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5956793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28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古诗文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古诗词鉴赏,1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内容:前两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炼字、情感:“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露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内容、象征: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重

2、点鉴赏,典故、修辞、情感:这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即姜尚在碧溪垂钓、伊尹梦舟过日边。诗人自比为“姜尚”“伊尹”,寄寓了诗人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得到明君的赏识,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 修辞、内容: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表现了诗人进退两难而又要继续探索的复杂心理。 炼字、情感:“破”“挂”富有动感且充满气势,表明诗人自信必有远大的前程,充分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主旨:诗中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望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的情调。,1.分析最

3、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引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引用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像古人一样,被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炼字、情感:“凄凉”和“弃”把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寂寞地虚度年华的心情委婉地倾诉出来,表达了诗人

4、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之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典故:运用“闻笛赋”和“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来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重点鉴赏,修辞、哲理:作者用“沉舟”和“病树”自喻,“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人,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情感:表明酬谢之意,表现诗人将在朋友的关怀下,振作精神,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主旨:本诗显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

5、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1.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的哲理内涵。 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的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3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6、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修辞、情感: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开篇,把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展现了出来,也表现了词人因思亲情切而产生的寂寞之感。 修辞、写法:作者自比为神仙,一个“欲”字和一个“恐”字,表示词人想去月中宫殿,但又害怕那儿寒冷,一进一退,显示了词人感情的波澜起伏,十分含蓄地写出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内容、情感:月下起舞,清影随人,写出了词人只能对着自己的影子起舞,说明当时没有别人,体现出词人孤独的心情,“何似在

7、人间”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重点鉴赏,炼字、写法、情感:“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表明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状,暗示了词人的忧伤。词人借景抒情,体现了离愁别苦,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情感:表面写对月有恨,实际表达了词人与亲人不能团圆的惆怅之情。 哲理:人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该怀有豁达的胸襟,学会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积极乐观,努力向上。,情感: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主旨:此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是中秋望月怀人的绝唱之作,真挚感人,表达了词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

8、怀念之情。,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这一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什么?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4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题解: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

9、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 内容写法: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色“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重点鉴赏,写法情感:颔联借景抒情,写景的同时点明时令,并在景中融入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思亲思乡情感的真实体现,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 内容:上句写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写家已不存,生死未卜,写得伤心断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情感:尾联进一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

10、地表达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主旨: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之景,诗句流利婉转,特别是在“有”“无”的对比中,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之情,也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1.本首诗选取“”和“”两个意象,渲染了一种 的氛围。 2.本诗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用一个细节写出了人们的心声,请写出尾联中“长”字的表达效果。 一个“长”字,写出了亲人流离失所,书信经常不能够寄到;也写出了战事频繁,战争时间长,亲人生死难料,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担忧及对和平的向往。,戍鼓,雁,悲凉,5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11、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炼字: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内容情感:“秋草”“人去”“寒林”“日斜”,渲染出故宅周围一片萧条冷落的气氛,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羡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重点鉴赏,写法: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惨命运诗人借古讽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咏叹的主题 内容: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了诗人被放逐天涯的哀婉喟叹之情 主

12、旨: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1.本诗颔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作铺垫。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表达了作者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6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内容情感:首联

13、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之情 内容:颔联直书“除弊事”,作者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忠心耿耿,且老而弥坚,使人读后如见到了他的刚直不阿之态,重点鉴赏,写法情感:颈联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此情此景,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 情感:尾联抒发英雄之志,表达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主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对前途未卜的

14、感伤情绪,1.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诗中“横”和“拥”字的妙处。 “横”字体现了乌云遮日的广度,“拥”字体现了大雪纷飞的宽度和气势,渲染了一种开阔大气、气势雄浑之境,体现了一种悲壮之美。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读来使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7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内容: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

15、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很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内容写法:颔联选取了鸡鸣茅店残月板桥寒霜等富有特征的意象,极其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了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了出行的艰辛,衬托出作者思乡的深切,重点鉴赏,内容写法:颈联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此联对仗工整,进一步充实了上联所描绘的典型环境,使气氛更显寂静悲凉 内容写法:尾联所写乃是清晨在征途中回忆昨晚的梦境的情景,衬托出诗人对长安的留恋和对人生之路的无奈

16、此联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照应,首尾圆合 主旨: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间抒发了诗人旅途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1.这首诗的题目是“商山早行”,从诗中看,“早行”的原因是什么?诗中最能体现“早”的内容是什么? 早行的原因是思乡(或悲乡),最能体现“早”的内容是:在鸡鸣之时,天上还挂着月亮,行人已经将足迹印在板桥的白霜上。(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亦可) 2.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罗列了很多早晨所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地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8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内容炼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写法:颔联写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