楫摧:倒下;折断 (11)薄暮冥冥:昏暗 (12)一碧万顷:极言广阔 (13)锦鳞游泳:代指鱼 (14)岸芷汀兰:小洲,(15)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16)而或长烟一空:全 (17)静影沉璧:圆形的玉 (18)此乐何极:哪有尽头 (19)把酒临风

2、:持执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指朝廷,2.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3.一词多义 政通人和:顺利 然则北通巫峡:通向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1)通,(2)和,(3)以,(4)观,浊浪排空:天空 而或长烟一空:消散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感叹 南极潇湘:至、到达 感极而悲者矣:

3、到极点,表示程度深,(5)空,(6)或,(7)夫,(8)极,4.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形容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2)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方位名词作状语,北面;南面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4)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5.古今异义 (1)越明年 古义:到今义:越过,(2)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今义:制度;制造 (3)气象万千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4)前人之述备矣 古义:详尽今义:准备 (5)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6)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日光 今义:景致;风景 (7)沙鸥翔集 古义:停息 今义:集合;聚集 (8)是进亦忧,退亦忧

4、古义:在朝廷做官 今义:向前移动,(9)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今义:向后移动 (10)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细小;轻微,二、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全兴办起来了。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啊,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南来北往的文人,大多在这里会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4.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5、乡,忧谗畏讥。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感觉。 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日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风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7.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9.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10.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6、?,三内容理解 1.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以及作记的缘由,着重写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围绕“记”重点描写岳阳楼及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点明作记时间,与篇首照应,2.中心思想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浊浪排空: (2)薄暮冥冥: (3)山岳潜形: (4)则有去国还乡:,冲向。,迫近。,隐没。,离开。,2.翻译

7、下列句子。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3.用“/”划分朗读节奏。 (1)朝 晖 夕 阴,气 象 万 千。 (2)登 斯 楼 也,则 有 心 旷 神 怡,宠 辱 偕 忘,把 酒 临 风, 其 喜 洋 洋 者 矣。,/,/,/,/,/,/,/,4.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

8、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目的: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 醉翁亭记,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环滁皆山也:环绕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曲折、回环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弥漫的云气,(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7)野芳发而幽香:花 (8)风霜高洁:洁白 (9)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的人 (10)伛偻提携: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11)伛偻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2)泉香而酒洌:清 (13)山肴野蔌:菜蔬 (14)杂然而前

9、陈者:陈列,摆开,(15)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16)射者中: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17)觥筹交错:酒杯 (18)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 (19)颓然乎其间者:倒下的样子 (20)树林阴翳:遮盖,2.一词多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太守自谓也:命名 太守谓谁:为,是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朝而往,暮而归:归来,(1)秀,(2)谓,(3)于,(4)归,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连词,表承接 溪深而鱼肥:连词,表并列 杂然而前陈者:连

10、词,表修饰,(5)乐,(6)而,3.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3)杂然而前陈者: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4.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意趣,情趣今义:语言文字等的意义,二、重点句子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

11、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5.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7.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

12、这是宾客们在尽情欢乐。,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三内容理解 1.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2自然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3自然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4自然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中心思想 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云归而岩穴暝: (3)伛偻提携: (4)杂然而前

13、陈者:,居高面下。,昏暗。,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陈列,摆开。,2.翻译下列句子。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3.用“/”划分朗读节奏。 (1)佳 木 秀 而 繁 阴 (2)四 时 之 景 不 同 (3)醉 能 同 其 乐,醒 能 述 以 文 者,/,/,/,/,4.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或:乐人之乐、与民同乐)。,3 湖心亭看雪,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余拏一小舟:撑(船) (2)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14、毳:鸟兽的细毛 (3)雾凇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 (5)客此:客居,(6)舟子喃喃曰:船夫 (7)莫说相公痴:旧时对士人的尊称,2.一词多义 是日更定矣:这 是金陵人:表判断 上下一白:全 惟长堤一痕:数词,一 是日更定矣: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 更约两小时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1)是,(2)一,(3)更,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3.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拥毳衣炉火:名词作动词,围着火炉 4.古今异义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竭力,极力 今义:力量大;势力大;使用强力;强迫,(4)白,二、

15、重点句子翻译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撑着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竭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三内容理解 文中所记主要事件是湖心亭看雪整个事件又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16、:雪天独往湖上观雪和亭饮而别 本文描写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幽远脱俗卓然独立的清逸雅趣,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对故国(明朝)的追忆和怀念之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船: (2)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 (4)上下一白:,撑(船),独自,白汽弥漫的样子,全,2.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3.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4.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