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消毒技术规范》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5944332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洲猪瘟消毒技术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非洲猪瘟消毒技术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非洲猪瘟消毒技术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非洲猪瘟消毒技术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非洲猪瘟消毒技术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洲猪瘟消毒技术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洲猪瘟消毒技术规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65.020.30B 41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 XXXXXXXX 非洲猪瘟消毒技术规范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1/T XXXXXXXX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焦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许昌建安区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沁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班付国、袁淑萍、刘先敏、闫志玲、刘敏、王群亮、赵雪丽、张芬芬、刘影、王华俊、程果、柴茂、王淑

2、娟、马震原、杨海波、张利平、赵美雪、王英华、朱前磊。5非洲猪瘟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对非洲猪瘟病毒消毒药物、消毒前准备、场地 消毒、设施设备消毒、人员及物品消毒、场区门口消毒、交通路 口消毒、实验室消毒、消毒频率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境内从事饲养,生产、经营动物及其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等可能与非洲猪瘟病毒接触的单位和个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

3、术语和定义。4 病毒抵抗力及消毒药物选择4.1 病毒抵抗力4.1.1 病毒在感染宿主中存活时间家猪和欧亚野猪高度易感,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疣猪和非洲野猪虽可感染,但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病毒在钝缘软蜱属蜱虫、家猪、野猪体内可长期存活。4.1.2 病毒在污染物中存活时间室温下的粪便11天;带血木板70天。4.1.3 病毒在猪源产品中存活时间4 储存的血液18个月,腐烂的血液15周,内脏等各种组织105天,骨髓6个月,有骨头和没有骨头的肉105天,冷藏肉110天,冷冻肉1000天,皮肤/脂肪300天,咸肉182天,干肉300天,熏制和剔骨肉30天,香肠、肉片及干火腿36个月。4.1.4 病

4、毒在环境中存活时间 猪圈及污染地面等环境1个月,土壤190天。4.1.5 病毒在交通及运输工具中存活时间国际航班、火车及轮船等运输工具所产生泔水中的病毒可长期存活。4.2 消毒方法4.2.1 化学消毒4.2.1.1 醛类消毒剂:戊癸甲溴铵溶液作用30 min;4.2.1.2 碱类消毒剂:0.8%的氢氧化钠作用30 min,地面消毒可选用生石灰;4.2.1.3 酚类消毒剂:3%的邻苯基苯酚作用时间30 min;4.2.1.4 含氯消毒剂:含2.3%有效氯的次氯酸盐作用30 min;4.2.1.5 过氧化氧类消毒剂:0.5%新过氧化氢溶液;4.2.1.6 碘化合物类:3%含碘化合物作用时间30 m

5、in;4.2.1.7 酒精类消毒剂:75%乙醇;4.2.1.8 碱类、氯化物和酚化合物:主要用于建筑物、木质结构、水泥表面、车辆和相关设施设备消毒。酒精和碘化物适用于人员消毒。4.2.2 物理消毒病毒56 70 min、 60 20 min、紫外线照射30 min以上及高压灭菌均可杀灭。污染的猪肉产品经70 30 min可杀灭病毒。5 消毒前准备5.1 根据不同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品。5.2 消毒前将车辆、养殖场厂区和办公区、屠宰加工厂、贮 藏等场所的有机物、粪便、饲料、垫料、污物等清洗干净。对于 墙面、地面、饮水器、猪栏、通风口、粪沟、各种用具、车辆可用高压冲洗设备;不适用于冲洗的设备需

6、檫洗干净。5.3 配备喷雾器、火焰喷射枪、移动高压消毒车、消毒防护用具(如防护服、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消毒容器等。6 场地消毒6.1 对圈舍、屠宰加工、贮藏等场所,可采取喷洒方式消毒。消毒药物推荐氢氧化钠,也可使用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6.2 对于场内外和圈舍内外环境、缝隙、巢窝、洞穴等处的蜱虫可釆用喷洒方式消毒,消毒剂可选用有机磷脂类和拟除虫菊酯(如40%辛硫磷浇泼溶液、氰戊菊酯溶液)。6.3 对养殖场区范围内办公地点、饲养人员的宿舍、公共食堂等场所,可采用喷洒戊二醛类消毒剂进行消毒,具体操作可参考所购消毒剂使用说明书。6.4 对感染猪场和周围环境、深埋、焚烧地点以及化制等地点,消毒剂可选

7、用次氯酸盐、氢氧化钠或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地面消毒可用生石灰。6.5 对养殖场(户)的饲料、垫料、粪便等污物及消毒产生的污水、废水,可以用氢氧化钠处理,然后采用深埋、堆积发酵或化制法等无害化方式处理。7 设施设备消毒7.1 对金属设施设备的消毒,可釆取火焰、熏蒸和喷洒等方式消毒。熏蒸可采用福尔马林喷洒可选用戊二醛癸甲溴铵溶 液,必要时连续喷洒以增加浸泡强度。不易消毒的设备可先用消 毒剂(氯酸盐)擦拭干净,后放置在阳光下暴晒消毒,如猪圈内设备(饲槽垫板、电热板、保温箱等)。7.2 对运输和卸运动物的工具、卸运场地、动物排泄物等可釆用次氯酸盐喷洒消毒。8 人员及物品消毒8.1 饲养管理人员可釆取喷

8、雾和淋浴消毒,例如75%乙醇或者戊二醛类等无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无害的消毒剂。喷雾时间以能覆盖全身为宜。8.2 人员手部可能污染非洲猪瘟病毒时,用3%的碘化合物 (枸橼酸碘溶液)浸泡手部,自然晾干,30 min内不接触其他物品。8.3 对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并需重复利用的物品,可采取邻苯基苯酚、碘化合物浸泡或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9 场区门口消毒9.1 入场车辆消毒以覆盖全车为标准。养殖场大门处设置消毒池,消毒池长度以要进入的最大车辆轮胎周长的1.5倍以上为佳并与入口 等宽,消毒水深度至少能淹没到轮毂,池内的消毒液35天需彻 底更换一次(要避免日晒、雨淋和污泥浊水流入池内),车辆经过较多时则提高

9、更换频率,可选用以下消毒剂轮换使用:碱类、酚类消毒剂、过氧化氢类消毒剂,具体操作可参考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另外,需配备喷雾消毒器槭,对进出猪场车辆整体进行喷洒消毒,可选用次氯酸盐。9.2 入场人员须先踩消毒池(可用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或火碱消毒垫,以能淹没过脚踝高度为佳,踏入脚盆前应保持鞋靴清洁,消毒液或者火碱要定期更换),后用消毒液洗手(选用构櫞酸碘溶液等),更换厂区干净的工作服和胶靴,经过专门的消毒通道(喷雾及紫外消毒通道)进入场区。9.3 入场物品消毒方式包括紫外照射30 min60 min及消毒剂喷洒、浸泡、擦拭。根据物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消毒方式,也可以综合消毒处理。10 交通路口消毒对进

10、入猪场之前通过交通路口的运输车辆,特别是运猪车辆的车厢内外都要进行全面的喷洒消毒,消毒剂可选用次氯酸盐。11 实验室消毒11.1 消毒剂推荐用于ASF实验活动的消毒剂包括0.8%氢氧化钠、含2.3%有效氯的次氯酸盐、3%的邻苯基苯酚、3%的碘化合物,作用处理均为30 min。配制好的消毒剂,应保存在带盖的塑料容器中,并在使用后确保盖子拧紧。11.2 样品处理环节消毒11.2.1 样品接收环节的消毒接收样品时,先在外包装四周喷洒消毒剂。如果外包装是纸箱子,则打开纸箱子,露出泡诛箱,然后在纸箱子内侧和泡沬箱 四周全部喷洒消毒剂,作用30 min (为防止喷洒的消毒液干燥,中途再喷洒一次。11.2.

11、2 样品开箱环节的消毒在检测实验室打开样品箱,取出盛装样品的密封袋或者其他容器,放入生物安全柜。在样品箱内侧充分喷洒消毒剂,翻动冰袋,再次喷洒,保证所有角落和内壁均被喷洒消毒剂,不留死角,然后盖上箱盖。若盛装样品的密封袋或者其他容器中有血液溢出,喷雾消毒有效氯浓度应达到5g/L;样品灭活采用60 30 min,水浴灭活。11.2.3 样品处理后的消毒样品处理完毕,用新的干净的密封袋盛装余样,做好标记和密封,外表面喷洒消毒剂。生物安全柜内的物品清理完毕后,对柜壁四周用消毒剂充分喷洒消毒,作用30 min (为防止喷洒的消毒液干燥,中途再喷洒一次)。以上工作结束后在生物安全柜内脱去最外层手套,浸泡

12、于盛放次氯酸盐消毒液的废弃缸中。11.3 剪刀、镊子等可重复使用的物品消毒对于剪刀、镊子等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如果可以浸泡消毒的,则用塑料小金盛装倒上消毒剂进行浸泡处理30 min。不能浸泡的,则喷洒消毒剂作用30min (为防止喷洒的消毒液干燥,中途再喷洒一次)。11.4 生物安全柜消毒11.4.1 使用前紫外灯照射30 min;关闭紫外灯,打开日光灯和风机,用75%乙醇对工作台面和内壁进行擦拭。再等待5 min气流平稳后开始工作。11.4.2 使用时使用过程中如有样品滴状溢出或溢出液体不足1 ml,可简 单用消毒剂擦洗。大量溢出时,保持生物安全柜处于开启状态,在溢出物上覆盖浸有次氯酸盐消毒液

13、的吸水性材料(如纱布)10 min,重复2次,将吸附有溢出物的物品及污染的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一起放置于密闭容器高压灭菌。用75%乙醇消毒剂喷 洒或擦拭安全柜内壁、工作表面及透视窗的内侧。作用30 min 后擦干消毒剂,将擦拭物置于生物危害袋内高压灭菌。11.4.3 使用后实验完成后,生物安全柜需继续运行至少5 min完成“净化”过程。柜内物品使用75%乙醇擦拭后移出高压灭菌。随后用75%乙醇对生物安全柜内壁和台面进行擦拭。等待5 min后,关闭前窗、灯、风机,紫外线照射30 min。11.4.4 日常消毒保持生物安全柜表面清洁和无污染状态。用75%乙醇或其他 合适的消毒剂擦拭内壁和工作台面

14、,若使用漂白剂等腐蚀性消毒 剂,需用无菌水再次擦拭以除去残余消毒剂。定期对工作台下面 区域进行清洁,用过氧化氢消毒剂消毒后,紫外灯照30 min。之后,用坡璃清洁器对前窗坡璃和紫外灯进行清洁(不易消毒彻底部位定期检查更换1IRPA),安全柜严重污染等需要熏蒸的情况下,使用甲醛、过氧化氢熏蒸。11.5 实验室仪器、环境消毒实验完成后对仪器、地面均喷洒消毒,如果出现溢洒情况,则先用吸水纸清除污染物,再喷洒消毒作用30 min(为防止喷洒的消毒液干燥,中途再喷洒一次)。最后对实验室进行整体消毒。11.6 消毒完毕后的清理消毒完毕,水份蒸发,实验台面、内壁等可能会出现白色结晶现象,则用蒸馏水喷洒擦拭清

15、理干净。11.7 实验废弃物处理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弃物、余样等,均需进行无害化处理。最佳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是121高压蒸汽处理20 min。处理完毕,察看高压指示带变色情况,如果变成间隔的黑色条带,则说明此次高压有效,反之则需要重新高压。使用后的移液器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后置于生物安全柜中,紫外灯照射30 min以上。12 其他消毒对病死及扑杀动物的尸体、染疫动物产品,采用深埋法、化制法等无害化处理方式。染疫动物解剖后,对场地及尸体用次氯酸盐彻底消毒后,密封进行无害化处理。13 消毒频率13.1 养殖场厂区、圈舍、屠宰加工厂、无害化处理厂、贮藏等场所每天至少消毒1次;办公区、职工宿舍、餐厅等每周消毒3次15次。13.2 疫点每天消毒3次5次,连续7天,之后每天消毒1次,直至解除封锁;疫区临时消毒站做好出入车辆人员消毒工作,直至解除封锁。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