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5956808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X 页数:87 大小:36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1 鱼我所欲也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心 (5)贤者能勿丧耳:丧失,(6)蹴尔而与之:踩踏 (7)乞人不屑也: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8)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 (9)妻妾之奉:侍奉 (10)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11)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

2、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3.一词多义 舍生而取义者也:名词,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保全生命 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1)生,(2)得,(3)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动词,采用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 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今为宫室之美:助词,的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这件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动词,给,(4)而,(5)为,(6)之

3、,(7)与,4.词类活用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名词作动词,合乎礼义 5.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能够用来 今义:能够 (2)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今义:豆类植物,有大豆、豌豆、蚕豆等。又指这些植物的种子,(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器具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益处 今义:增加,二、重点句子翻译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但我)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4、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却不采用;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采用,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踩踏着给他,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吗?这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三内容理解 1.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并用道理进行论证第2自然段:用事实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二层(34句):从反面举例,说明接受“万钟”是丧失人的本

5、性,2.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的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行道之人弗受: (2)妻妾之奉: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是亦不可以已乎:,不。,侍奉。,同“德”,感恩、感激。,停止。,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

6、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3.用“/”划分朗读节奏。 (1)二 者 不 可 得 兼 (2)由 是 则 生 而 有 不 用 也 4.在文中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的主张的? 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5.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表明“生”与“义”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

7、要“舍生”。,2 唐雎不辱使命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3)大王加惠:施予恩惠 (4)请广于君:增广扩充 (5)岂直五百里哉:哪里只是,(6)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 (7)布衣之怒:平民 (8)亦兔冠徒跣:赤脚 (9)以头抢地尔:碰,撞 (10)非士之怒也: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11)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 (12)挺剑而起:拔 (13)秦王色挠:面露胆怯之色 (14)寡人谕矣:明白,懂得,2.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同“措”,在 (2)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 3.一词多义 秦王使人谓安陵

8、君曰:派,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后者):出使 虽然,受地于先王:转折连词,虽然 虽千里不敢易也:假设连词,即使,(1)使,(2)虽,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与臣而将四矣:加 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 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 非士之怒也:发怒 怀怒未发:愤怒 此庸夫之怒也:名词,成年男子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无实义,(5)怒,(6)夫,(3)与,(4)徒,4.词类活用 (1)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使亡 (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3)与臣而将四矣:数词作动词,变成四个 (4)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二重点句子翻译 1.寡人欲以五

9、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4.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6.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三内容理解 本文通过记述唐雎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出使秦国,与凶暴的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

10、争,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的经过,赞美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君逆寡人者: (2)寡人谕矣: (3)休祲降于天: (4)长跪而谢之:,违背。,明白,懂得。,吉祥。,道歉。,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庸夫之怒也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与臣/而将四矣,B,【解析】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3.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天下人(都)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 4.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

11、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3 送东阳马生序,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 (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3)弗之怠:不;懈怠 (4)走送之:跑 (5)不敢稍逾约:超过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学问渊博的老师,(7)尝趋百里外:快步走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9)门人弟子填其室:挤满 (10)未尝稍降辞色:略微;言辞和脸色 (11)援疑质理:引提出;询问 (12)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13)俟其欣悦:等待 (14)穷冬烈风:极 (15)久而乃和:暖,(1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旅店;供养,给吃

12、(17)戴朱缨宝饰之帽:系帽的带子 (18)右备容臭:香气 (19)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2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乱麻;破 (21)略无慕艳意:羡慕 (22)而承天子之宠光:恩宠光耀 (23)缀公卿之后:跟随 (24)无冻馁之患矣:饥饿,(25)生以乡人子谒余:拜见 (26)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诋毁,毁谤 2.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3)与之论辨:“辨”同“辩”,辩驳,3.一词多义 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达 弗之怠:代词,代抄录书 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 当余之从师

13、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与“是”连用,因此;介词,把 以衾拥覆:介词,用 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1)至,(2)之,(3)以,足肤皲裂而不知:名词,脚 以中有足乐者:动词,值得 烨然若神人: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4.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亲手;用笔 (2)同舍生皆被绮绣:动词作名词,绣花的衣服 (3)戴朱缨宝饰之帽:名词作状语,用珠宝 (4)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4)足,(5)若,5.古今异义 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14、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抄完后,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已成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不能与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我)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请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也)不曾把言辞和脸色略微变得温和一些。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他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

15、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三内容理解 1.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写作特色 现身说法 对比,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4)略无慕艳意:,热水。,同“披”,穿。,破。,毫无。,2.翻译下列句子。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16、。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我)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在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 4.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 示例:应该赞同这种表现。学生应该虚心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这既是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自己虚心求教的表现。,4 曹刿论战,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又何间焉:参与 (2)弗敢专也:独自享有 (3)小惠未遍:遍及、普遍 (4)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5)弗敢加也:虚夸,夸大 (6)小信未孚:使信服,(7)虽不能察:明察 (8)必以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9)忠之属也:类 (10)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11)齐师败绩:大败 (1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3)既克:已经 (14)一鼓作气:鼓起 (15)再而衰:第二次,(16)彼竭我盈:穷尽;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7)夫大国,难测也:推测,估计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