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5956795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38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1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炼字写法:“异”字统领全篇,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异”于南方,也“异”于内地,为下文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作铺垫“衡阳雁去”表明大雁此时已展翅南飞,以鸟之离去来强调秋天早有寒意 画面写法:傍晚时分,四面朔风狂吹呼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声此起彼伏,在重峦叠嶂的群山之中,只见荒漠上的长烟与夕阳,此时,一座孤城的城门早已紧闭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景色,表现了守军力量薄弱,周围悲壮的景色也渲染了戍边将士的艰苦,典

2、故情感: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抒发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写法修辞情感:“羌管悠悠霜满地”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加以描写,突出了征人的愁思,进一步渲染了边塞萧瑟荒凉的氛围最后一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主旨:这首词通过对边塞肃杀荒凉战地风光的描绘,委婉地传达出戍边将士的爱国热情与浓重思乡的矛盾情绪,抒发了词人沉郁的爱国之情和忧患意识,1.全词用语精炼传神。上片一个“”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字,尽显征人无尽的悲怆。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将士们

3、怎样的情怀?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情怀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闭,泪,2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炼字、情感:“狂”字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出粗犷豪迈的风格,为全词奠定了豪情壮志的感情基调。抒发词人心怀壮志但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郁闷,深感岁月易逝。 炼字:“卷”字体现了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凸显了出猎人员情绪高涨的豪迈气概。 典故:借用“孙权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比,表现出

4、词人打猎时的英勇形象。,情感:词人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仍充满报国的雄心壮志。 典故、情感:借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让自己有机会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写法、情感:“天狼”喻指西夏,“射天狼”表达了词人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从而为国立功的决心与抱负,读来让人充满激情,热血沸腾。 主旨:此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1.词中的“狂”字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狂”字在词中有何作用。 总领全词,一个“狂”字,既写出了词人意气风发的少年狂态,又表现了词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

5、遣冯唐”一句运用了典故,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作用? 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作者想要为国效力疆场、抗击外敌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题解: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名亮,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 内容、炼字:一开篇,词人悲愤焦灼的心态、渴望早日奔赴前线杀敌的形象跃然纸上。两个动作“挑”“看”,两个物体“灯”“剑”,总起于“醉里”二字,使笔触由外在的形象刻画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6、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修辞、写法:前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八百里”“五十弦”照应“吹角连营”,描写了士兵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的战斗情绪。“沙场秋点兵”渲染出战争的浓烈氛围。“秋”字点明了季节,烘托出征前肃杀的气氛,将沙场点兵的场景渲染得肃穆威严。 情感:既描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也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愿望。 含义:这两句是和陈同甫的互勉之语,也是词人的壮志,“天下事”即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内容、情感:“可怜”指可惜,表现词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与前面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

7、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了词人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充满了壮志难遂的抑郁、愤慨之情,令人不忍卒读! 主旨: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披肝沥胆、矢忠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1.试体会“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4 满江红 (清秋瑾) 小

8、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炼字、写法:“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词,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矛盾的心情。 典故、内容、含义: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封建家庭牢笼。“八年风味徒思浙”意思是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风味。作者在湖南结婚到写此词时共八年时间。 内容:写词人虽然过着贵妇生活,但对这样的生活并不

9、留恋,反而十分蔑视。,炼字、情感:“身”与“心”,“列”与“烈”等词的谐音和意义的不同变化,来表明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典故、情感:“青衫湿”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指眼泪打湿了衣服,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主旨:这首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满怀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1.“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说明什么? 说明作者终于冲破了家庭的牢笼。 2.“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中的“蛾眉”指的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0、 “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表达了作者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5 定风波 (北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写法:首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内容写法:此句是前一句的延伸词人在雨中照常徐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风吹雨打“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词人淡定从容的心态;“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

11、更增加挑战色彩 内容情感: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情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困难的超然情怀 写法:此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出的人生感慨作铺垫 哲理炼字: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主旨: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

12、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1.“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一词表现出诗人经过风雨之后,感受到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雨后清新的喜悦。,2.作者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悟和性格? 这两句表达的独特感悟是:自然界如此,人生的旅程何尝不是如此!一切政治风雨都会过去,经过了阵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及其超脱的人生观。,6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

13、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内容写法:开头两句写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的场景,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直截了当把往事展开来 内容画面:这三句写景叙事,优美自然,它如同明净澄澈的清水一样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内容情感:这两句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处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作者以饱蘸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写下这首感慨深沉的词作,发人深思,启人

14、遐想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浮沉之感和国破家亡之痛油然而生 内容情感:首句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尾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从侧面显示了词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主旨: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1.“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运用了动静结合(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

15、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嬉闹的游乐情形,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2.全词围绕“闲”的心绪,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 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 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7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南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内容写法情感: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16、,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词人运用这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阴暗的政治现实间的矛盾“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写法情感:词的下片,作者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而展现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主旨:此词借助古代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词人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发的愁思与抑郁,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2.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了奇妙的想象。请作简要分析。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在词中展开了奇妙的想象:以金波四射的转轮比月之圆,以重新磨光的飞镜喻月之新,更想到了举杯邀嫦娥,向她求救如何对付白发的欺侮,还想到了乘风直上万里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