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这条路【出国留学指南】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952398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请这条路【出国留学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申请这条路【出国留学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申请这条路【出国留学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申请这条路【出国留学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申请这条路【出国留学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请这条路【出国留学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请这条路【出国留学指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请这条路终于动笔了。自从决定写这样一篇总结后,就总是觉得惴惴不安,不轻松的一段长路要如何梳理,才能成为清晰实用的建议。我会尽力。先说说我的背景:浙大环境工程专业06本科,GPA 3.78(美制),GRE 430+800+3.5,TOEFL 104,SCI一篇三作,专利一项,UCDavis交流经历(2+4个月)。申请结果(基本申的都是MS degree):美国Offer 3 (Cornell目前保证首年全奖, UCD全奖, CMU小奖), AD 3, Reject 3, Pending 2;荷兰TU/e Offer;欧洲EM 半奖;HKU Offer,跟老师说明不去后,Reject。My fi

2、nal decision:Cornell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S program)非常一般的背景(GRE那个丢人啊),我一直很清楚绝非牛人行列。可是当我收到Cornell MS的offer,朋友们都来恭喜,各种“CONG”,一度让我有点飘飘然,还好很快清醒,难道因为康家一个录取,我就不是我了吗,就飞跃成牛人了吗?没有。所以,其实我想知道的和你们一样,我到底是哪一点吸引了他们?这也就是写这篇总结的初衷,将我觉得有价值的经历与你们分享,希望能有所帮助,同时也帮自己整理一路所获。(其实真的在出国、申请上还很菜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几

3、点最深的感触:1 早一点,机会多一点2 把握机遇、创造机遇太重要3 怎么用心,都不过分4 学会优质表达5 留点后路6 用尽量平和、感恩之心完成这段旅程(注:在后文若讲到与这五点相关的,会用斜体序号注明)明白上路上路前,有两个问题我们好好问问自己:1.我为什么要出国?2.出去读PhD还是MS?关于出国与否,曾经在飞跃手册看到对我挺有启发的分析,总结为这样几种人比较适合出国:a.想搞学术,因为无可否认,美国在科研领域的深度广度以及氛围都更佳;b.所学专业在国冷门,较难找工作,但在美国还不错;c.主观原因,就是很想出去看看。就我自己而言,应该是a、b兼有,以MS为目标的话,可能b比重会稍高一点。不过

4、这个很有可能随着今后的发展不断改变。关于PhD与MS的选择,我是花了挺多精力去询问去思考的。最开始可能只是由于有些惧怕PhD,但逐渐了解比较多后,我觉得这的确是需要好好考量的,因为这与个人未来发展、人生规划密切相关。分别说说吧(很粗略,也是总结搜集在手的信息): Degree个人特质、未来发展申请情况、学业要求Master更倾向于实践的东西,喜欢与人打交道,希望进入工业界(包括环保咨询公司等),而非学术界。AD相对容易拿,但很少提供资助,有的话多半为RA/TA,不干活只拿钱的fellowship我似乎没有见过。/在某些学校Master分为By course 和 By research,前者的话

5、基本只需上课,所以也就更不可能有资助了。Ph.D.对科研感兴趣,以后更想在学术界发展,比如做faculty,去科研院所等。对申请者要求更高,录取难度更大,但如果录取,提供资助概率会远高于MS。/美国研究生院对PhD毕业要求还是挺高的,所以也能真正有所收获。 其实很能理解大多数国申请的同学(本科生)直接跳过MS,只考虑PhD,因为直接申请到MS有financial support的情况太少,而全自费负担太大。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非常适合MS,没有必要过早的放弃这个想法,我身边已经在美国的师兄师姐很多告诉我,即使录取时没有资助,过去了还是有挺多人通过努力找到RA或TA的。这就像一个赌博

6、,的确要take a risk,因为也有可能没办法找到。究竟怎么选择,能找到资助的概率又有多大,需要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也只能自己说了算。这里还想提一点,关于申PhD但打算只读到MS的,似乎也有一些例子,我当时也为此请教过前辈,他建议我不要这样做,解释说因为一个教授招一个PhD,并提供全奖,实际他大概已有一个相应的项目安排给这个学生,一般会是比较大、比较完整的。结果学生读到中途跑掉的话,对教授来说会造成挺大的麻烦,他得找一个人来接班,但哪里去找对此同样熟悉的人呢?这样对中国学生的声誉也有一定影响。Anyway,要不要这样做,还是自己斟酌吧。我现在手里拿着这个offer,只能觉得太幸运。回

7、过头去看到当初一根筋几乎只申了MS,还是觉得很后怕。我想,对于偏向于MS的同学,申一些PhD,还是需要的吧。同时再为自己留一些后路,比如浙大的3+1项目,TU/e项目,KAUST项目【4】,会让你更安心的前进,因为心态,在这一路上也好重要【5】。(PS:我不喜欢把这些叫做保底,因为其实每一个都是挺好的机会,只是对于个人而言,不是最适合的罢了。)想清楚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后,就勇敢的踏上申请之路吧。为了走得更顺利、更清楚,我建议准备好一个专门的申请本(你可以自己为它取个名字,比如飞跃宝典啊,呵呵),分门别类(选校、PS、RL、CV)跟踪记录;电脑里也应该有一个专门的文件夹和一个excel申请追踪表;

8、最好也有分类功能,因为一旦开始,肯定会有大量的套磁信、咨询信、学校官方、请教师兄师姐入账,不及时整理,很容易晕掉;愿意的话,一个记录心路历程的日记本,想写时写写,回头再看会很有感触。 On the way 做好以上准备,我们就正式踏上了申请之旅。第一点体悟想和大家分享:早一点,机会多一点【1】。这一条,我在申请过程中时常提醒自己,也请大家经常默念。其实我们都明白,早一点,准备可以更充分;早一点,心情可以更踏实;早一点,机会可以更丰盛。但要付诸实践,需要毅力。在这条路上,大多数人都是新手,不过也大概了解有一系列不轻松的事情要做:选校、套磁、文书、网申刚上路时,可能会有一种畏惧的情绪。我由于大四前

9、的暑期到UCDavis交流,是回来后9月份才正式动手,应该说相当晚了,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着急但不知如何下手。还好我发现了飞跃手册(北大未名BBS飞跃重洋版)(还有飞友推荐上交大饮水思源的applybook),大多数同学应该不陌生吧,很全面但有点历史(大概04年)的一本书(太傻上也有电子版下载)。它的优点就是非常详尽全面,从最开始的“申请前期准备”到最后的“出国行前准备”一路带领,我觉得申请过程中还是需要这样一本书的,它能帮你牵条线,一步步往下走,不至于乱了步伐。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有一定历史,时效性不强,有些信息可能已经out,这就体现了时常浏览更新迅速的学校BBS出国板块、太傻、寄托、

10、CESPN(环境类)等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否则会被成批成堆的信息弄晕。与此同时,根据书本、网络上前辈们的经验总结,制定一个自己的Timetable,并在行进中适时调整。选校 & 前期套磁准确评估,尽早动手,善于搜集信息,选校梯度合理/尽早动手,有针对性,优质表达,平和心态/两者相结合先说选校,申请路上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1)准确评估自身是立足之本,同时,它又应与意向学校的要求以及自身的期待相结合,更为立体的来思考。比如我自己,背景条件已弄清,手上也有本专业的学校排名(环境类: more doors for us”,这句话来自我UCD实验组一位挺有威

11、望的爷爷,所以对于名校,我们不用过分迷恋,如果有机会,努力把握就好,未来会怎样,还是自身实力最重要。(3)对于一心想MS又希望能有更多机会进实验室、做RA的,我有一点小tip,但不知正确与否,有经验的同学可以说说。我在申请中发现有些学校明文规定BS只能申MS,不可PhD,这样的话同你竞争的就少了庞大又牛叉的直博队伍,如果此时你有亮眼的科研经历,那作为MS拿到RA的概率就会大一些。(4)这个放到选校的最后一点,但却是我认为相当有用,却也容易忽略的一点。我希望大家能将选校与前期套磁结合起来做,真的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还是用事实说话J:选校时初定了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2、由于它的deadline异常靠前,感觉有点来不及(反面教材),都有点想放弃了。但我在阅读该校信息以及教授信息时,发过套磁信,就在这时收到了回复,而且是相当积极的回复,那还有什么说的,熬夜都要搞定,决不可以放过任何一个机会【2】!(不过UW的经历堪称戏剧化,以后会讲到。)同样的,另一所学校,只看上了一位教授,但和我的背景很相符,很犹豫,套呗,后来收到回复,说他不打算招生,于是大家看,不仅省下了一笔不菲的申请费,更节约了时间。可是套磁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下段讲),我讲把它与选校结合,是因为本来前期套磁就很重要,正好辅助选校。但由于大多数时候回复很少或是很慢,切不可因为这点而耽误了选校。有则锦

13、上添花,无则按计划前行。前期套磁。称它为前期,我主要是指的是文书完成、网申开始前的套磁(估计在12月之前),是在千军万马都开始狂轰乱炸教授之前,而且可能越早越能体现其优越性【1】。道理很简单,当我们的淹没在申请洪流中,它被点开的概率都急剧下降,更别说仔细阅读了。回想这一路,我觉得我的套磁对最后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只是Cornell,我大部分有较好结果的学校都与套磁有关。然而,要想套磁真的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一定要用心【3】。(1)首先就是要有针对性,不可以群发敷衍,要浏览对应教授的网页,了解他做的方向,发现你和他的契合点,在信中讲出你在这方面做过什么,很感兴趣很有心的话甚至去读他某一两

14、篇paper,无论是提问题或是讲自己的想法,这种言之有物的套磁信会比较吸引教授的注意。我的经历就让我觉得国外教授真的挺可爱的,有几位教授开始不理我,后来我改变策略通过阅读论文等发现问题,好几位就理我了。每当讲到自己的研究时,他们好像就会马上兴奋起来。(2)然后是优质表达【4】。申请的过程对我们英语写作也是一个极大提高的过程,如何清晰表达要点、展示优点在套磁信中也尤为重要。虽然不可一封信就拿来群发,但大家时间这么宝贵,又要争取多套些,模板是可以沿用的,只是核心部分即有关科研等的要适当修改替换。既然如此,那把这份模板精心打磨下还是必要的,自己多修改,也可以请他人帮忙。Tips:通常我们会在套磁信中

15、附上自己的简历(CV),但是教授要去打开附件的概率不大,建议把CV中最重要部分直接贴在最后,清晰易见(jj学长的传授)。(3)技术问题讲了,最后就是心态。套磁的确是一个折磨人、伤元气的过程,为了一封套磁信读字小的可怜的英文不说,好不容易完成一封发出去还石沉大海,这样的情况太正常了。所以我告诉自己,不回是正常的,回复了是老师人太好、是惊喜。希望大家在这个辛苦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相信你会成长很多【6】。文书写作善用资源,勤于思考,感恩前行终于到申请中最tough的一部分了,对于如我这种硬件条件一般或是不太好的同学,除了套磁,文书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机会;对于背景很好的同学,好的文书可以为你锦上添花。关于很技术的东西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