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h****q 文档编号:14594453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 底市是湖南省重要的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地理几何中心,是湘博会永久举办地,是湖南重要的工业城市,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几篇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xx主要成就及十三五目标任务 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致力打通六路,建设五型许昌,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xx规划胜利完成,重大成就令人鼓舞!

2、(一)过去的五年,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70.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均为20xx年的1.7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2亿元,是20xx年的1.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5亿元,是20xx年的2.4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06亿元,是xx时期的2.9倍;存款余额1733.1亿元,贷款余额1357亿元,分别是xx末的2.1倍、2.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居全省第三、四、五位。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二)过去的五年,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增量提质,新增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6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民营企业占全省1/

3、4强,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60%,成为经济最具活力增长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2%,提高8.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增长、扩大就业的生力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综合效益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研发平台数量翻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连续6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三)过去的五年,城乡建设发展变化巨大。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中心城区首位度明显提升,建成区面积102.6平方公里,人口91.6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形象品质进一步提升。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初具

4、规模,县(市)城区和中心镇区快速发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以优异成绩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获批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跻身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城市等建设试点行列。许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四)过去的五年,基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石武客专建成通车,郑万、郑合高铁开工建设。中心城区至组团县(市)快速通道全部建成,城际公交全面开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期通水,三大水利项目全面实施。市区光纤和乡镇以上区域4G网络实现全覆盖。电力总装机突破260万千瓦。许都大剧院、博物馆、广电大厦等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许

5、昌电气职业学院、河南农大分校建成招生,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计划圆满完成。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更加有力! (五)过去的五年,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全省最少,农村、商事、食品药品、医药卫生等改革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成就显著,累计出口84.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8亿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566亿元,分别是xx时期的2.4倍、3.8倍和3.1倍。许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建成运营,许昌海关开关运行,大通关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六)过去的五年,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积极顺应群众期盼,每年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民生财政支出占比年均在70%以上。

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225元、13355元,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3.2%。城镇新增就业4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2.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逐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5%、92%,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90%、133%。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由62%提高到88.5%。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长56%。建成保障性住房37952套。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显著改善,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市。新建农村公路210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8090户,15.7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改革发展

7、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各位代表!xx规划圆满收官,为十三五扬帆启航、开局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敢拼会赢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许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许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xx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基固本,打造引领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必须始终坚持承天接地、科学谋划,坚定走具有许昌特色的发展路子;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克难攻坚,保持稳中有进有为的良好态势;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

8、民,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景期盼。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大格局、争做中原崛起领头雁的关键时期,必须以滚石上山的勇气和精神,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根据市委建议,市政府编制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已与纲要说明一起印发会议,提请审议。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

9、念,坚持致力打通六路,加快建设五型许昌,推进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体发展目标是:两高一率先。两高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一率先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言之,就是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力争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xx年基础上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居民收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中心城区人口达到0万人左右;五型许昌建设实现新突破,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增强;治理体系和

10、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新步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法治许昌建设全面推进。到20xx年,四化同步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优势大幅提升,成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领头雁之一! 围绕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一极两区四基地的发展定位:一极,即中原城市群重要增长极;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创业创新示范区;四基地,即先进制造业基地、临空经济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生态健康养生基地。必须加快构建一带十区四组团的发展布局:一带,即许港产业带;十区,即十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四组团,即四个城市组团。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人才强市、许港融合四大发展战略。 实现发展目标,必

11、须进一步明确重点工作任务,着力在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培育科学发展新动力;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均衡融合新格局;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展现生态文明新形象;四是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未来,伟业催人奋进!我们坚信,经过五年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续写更加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二、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按照市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活动,较好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一般公

12、共预算收入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存款余额增长13.1%,贷款余额增长16.4%,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作为稳增长,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把稳增长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适时打出稳增长组合拳,制定实施了促进经济增长32条、财政支持稳增长29条、稳增长保态势20个重大专项等政策措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把稳工业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任务,强化企业服务,着力化解企业财务风险,设立了8.44亿元的企业发展互助资金,为157家企业调贷45.3亿元。积极开展银企对接,着力化解融资难题,新增存

13、贷比、余额存贷比分居全省第一、二位,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5家,资本市场直接融资96.4亿元。把稳定房地产市场作为稳增长的重要环节,坚持需求、供给双向发力,实行购房财政补贴政策等措施,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面积分别增长10.1%、32.8%。把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作为稳增长的必要保障,置换和新增政府债券40.5亿元,妥善处置非法集资,帮助银行化解不良贷款,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二)突出重点扩投资,发展后劲蓄积增强。把扩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组织实施16718投资促进计划,1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8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1931亿元。坚持市级领导联系项目、联审

14、联批、模拟审批等推进机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园、1000兆瓦光伏发电等73个项目开工建设,许昌烟机易地技改、森源电气产业基地二期等33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强政银合作,获得授信额度920亿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介PPP项目157个,33个入选省PPP项目库,争取省扶持资金5883万元,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276亿元。 (三)分类施策调结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把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动力转换的重要途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十大产业链发展计划,10个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均超百亿元,装备制造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9亿元,产业集聚区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

15、0%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2%。实施42服务业发展计划,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加快服务业两区建设,39个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90亿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许昌电子商务产业园、长葛空港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开园运营,国内首家地市级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产业带成功上线,全市涌现出5个淘宝村,应用电子商务企业3800家、增长52%,交易额达318亿元、增长44.5%。扎实推进农业三大工程,新增高标准粮田40万亩,建成千亩以上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9个,粮食总产291.5万吨。强化创新驱动,设立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许昌分中心、郑州大学许昌研究院,新增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建成市科技大市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量居全省第1位,新增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第3位。 (四)科学统筹促协调,城乡建设全面推进。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十大城建工程,中心城区178个城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0.4亿元。加强城市管理,城市文明水平持续提升。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57%。禹州市被列入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大周等4个乡镇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重点建设示范镇。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