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 3篇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145944201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后感 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语读后感 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语读后感 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语读后感 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语读后感 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读后感 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后感 3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读后感 3篇论语读后感1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了一下。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着之中。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是中国的立世的历史呢?可见论语是一本应百读、细读的好书。其中灵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学而实习之,不意乐呼,有朋自远方来,不意乐呼,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呼?”这句话的意思是:意思为学习之后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值得高兴么?别人不

2、理解你,而你不生气这不是君子么?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把学习同样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好好学习。而当朋友来到你家里,你也应当非常高兴,该热情款待才成。当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你不能生气,而应该耐心的对别人讲明你的理解,这样你才是个君子。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论语读后感2孔子说过好多的名言有关于友谊的,时间的,孝敬父母的等等。可我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的: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句话让我们知道了做人要懂的仁。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

3、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世界上珍贵的的东西他最平凡可又珍贵,我们要获得它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有品德,它就像大科学家爱迪生说的: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

4、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孔子你是伟大的人物,我要向你学习。论语读后感3在初中的学习中,我已经初步接触到论语:我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读懂了孔子谦虚的态度;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认识了孔子的实事求是;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看到了孔子的乐观今天,当我重新手捧论语开始翻阅它时,读到的又是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点到为止的应答。我也有了更加深入的领悟和感受。我从论语中认识的是一个诲人不倦、多才多艺的孔子,明知其不可而为之、迂阔率性的孔子,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孔子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常见癌症,周游列国的他据说一生有三千弟子。他对学生在教育方面的教导很多都是值得学习的。默而识

5、之,学而不厌,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抱以不满足的心态。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与人歌儿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这体现的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态度。孔子尚能虚心地请教别人,把歌重复唱一遍,自己认真地去学习,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更加要随时随地向别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要为了面子而羞于向别人请教。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柳州分

6、类信息网: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在我们班,这个50多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健将、象棋大师、书法好手,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山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是一个长久、艰苦的过程,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孔子在此勉励冉求知难而进,这样才能得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是孔子的思想。迎难而上,无所畏惧,积极地接受挫折和困难,把挫折和困难当作磨砺自己的机会

7、。在困难中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正如孔子所说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因材施教恐怕是孔子在教育上最大的特点。子路问:闻斯行诸?在这个问题前,孔子对于冉求和仲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冉求办事犹豫畏缩,要多多鼓励他;仲由胆大过人,要抑制约束他。在孔子的弟子问仁的问题时,他对弟子们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孔子还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服务,但是如今,有

8、些教师不去研究自己所面对的学生,他们以为了解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了解学生的共性,课就能讲好。人是有差异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因此一定不能忘记因材施教式的教育,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最适合于他们的教育,这才是最大的公平。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愿意拿着十余条干肉为礼来见孔子的人,孔子都会乐意让他接受教育。这一段中孔子所说的这段话,表明了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论语对于为人处世也谈到了不少观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别人生身上,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读完论语,我不只是单单认识了一个诲人不倦、多才多艺的孔子,明知其不可而为之、迂阔率性的孔子,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更学习到了孔子内在的思想和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