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953373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皮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皮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皮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皮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肤科常见病诊疗规白疕(西医称银屑病)白疕是以皮肤上起红色斑片,上覆多层白色皮屑,抓去皮屑可见点状出血为特征的皮肤病,相当于银屑病。诊断依据(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5)可有家族史。(6)组织病理检查

2、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层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血管扩,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证候分类(1)风热血燥:皮损鲜红,皮疹不断出现,红斑增多,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点状出血,有同形反应。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黄。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2)血虚风燥:皮损色淡,部分消退,鳞屑较多。伴口干,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3)瘀滞肌肤: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经久不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治疗治:1)血热蕴证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消斑。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犀角改服羚羊角粉)。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山豆根、玄参;

3、因感冒诱发者,加银花、连翘;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2)血虚风燥证治法:养血滋阴,润肤熄风。方药:当归饮子加减。脾虚者,加白术、茯苓;风盛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刺蒺藜、全蝎。3)气血瘀滞证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病程日久,反复不愈者,加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全蝎、蜈蚣;皮损肥厚色暗者,加三棱、莪术;月经色暗,经前加重者,加益母草、泽兰。4)湿毒蕴阻证治法:清利湿热,解毒通络。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脓疱泛发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莲;关节肿痛明显者,加羌活、独活、艽、忍冬藤;瘙痒剧烈者,加白鲜皮、地肤子。5)火毒炽盛证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寒战高

4、热者,加生玳瑁;大量脱皮,口干唇燥者,加玄参、天花粉、石斛;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外治:1) 进行期皮损宜用温和之剂,可用黄连膏,每日1次。2) 静止期、退行期皮损可用药渣煎水,放温,洗浴浸泡患处,在外涂黄连膏。 湿疮(西医称湿疹)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具有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湿疮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名称各异,如发于耳部者,称为旋耳疮;发于手部者,称为疯疮;发于阴囊部者,称为肾囊风;发于脐部者,称为脐疮;发于肘、膝弯曲部者,称为四弯风;发于乳头者,称为乳头风。此外,根据皮损形态的不同,

5、也有不同的名称,如以丘疹为主者,称为血风疮或粟疮;浸淫全身,滋水较多者,称为浸淫疮。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诊断 1急性湿疮 急性发病,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但常见于头面、耳后、手足、阴囊、女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分布。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边界。皮损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基底潮红,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搔破后流滋、糜烂及结痂,皮损中心较重,外周有散在丘疹、红斑、丘疱疹,故边界不清。如不转化为慢性,12个月脱去痂皮而愈。自觉瘙痒剧烈,搔抓、肥皂热水烫洗、饮酒、食辛辣发物均可使皮损加重,瘙痒加剧,重者影响睡眠。搔抓染毒多致糜烂、渗液、化脓,并可并发疖、臖核等。 2亚急性湿

6、疮 常由于急性湿疮未能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致病程迁延所致。 皮损较急性湿疮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自感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疮 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疮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也可一开始即呈现慢性湿疮。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小腿、手足、肘窝,膝窝、外阴、肛门等处。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触之较硬,色暗红或紫褐色,皮纹显著或呈苔癣样变。皮损表面常附有鳞屑伴抓痕、血痂、色素沉着,部分皮损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流滋。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易出现皲裂,自觉疼痛影响活动。患者自觉瘙痒,呈阵发性,夜间或精神紧,饮酒、食辛辣发物时瘙痒加剧。病程较长,时轻时重

7、,可延至数月至数年,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特定部位的湿疮:常见特定部位的湿疮有以下几种: 1耳部湿疮 又称旋耳疮,多发生在耳后皱襞处,也可见耳廓上部及外耳道,皮损表现为红斑、流滋、结痂及皲裂,有时带脂滥性,常两侧对称。 2头部湿疮 多由染发、生发、洗发剂等刺激所引起。呈弥漫性,甚至累及整个头皮,可有脓性流滋,覆以或多或少的黄痂,痂多时可将头发粘结成团,或化脓染毒,发生臭味,甚至可使头发脱落。 3面部湿疮 常见于额部、眉部、耳前等处。皮损为淡色或微红的红斑,其上有或多或少的鳞屑,常对称,自觉瘙痒。由于面部要经常洗擦,或应用化妆品刺激,病情易反复发作。4乳房湿疮 主要见于女性。损害局限于乳头

8、,表现为潮湿,糜烂、流滋,上覆以鳞屑,或结黄色痂皮,反复发作,可出现皲裂,疼痛,自觉瘙痒,一般不化脓。5脐部湿疮 皮损为位于脐窝的鲜虹或暗红色斑片,或有糜烂、流滋、结痂,皮损边界清楚,不累及外周正常皮肤,常有臭味,自觉瘙痒,病程较长。6手部湿疮 由于手是暴露部位,接触致病因素机会较多,故手部湿疮极为常见。好发于手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和手腕部,皮损形态多样,边界不清,表现为潮红、糜烂、流滋、结痂。至慢性时,皮肤肥厚租糙。因手指经常活动而皲裂,病程较长,顽固难愈。7阴囊湿疮 为湿疮中常见的一种。局限于阴囊皮肤,有时可延至肛周,甚至阴茎部。有潮湿型和干燥型两种,前者表现为整个阴囊肿胀、潮红、轻

9、度糜烂、流滋、结痂,日久皮肤肥厚,皮色发亮,色素加探,后者潮红,肿胀不如前者,皮肤浸润变厚,呈灰色,上覆鳞屑,且有裂隙,因经常搔抓则有不规则色素消失小片,瘙痒剧烈,夜间更甚,常影响睡眠和工作。8小腿湿疮 比较常见。好发于小腿下13侧,常伴有青筋暴露,皮损呈局限性暗红色,弥漫密集丘疹、丘疱疹,糜烂、流澈,日久皮肤变厚,色素沉着。常伴发小腿溃疡。部分患者,皮损中心色素减退,可形成继发性白癜风。9钱币状湿疮 是湿疮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皮损大小约五分硬币而得名。常见于冬季,与皮肤于燥同时发生。皮损好发于手足背、四肢伸侧、肩、臀、乳房等处。皮损为红色小丘疹或丘疱疹,密集而成钱币状,滋水较多。慢性者,皮肤

10、肥厚,表面有结痂及鳞屑,皮损的周围散发丘疹、水疱,常呈“卫星状”。自觉瘙痒剧烈。辨证论治(一)治1 湿热浸淫 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敷。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2 脾虚湿蕴 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治法:健脾利湿。方药: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3 血虚风燥 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4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

11、、鸡血藤、乌梢蛇;瘙痒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先煎)、生牡蛎(先煎)、夜交藤、酸枣仁。(二)外治1. 急性湿疮 初期仅有潮红、丘疹,或少数水疱而无渗液时,外治宜清热安抚,避免刺激,可选用清热止痒的中药苦参片、黄柏、地肤子、荆芥等煎汤温洗,或10黄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搽,若水疱糜烂、渗出明显时,外治宜收敛、消炎,促进表皮恢复,可选用黄柏、生地榆、马齿苋、野菊花等煎汤,或l0黄柏溶液、三黄洗剂等外洗并湿敷,或23硼酸水、05醋酸铅外洗。再用青黛散麻油调搽,急性湿疮后期滋水减少时,外治宜保护皮损,避免刺激,促进角质新生,清除残余炎症,可选黄连软膏、青黛膏外搽。2亚急性湿疮 外治原则为消炎、止痒、干燥、

12、收敛,选用三黄洗剂、氧化锌油剂、3%黑豆馏油、10生地榆氧化锌油、2冰片、5黑豆馏油泥膏外搽。3. 慢性湿疮 外治原则以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为主,可选用各种软膏剂、乳剂,根据瘙痒及皮肤肥厚程度加入不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和溶解剂,一般可外搽青黛膏、5硫软膏、510复方松馏油软膏,2冰片、l020黑豆馏油软膏、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蛇串疮(西医称带状疱疹)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臖核肿大。多数患者愈后

13、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本病多发于胸胁部,故又名缠腰火丹,亦称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 诊断 好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 发病初期,其皮损为带状的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粟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医学教育网整理无典型的水疱。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身体一侧,常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发于头面部者,尤以发于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伴有附近臖核肿痛,甚至影

14、响视力和听觉。 发病前患部皮肤常有感觉过敏,皮肤灼热刺痛,伴全身不适、疲乏无力、轻度发热等前驱症状,疼痛有的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13天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皮肤刺痛轻重不等,儿童疼痛轻微,年老体弱者疼痛剧烈,常扩大到皮损围之外,部分中、老年患者皮损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病程2周左右,老年人约34周。 蛇串疮治疗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主要治法。初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通络止痛为主;体虚者,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辨证论治 治 1.肝经郁热证 证候: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15、。 治法:清泄肝火,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索等。发于头面者,加牛蒡子、野菊花;有血疱者,加水牛角粉、牡丹皮;疼痛明显者,加制乳香、制没药。 2.脾虚湿蕴证 证候:皮损色淡,疼痛不显,疱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发于下肢者,加牛膝、黄柏;水疱大而多者,加土茯苓、萆薢、车前草。 3.气滞血瘀证 证候: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坐卧不安,重者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舌黯,苔白,脉弦细。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心烦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蛎、山栀子、酸枣仁;疼痛剧烈者,加玄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蚣等。 外治 1.初起用二味拔毒散调浓茶水外涂;或外敷玉露膏;或外搽双柏散、三黄洗剂、清凉乳剂(麻油加饱和石灰水上清液充分搅拌成乳状),每天3次;医学教育网整理或鲜马齿苋、野菊花叶、玉簪花叶捣烂外敷。 2.水疱破后,用黄连膏、四黄膏或青黛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