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xx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5945630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编辑)xx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可编辑)xx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编辑)xx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编辑)xx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摘要1.1.1 项目名称:xxx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1.1.2 建设性质:新建1.1.3 主管单位:xxx农业委员会1.1.4 建设单位:xxx人民政府1.1.5 组织实施部门:xx县农委、xx县发改委、xx县财政局、xx县水务局、xx国土分局、xx县林业局、xx县种植中心、xx镇人民政府1.1.6 法人代表:xx1.1.7 建设地点:xx镇xx村、xx村、xx村、xx和xx村。1.1.8 建设年限: 1.5年1.1.9 建设内容: (1)整理土地xx亩,其中北片区建设规模xx亩,南片区建设规模xx亩,其中裸岩石砾地面积为220.35

2、亩、旱地面积为51.49、荒草地面积为476亩、农田水利用地为11.33、农村道路50.25亩、果园303亩、滩涂533.77亩;新增耕地783亩,新增耕地率75.86。 (2)综合治理流域面积15平方公里,修建谷坊坝30座,修建护地坝1170m,防护坝1685m,护坡435m等。(3)基础设施建设:蓄水池2座,井房2座,提水站2座,机 井2眼,修田间路3xxkm,修生产路10.25km,排水斗沟26.85km,排水农沟26.99km,排水井8个。(4)道路防护林面积446亩,由垂柳组成,占地株距为2m。共栽植防护林(生垂柳)2.0505万株。1.1.10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568.

3、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3218万元, 其他费:88万元, 预备费:208万元。1.2 报告编写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2年)(4)河道管理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6)防洪标准(GB50201-94)(7)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8)xx市水资源保护规划(2001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3年)(1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

4、标准(1994年)(1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年)(14)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6号令)(2004年)(15)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7号令)(2004年)(16)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第16号令)(2003年)(17)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国土资源部第14号令)(2003年)(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1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2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2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2

5、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规划通则 (GB/T15774-1995)(23)造林技术规范(GB/T15776-1995)(24)xx县防洪规划(25)xx市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26)xx市xx县水土保持十一五规划(2001-2010)(27)造林技术规范(GB/T15776-1995)(2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9) xx县xx相关资料1.3 报告编写范围(1)xx县xx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xx县xx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案及其技术论证;(3)xx县xx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工程设计和工程投资估算以及工程布置;(4)xx县xx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环

6、境保护、组织管理以及综合效益分析。1.4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以小流域为单元,以xxx风沙源项目为突破口,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水土保持防线为重点,建设生态型、清洁型小流域的指导思想,达到“保护水源、改善环境、拦沙减沙,发展产业”的目的,集中连片进行综合治理开发,节水保水,发展产业。1.5 治理目标(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将本流域宜治理的5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全部治理,水土流失量减少80。(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90,治理措施保存率90以上,林

7、草覆盖率达到70,骨干工程标准采用20年一遇36h最大降雨设计,一般工程标准采用10年一遇36h最大降雨设计。(3)经济目标: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治理措施完全发挥效益后,流域内人均收入翻一番,人均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20。(4)治污目标:流域内集中村落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治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固体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处理和清理,达到清洁小流域的目标。(5)小流域总体目标:环境清洁、景观优美、自然和谐、人居舒适、产业发展、农民富裕。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背景(1)水少和水脏是xx生态环境的首要问题xx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

8、3003,属重度缺水地区。平原地下水超采区已达26002,其中严重超采区12502。特别是1999年以来,xx遭受了连续5年的干旱,密云、xx两大水库来水锐减,使xx城乡供水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xx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再加上水污染严重,郊区污水处理率仅为13%。伴随郊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规模养殖、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污水排放量将不断增加。郊区污水治理投入少,发展缓慢,水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水环境治理任务非常艰巨。水少和水脏是xx生态环境的首要问题,水资源保护是xx市长期的战略任务,xx市据此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有效保护、科学利用、统一调度”的治水思路。xx山

9、区是xx的天然生态屏障和主要的水源涵养及供给源地,也是居民休闲旅游度假胜地。xx水库是xx市地表水主要供水源地之一,水库上游地区的水源保护直接关系到xx饮水安全,对xx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xx山区水土流失严重xx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xx水库上游地区土层浅薄、植被稀疏、水源涵养条件差,每逢暴雨,洪水暴涨暴落,并携带大量泥沙入库。1950年以来,水库上游发生较大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达12次,在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导致大量泥沙和污染物入库。目前,xx水库泥沙淤积已达65亿3。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水库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经减少,但流失的水土作为一种非点源污染和污染

10、物的载体,已成为影响水库水质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据坡地径流场定位观测分析,20002003年,xx水库上游地区年均流失总磷约10、总氮约100、约400。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xx必须从城市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山区,围绕城乡统筹战略建设山区。这都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3)小流域综合治理卓有成效长期以来,xx市的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土保持工作思路与xx山区的功能定位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基本相适应的。但是1999年以来,xx遭受连续5年干旱,水少和水脏已成为xx生态环境的首

11、要问题,水资源保护是xx市长期的战略任务,而山区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意识也不断提高,原有水土保持思路和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的形势,难以满足水源保护的需要。这就要求xx的水土保持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丰富和发展。为此,xx市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按照“保护水源、改善环境、防治灾害、促进发展”的总要求,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思路。xx县作为xx西北部的水源涵养区,却是最大的风沙源和水土流失严重区域,是xx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区域之一,对xx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山区流域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也

12、可促进山区各项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因此,为贯彻 xx”的精神、保护xx饮用水源基地和更好地建设生态xx,拟对xxxx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项目位置见图2-1、图2-2)。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排洪防洪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和产业发展等全面规划,科学设计,综合治理,实现xx小流域保护xx生态屏障、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图2-1 项目地理位置图 图2-2 项目区位图2.2 必要性分析2.2.1 是改善xx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xx水河为xx水库上游的三大给水源之一,也是xx水库的主要泥沙源,研究结果表明:xx水河每年带入xx水库的泥沙达40万吨。面临xx市供水日益矛盾的现状,加快

13、改善xx水库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刻不容缓;项目区位于xx河流域的上游,其水土流失的程度和强度、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进度直接影响到xx水库水体,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xx县地表水源急剧减少,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进行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仅对xx河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项目区及周边水资源紧缺的局面。保护水资源、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xx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奋斗目标,是构筑以水源保护为中心的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必然要求。2.2.2 是流域治理污染保护水源的需要本项目区位于xx水库的上游,xx水库是xx市重要的供水水源,xx水河河水直

14、接进入xx水库。但近年来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入库水量锐减,泥沙严重淤积,作为饮用水已不符合标准。为了尽快恢复xx水库饮用水源功能和保证水库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必须对水库本身和整个上游区域实施全面综合治理。由于山区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点分散,生活垃圾、污水以及畜禽粪便等面源污染严重。其中,污水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和畜禽污水污染,村庄生活污水、各类企事业单位生活生产污水、养殖小区冲刷粪便后的污水,全部直接排放,严重影响xx水库上游的水质。村庄生活生产垃圾就地倾倒,不仅使河沟堵塞,而且成为水源污染的隐患,必须将垃圾分类处理,规范整治,建设垃圾池和垃圾转运站进行集中收集处理。2.2.3 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

15、农村环境的需要xx小流域是xx县的贫困山区,农村经济总量偏低,经济来源单调,主要靠养殖业和林果业。因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的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与此同时还存在农村生活环境差的问题,农民饮用水水源为自备井,大多数为浅水井,没有给水和排污管道;厕所与家畜窝圈共用,没有清洁设备。村庄院落柴薪到处堆图2-3 xx村边、果园路边环境现状放,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没有垃圾集中收集场所,面源污染严重,生态意识淡漠。 图2-4 xx村边、路边环境现状通过小流域综合整治,可以将山区现有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产出率;通过整治可以使原来的未利用地、河滩地、坡地及其他闲杂地变成农田或林地,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通过土地整理和村庄基础设施改善、污水垃圾的处理等加速村镇建设步伐,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通过产业的升级和治理,提高当地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是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