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上传人:古**** 文档编号:145947358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30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单元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4单元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4单元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单元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4单元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单元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单元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二,一、金田起义 1.背景 (1)战争影响: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 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 战费和赔款分摊到参战各省,官吏借机搜刮。 自主思考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提示: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产;战费和赔款由参战各省分摊,各级官吏借机搜刮盘剥,社会矛盾尖锐。,一,二,(2)自然灾害:水、旱、蝗灾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3)思想动员:

2、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 2.爆发 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一,二,二、天国兴衰 1.前期斗争 (1)兴盛局面: 1853年定都天京。 为拱卫天京,太平军主动出击,进行北伐和西征。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2)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内容是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愿望,但带有很强的空想性。,一,二,自主思考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你认为他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平均一切社会财

3、富、人人平等的制度,该主张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一种空想。,一,二,2.后期斗争 (1)出现危机:咸丰帝命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相继发展起来。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自主思考金陵省难纪略载:“书太平天国之国为囯,谓王居于中也。”洪秀全改国为“囯”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突出反映了洪秀全的皇权主义思想,体现出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性,折射出太平天国领导人的革命进取心减退,预示了太平天国必然失败的历史命运。,一,二,(2)挽救天国:洪秀全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指挥军事,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

4、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易错易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并不存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两者的经济主张是相互矛盾的。 (3)斗争失败: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一,二,3.失败原因 (1)主观上,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 (2)客观上,是由于中外势力联合剿杀。 4.历史意义 (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这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典例剖析,探究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史料一

5、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史料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资政新篇)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典例剖析,读史指导,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典例剖析,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不能实行的根本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政新篇的核心内容。据此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提示:(1)主要内容:平均分配

6、土地,平均分配产品。根本原因:所要建立的小农经济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平均分配产品,不能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2)核心内容:倡导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态度:借鉴西方文明中的有益部分,但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典例剖析,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1)产生的背景不同:前者颁布于太平天国的强盛时期;后者提出于衰弱时期。 (2)社会主张不同:前者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即前者主张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发展私有制。 (3)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满足了群众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

7、到农民的支持。 (4)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后者没能付诸实践,对太平天国运动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前者提出了平均分配地主土地、财产的要求,体现了农民反封建的主张;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纲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典例剖析,例题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 () A.符合当时太平天国的社会实际 B.主张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和愿望 D.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产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典例剖析,题目立意: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合理解读,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解题指导: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效法西人所为”“贼中不为无人”,而地主阶级所称的“贼”指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据此可判断此书为资政新篇,故选D项。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