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八岁能读会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5944524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八岁能读会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八岁能读会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八岁能读会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八岁能读会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八岁能读会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八岁能读会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八岁能读会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八岁能读会 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 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八岁能读会 写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创新 1.“三招”破关驶入识字快车道1.“三招”破关驶入识字快车道 识记在先拼写在后 南山学校学生开始学习语文都是先用八周左右的时间学习汉字,先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形成学习方法,然后再用一到两周时间结合计算机键盘操作,一边学习输入法,一边学习声 母、韵母,集中解决学习拼音的问题,同时在拼读音节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到汉字打写。通过 八周左右的时间,学生能认识个左右的汉字,基本解决了初步阅读的问题。 学校采用“先识后写” 、 “多识少写”的办法。 “借助学前丰富的语言积累,让孩子实现阅读

2、与识字的正迁移。 以“读”促“识” “扩大” “巩固”两不误 南山学校采取以读促识,在阅读中扩大识字范围、巩固识字效果的做法。教师不论是在新课 教学还是阅读教学时,都有意先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猜测、判断课 文中的生字的字义,然后再通过查字典确认并反复识别生字。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学会了在 不同阅读语境中认识生字的方法,而且由于在不同的阅读语境中反复出现,生字也 会变成熟字 ,从而实现了既扩大识字量,又巩固快速识字的效果。 如在牵牛花一课上,实验老师先将课文内容呈现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挑选出本课的 个生字,接着每两秒移动一次的“树叶”或“放大镜” ,随机“纷飞”或“运动”停在这

3、 些的生字上,逐一变色放大,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猜测这些生字的意思,最后再要求学生查字 典确认每个字的含意。这样做,学生认读起来聚精会神,既快又好。 认读完所有生字之后,教师再启发学生利用生字重组短文。一组学生选出“牵、喇、叭、揉、 裙、闹、启、哼”个生字,编写了这样一段小故事:一群穿着漂亮花裙的小姑娘手牵手, 吹着喇叭哼着歌向前走,快活地打打闹闹,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再爬起来,揉着摔疼的屁股, 她们得到启发走路要专心。 信息技术为识字教学创造捷径 运用信息技术,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学习材料组织起来,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 等多信道参与识记过程,使事件记忆和情绪记忆同时启动,有效地提高了识字的

4、效率。 在小白船 、 拾贝壳等很多以儿歌歌词为内容的教学中,实验老师先打开多媒体画面显 示要学习的汉字,然后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旋律,让他们放声演唱。几次演唱之后,学生很 快认识了生字词,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把语文学习变成了丰富有趣的音乐活动。此外, 老师还用多种活动形式,循环往复地呈现生字,让学生在唱玩表演中轻松地完成识字任务。 在南山语文教师兼任的信息技术课上,老师们还引导学生采用拼音输入法,边学习文字编辑 软件,边拼读音节,边打写汉字词语并在语境中运用巩固,边锻炼眼、手、脑并用,促使打 写自动化。同时在输入过程中借助系统给出的字库、词库不断扩大识字量,在反复辨认、筛 选中再次识字。 南山

5、学校教师充分发挥汉字优势,创造性地汲取了国内先进的识字方法,通过童谣、儿歌、 顺口溜等形式的文本,根据汉字的特点编写故事,和他们一起探寻汉字构成的意义、演变规 律。并利用字卡游戏、闯关游戏、体语游戏等多种游戏形式,总结、设计出句首识字法、动 作识字法、形音识字法、看图识字法、组词识字法、笔画识字法、求同识字法、聚散识字法 等十余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有关规律快乐识字、形象识字、联想识字、有创意地 识字。 下面一组数据充分地说明了南山学校识字教学的效果:一年级实验班学生到第二学期末,识 字 18002000,手写汉字 350 个左右;二年级实验班学生识字 2500 个,手写汉字 1000

6、个左 右;实验班三年级学生识字 3000 个以上,能自主扩大识字量,手写汉字 2500 个左右。 2.共性阅读与个性阅读两种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阅读方向2.共性阅读与个性阅读两种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阅读方向 共性阅读:在一定范围内的阅读内容 第一步:起步阅读掌握方法,培养习惯。儿童入学后在伴随着识字的“开篇阅读” 训练中获得初步的阅读艺术和技巧,既能够在联系上下文“读识”的过程中,感悟整个句子 与其中的含义,同时又学习认识词语、生字,使阅读逐渐成为儿童的自主发现学习,知道如 何去读,如何读懂,进而喜欢读。一年级末,大多数孩子已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了浓厚 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单元

7、阅读加大密度,重在积累。二年级以后,阅读教材的量随着学生阅 读能力的提高不断加大,是普通教材的几倍。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按照文法相近、内容 相似等原则将教材组成阅读单元,精读一篇,略读几篇,浏览一组。精读文章注重语言积累, 让儿童在阅读中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知道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韵律感,知 道读什么文章该用什么情感,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整体感悟,激发感情,建构人格个性。 略读、浏览或速读,要求学生在很短时间或在一瞥之间找出文章的重点句段。在圈点关键词 语、句子和做笔记中,学习对阅读材料的提炼概括。 第三步:名著导读理解感悟,促发“移情” 。把名家名篇和整本书引进课堂介绍给 学生

8、阅读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尝试。名篇包括传统经典、时文佳作、大作家的小作品、名著中 的精彩片段。整本书是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名著。在关注儿童阅读个性需求的基础上, 教师通过阅读指导课、新书推介课、读书交流课等,有意识地指导儿童读好书、好读书,以 唤醒、留住儿童的童真、童趣,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提供良好的精神底色” 。 第四步:主题阅读体验文学之美,培养人文素养。在中、高年级尝试引进以时间 为线索选读经典文学,如以论语 、 史记中的选篇组成历史主题阅读单元。围绕主题引 入各种观点的文章进行扩展性阅读,在讨论和分析中界定议题,解决生成的问题,开展探究 性学习。同时,在体验古文美感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文明的

9、演进,领略思想的力量。 个性阅读:让读和写充满愉悦 阅读毕竟是个性化的过程,因此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指导孩子进行个性化阅读,才能使 孩子真正喜欢阅读。在教师,家长指导的前提下让孩子阅读之后,南山学校让学生自己也挑 选阅读材料或阅读内容,阅读之后可以与家长交流,也可以在阅读交流课上与老师和同学交 流。 “个性阅读”更能对学生个性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好的营养,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决定 的作用。 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南山实验班学生就拥有了这样的“特权” : 可以经常在老师的带领下, 去图书馆、书店选择、借阅、采购自己喜欢的书籍。于是, “动物谜”们阅读的内容绝大多 数与动物有关,喜欢军事的小家伙们的书

10、架上摆满了军事方面的书籍和有关战争的少儿版小 说学生的阅读爱好得到了充分尊重,阅读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好的阅读习惯在不知不 觉中就逐渐养成了。 当然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放弃教师的责任。恰恰相反,这种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 但要帮助孩子选择阅读内容,而且还要帮助孩子甄别阅读材料,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甚至纠正坏的阅读习惯。 3.写作: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互动作文,不仅仅是习作园地3.写作: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互动作文,不仅仅是习作园地 在孩子最有表达的冲动和愿望的时候,让他们用计算机来写 南山利用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写,愿意写,给他们计算机和 网络工具,为他们创

11、造各种条件,还作文原有的功能,给儿童以自由表达的愿望和空间。信 息化环境给汉语儿童通过写作进行学习提供了实时支持,实验教师通过大量的读写活动使写 作伴随儿童的阅读听说的各个环节:低年级主要是激发儿童潜在的言语能力和表达兴趣的开 放写作策略。旨在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写,使孩子言说的兴趣和热情得以保持,使成长着的心 灵得以抚慰。中年级以后在培养儿童感悟生活,关注社会的基础上,在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 后,逐步地加以规范。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哪一种表现方式才是最 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文章样式,从而拓宽写作空间,掌握多种表达形式,写出优秀的作文。 互动作文,激发孩子的阅读需要、扩大孩子的阅读

12、量 南山学校网站上有互动作文这一栏。就是这个小栏目,成了该校学生的至爱。每一个学生都 可以注册成为会员,并把自己的习作挂在上面,同时还可以搜索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文章。在 阅读、欣赏其他同学的文章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文章旁边的评论栏发表自己的“宏论” , 过足当“小老师”的瘾。在欣赏与评价别人的同时,每个学生还可以浏览别的同学对自己的 评价,并及时加以回复。或认真汲取,避免再犯类似错误;或“驳斥”一番,说明自己的初 衷。 大量的阅读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增长,更大的收获是孩子良好的人格形成的完善, 南山学校教师介绍给孩子大量优秀的读物。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自己的价值 观,做人的态度

13、和美好的情感。这些都是人类相互认可的精神品质,书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4.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促进了识读写过程的优化发展4.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促进了识读写过程的优化发展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给学生提供各种方式的阅读资源,提供了更多发展的空间与机会, 促进了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协调发展,让学生跨越式发展成为了可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南山学校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大大提高教学效 益,很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很容易获取更多的表象资料,拓宽视野 完成知识的重组,学生的创造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掘。 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

14、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商讨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 (一)教学模式解决的问题(一)教学模式解决的问题 找到突破识字的“瓶颈” ,使识字(解决“慢” ) 、阅读(解决“少” ) 、习作(解决 “难” )几乎同时起步,得到同步发展。识字,培养兴趣结合电脑键盘操作,边学拼音边 学输入初步阅读,电脑写话进一步在阅读中识字、习作。现代信息技术帮了语文教学, 是两者理想的结合。 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提供了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经验。较好地体现语 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在读中学读、悟写,在写中学写、促读。在此 过程中,学生更爱读写,更能读写,更会读写。 以生为

15、本,以爱为根。影响所及,不仅仅是儿童语文素养的提升,而且是健全人格的形 成,思维的发展,习惯的养成,惠及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评价同步跟上,对激励师生、推动实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从语文学科到英语、数学(二)从语文学科到英语、数学 互联网引进了英语教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活生生的英语。同时,又突破了“课上 听讲、做笔记,课外复习笔记、写作业”的固有学习模式,而是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把教 材放在一边,自己整合主题,展开英语辩论会,让学生自己找单词。激发学生在课外把英语 当成一种娱乐和交流的工具来掌握。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开发出数学计算机随机习题库,使 学生

16、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相应的训练,很好地解决了“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难题,学生 的个别化学习得以实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品德、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学中也得到了运用。音乐课不再局限于 教师的一把琴、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枯燥的音乐理论、无休止的唱 歌和听那些似懂非懂的音乐,而转变为主动参与体验、创造音乐的过程。每个孩子都能在音 乐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的作用(三)教师的作用 开发、整合优势资源,为课程实施奠定物质基础 教师要有熟练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真谛,才能真正意义上进行整合实验。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也加强师资队伍的建 设。 根据学生,找准切入点,形成特色课程 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来 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问题就是学生活动的主题。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综 合实践的活动主题,亲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热情、研究的欲望都会更强烈。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课程实施中,学校里以“超市”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