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知识咨询师3 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44626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知识咨询师3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咨询师3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咨询师3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咨询师3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发展心理学知识咨询师3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知识咨询师3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知识咨询师3 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 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义的发展包括: 种系的发展; 种族的发展; 个体的发展; 狭义的发展只有个体的发展:,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1、心理发展总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辨证统一; 5、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三、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三)探讨心理发展

2、的内在机制; (四)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 欧洲文艺复兴前儿童是“小大人”; 欧洲文艺复兴后,知道尊重儿童,顺应儿童天性; 福禄贝尔的“恩物”;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德国的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 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心理学的演变 毕生发展观为大家接受;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 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 定义: 优点: 缺点: 二、纵向研究: 定义: 优点: 缺点: 三、交叉设计: 定义: 特点:,第四单元:心理发展

3、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单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霍尔、詹森)主要观点 2、环境决定论(华生) (二)二因素论(施太伦,加法;吴伟士,乘法) (三)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适应、平衡、动作。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 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心理起源于动作)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 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4、心理发展阶段说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4、):手的抓取、嘴的吸吮; 912个月的客体永久性。(感知训练和干预的关键期) (2)前运算阶段(26、7岁):符号功能、泛灵论、 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未掌握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获得守恒、 思维可逆、可进行逻辑运算、但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抽象、假设、推理,5、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1)材料:对偶故事 (2)道德认知发展的三阶段 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8、9岁)特点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属新精神分析学派 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

5、调文化和社会因素; 心理变态是人的本性需求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所致: 克服心理和社会危机,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 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危机能否获得积极解决。 “心理社会危机”是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 (一)婴儿前期(02岁)信任感对怀疑感,希望品质; (二)婴儿后期(24岁)自主感对羞耻感,意志品质; (三)幼儿期(4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目标品质; (四)童年期(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能力品质;,(五)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诚实品质; (六)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爱的品质; (七)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感对停滞感,

6、关心品质; (八)成年后期(50岁后)完善感对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 艾里克森理论的特点 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 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 3、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 4、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对传统的行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特点:研究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杂爱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强调行为与认知的结合; 突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主体的自我调节。 理论要点:1、三元交互决定论:人的内部因素、行为、环境影响; 2、观察学习:通过替代强化,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 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 1

7、、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和高级; 高级心理机能具有间接性,间接反映的中介结构为工具; 间接“物质生产工具”导致人类心理上出现精神生产工具; 人类特有的语言、符号的出现,使人的心理出现质的变化, 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 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个体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从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 机能转化的过程。 3、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思想;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五)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研究材料:两难故事 研究结果:将人的道德判断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8、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次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次序不变与儿童思维的发展有关。,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03岁。,第一单元:婴儿期的动作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二)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三)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四)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婴

9、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一)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二)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三)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头尾原则 2、近远原则 3、大小原则,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 (一)手的抓握动作(五指分化、手眼协调) 意义:1、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 2、开始操作工具 3、使多种感官协调 (二)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意义: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 2、扩大认知范围 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第二单元: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突破 1、习惯化范式(习惯化、去习惯化) 2、优先注视范式也称视觉偏爱程序 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如鲜艳的色彩、 运动

10、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 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等。,(二)视觉的发展,1、视觉集中:3周后,26厘米 2、视觉追踪:1248小时,3/4追视移动的红环 3、颜色视觉:15天能辨别颜色,34个月接近成人 4、对光的察觉:出生2496小时,能觉察光的闪烁 5、视敏度:出生24小时,成人的13/100;7岁是发展 最快的时期;10岁还在发展。,(三)听觉,1、听觉辨别能力:出生第一天就有听觉反应 2、语音感知:对人的语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尤为偏爱 3、乐音感知:出生偏爱;6个月前辨别旋律和曲调;6 个月后身体动作;1岁左右伴随音乐的动作。 4、视听协调能力:初生婴儿就有视-听协

11、调能力,听觉定位。,(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1、味觉的发展: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能辨别甜、酸、 苦、咸的感觉。 2、嗅觉的发展:24小时内就有表现;一周能辨别气味; 尤其是母亲的气味。 3、肤觉的发展:新生儿的触觉敏感性和触觉分化发展迅速。 (五)空间知觉的发展: 1、形状知觉: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 2、深度知觉:吉布森的视崖装置,6个月,2-3个月有深度知觉。 3、方位知觉:3岁辨上、下;4岁辩前后;5岁以自身辩左右; 7-8岁以客体为中心辩左右。,二、记忆的发展 6-12个月出现“认生”、客体永久性、模仿、延迟模仿。,三、思维的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特点: 1、直觉性和行

12、动性:2、间接性和概括性; 3、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4、思维的狭隘性; 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四、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的理论 1、后天学习理论:斯金纳、班杜拉、布鲁纳; 分为强化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2、先天成熟理论:乔姆斯基 语言获得装置(LAD)、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 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 (二)婴儿言语的发展 1、语音的发展:语音感知和发音。 简单发音(0-4个月)、多音节(4-9个月)、有意义语音 9-12个月;3岁左右基本掌握母语全部发音。,2、词汇的发展 1-1。5岁,50词汇;3岁,1000词汇。 3、句法的发展 1岁半到两岁半是婴儿获得

13、母语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 1岁到1岁半,从单词句到双词句到电报句; 1岁半到2岁,完整的简单句和一定程度的复杂句; 3岁,基本上使用完整句。,第三单元: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情绪的发展 (一)笑的发展 1、自发性微笑(0-5周):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二)哭的发展 婴儿的哭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反应,并具有重要 的适应功能。 哭的原因有: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 感到无聊。 哭的种类:反射性的哭、应答性的哭、操作性的哭。 (三)恐惧的发展 1、本能的恐惧;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

14、怕生;4、预测性恐惧。,二、气质 托马斯和切斯的理论。 1、容易型,占40%; 2、困难型,占10%; 3、迟缓型,占1%; 其余为混合型。,三、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 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一)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二)婴儿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 1、安全型依恋(占65%70%) 2、回避型依恋(占20%) 3、反抗型依恋(占10%15%),四、自我意识的发展 定义: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意义的标

15、志。 詹姆斯分为主体我、客体我。哈特 (一)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将自己与他人分开 (二)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能用人称代词,第一飞跃,第四节:婴儿期的心理卫生,一、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二、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 四、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岁),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一、关于游戏的理论: 1、精力过剩论;2、精神分析论;3、练习论; 4、重演论;5、娱乐论;6、认知论。 二、儿童游戏的发展: (一)儿童游戏的特点 1、婴儿的游戏特点: 1岁内,成人-婴儿游戏;2岁婴儿是实物游戏; 婴儿末期模仿游戏。 2、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是象征性游戏。 有现实替代物、活动相似性、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