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43981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吸收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原子吸收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原子吸收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原子吸收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原子吸收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子吸收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吸收法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9/25,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参考书: 仪器分析讲义 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子光谱分析,孙汉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9/25,2,岛津AA6800原子吸收光谱仪,2020/9/25,3,2020/9/25,4,2020/9/25,5,第一章. 概述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历史: 1672年,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现象,拉开了光谱学的序幕。 1802年Wollaston按牛顿方法研究太阳光谱,发现一些暗线。 1817年,Fraunhofer研究了太阳暗线,并标出了700余条暗线,称为F

2、raunhofer暗线。但未从理论上解释暗线产生的原因。 之后,Brewster认为是太阳周围原子蒸气对太阳光吸收所致。 1859年和1860年,物理学家Kirchhoff和化学家Bunsen发表论文,不仅解释了暗线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火焰发射光谱的分析应用及观测原子吸收光谱所需的条件。,2020/9/25,6,1900年,planck定律提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物理学得到很大发展,原子吸收与原子常数之间的关系的确立,压力变宽理论的形成,量子理论特别是Einstein量子辐射理论的提出,为原子吸收光谱法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Woodson利用原子吸收原理设计了测汞仪 1955年 澳大利亚物

3、理学家 Walsh A(瓦尔西)发表了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提出了“峰值吸收理论”和“锐线光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关的理论及方法得到广泛发展。 1965年Willis提出N2O-C2H2火焰,使测定元素由30多种70多种,2020/9/25,7,1959年,Lvov 提出石墨炉概念 1968年,Massmann设计了改进型石墨炉,既现在的商品石墨炉,长28mm,内径6.5mm最大升温功率达3kw,最高温度3000。 1974年,Zeeman效应被引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解决了石墨炉测定时高背景吸收的问题。 1969年,Holak将氢化物发生

4、技术引入原子吸收光谱,随着1972 年(R. S. Braman) 将KBH4作为还原剂的引入,可以测定As、Sb、Bi、Ge、Sn、Pb、Te、Se、Hg等元素。 近代自吸收效应作为背景扣除装置引入原子吸收光谱仪,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原子吸收向自动化、智能化分析发展。 近几年,耶拿公司将氙灯作为光源,原子吸收呈现全新的理念 已经成为现代实验室必不可少的常规设备。,2020/9/25,8,二、原子吸收光谱的特点: 优点: 1.选择性高: 光谱干扰极少见。 2.灵敏度高: 火焰法g/mL ng/mL, 无火焰法:10-1010-14 g 3.准确度高: 相对误差,火焰12,采用精密内插法并使仪

5、器保持在好的状态,可达0.x%。无火焰一般在15 4.分析范围广: 1)元素70多个: 含金属、两性元素及非金属元素。 2)含量: 高、中、低。 3)样品状态: 气体、液体、固体。 4)可以进行微量分析: 液体取样量5100L,固体0.0530mg 5.分析速度快 缺点: 1.每种元素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光源。 2.基体复杂时,基体干扰较严重,需要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降低干扰。,2020/9/25,9,2020/9/25,10,三. 应用及有关名词解释 1.应用: (1)元素分析 微量金属元素的首选测定方法, 应用广泛 1)矿物、合金及各种材料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2)水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环境中重金属污

6、染分布规律; 3)水果、蔬菜、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4)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微量元素与健康关系; 5) 各种生物试样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2).有机分析 (3).金属化学形态分析 (4).理论研究,2020/9/25,11,1. 灵敏度 (1)灵敏度(S):指在一定浓度时,测定值(吸光度)的增量(A)与相应的待测元素浓度(或质量)的增量(c或m)的比值: S=dA/dc 或 S=A/c (2)特征浓度(1灵敏度):指对应于1%净吸收(IT IS)/IT=1/100的待测物浓度(cc),或对应于0.0044吸光度的待测元素浓度 Sc=0.0044c/A 单位: g(mL 1%)-1 (3)特征质

7、量 mc=0.0044m/A 单位: g(1%)-1,(二)有关名词,2020/9/25,12,在适当置信度下,能检测出的待测元素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用接近于空白的溶液,经若干次(10-20次)重复测定所得吸光度的标准偏差的3倍求得。 (1)火焰法 cDL=3Sb dc/dA = 3Sb /Sc 或 cDL=3Sb c/A 单位:gmL-1 (2)石墨炉法 mDL=3Sb/Sm= 3Sb m/A Sb:标准偏差 Sc(Sm):待测元素的灵敏度,即工作曲线的斜率。,2.检出极限,2020/9/25,13,3.倒线色散率 倒线色散率 Dd/dx 单位: nm/mm 表示单位宽度范围内通过的光谱宽度

8、值,仪器光学分辨率指标 4.光谱通带(silt): 一定宽度狭缝通过的光谱宽度。 W = D S 其中 W 通带宽度,nm;S 狭缝宽度,mm 5.分辨率: R= /,2020/9/25,14,某仪器的倒线色散率为2.0 nm / mm,若仪器使用的狭缝宽度为0.10mm,则所用的光谱通带度为( ),0.20nm,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钙,对其空白溶液进行10次连续测定,计算得空白溶液吸光度标准偏差为0.0012;同时测得含钙为1.0ug/mL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0.2400,则用此法测定钙的特征浓度和检测极限为 ( ) ( ),1.5102g/mL,1.8102g/mL,2020/9/25,15

9、,第二章:原子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一、光谱项与光谱选择定则:,1.光谱项符号 原子外层电子能级可由四个量子数决定: 单个电子:主量子数 n;角量子数 l;磁量子数 m;自旋量子数 s 原子外层有多个电子时,其运动状态用主量子数 n;总角量子数L;总自旋量子数S;内量子数J 描述;,:外层价电子角量子数的矢量和,(2 L +1)个 L=| l 1+ l2 | , | l 1+ l2 -1|,| l 1 - l2 | 分别用S,P,D,F ,表示: L=0,1,2,3, 例:碳原子,基态的电子层结构(1s)2(2s)2(2p)2, 两个外层2p电子: l 1+ l2 =2; L=2,1,0; S

10、=0 , 1,2020/9/25,16,总自旋量子数 :,;外层价电子自旋量子数的矢量和, (2 S +1)个 S =0 , 1, 2, S 或 = 0, 1/2, 3/2 , S 例:碳原子,基态的电子层结构(1s)2(2s) 2(2p) 2 , 两个外层2p电子: S =0 , 1 ; 3个不同值; L与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裂分产生(2 S +1)个能级; 这就是原子光谱产生光谱多重线的原因,用 M 表示,称为谱线的多重性;,内量子数 : 内量子数J取决于总角量子数L和总自旋量子数S的矢量和: J = (L + S), (L + S 1), (L S) 若 L S ; 其数值共(2 S

11、+1)个; 若 L S ; 其数值共(2 L +1)个 例:L=2,S=1,则 J 有三个值,J = 3,2,1; L=0,S=1/2;则 J 仅有一个值 1/2; J 值称光谱支项;,2020/9/25,17,原子的能级通常用光谱项符号表示: n:主量子数;S:谱线多重性符号; L:总角量子数; J :内量子数,跃迁的原则(选择定则): 1)主量子数变化为整数包括0 2)总角量子数为 L= 1; 3)内量子数变化 J=0,1,而J=0时J=0不成立 4)总自旋量子数S=0及不同多重态之间跃迁禁阻。,2020/9/25,18,元素的光谱线系常用能级图来表示。最上面的是光谱项符号;最下面的横线表

12、示基态;上面的表示激发态; 可以产生的跃迁用线连接; 线系:由各种高能级跃迁到同一低能级时发射的一系列光谱线;,10.3.1,2020/9/25,19,二、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1.原子的能级与跃迁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 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吸收光谱 激发态基态 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 产生共振发射线(也简称共振线) 发射光谱 基态第二或更高激发态,以无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第一激发态,再跃迁回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 荧光光谱 同上,在返回第一激发态时,发生体系间跨越,再回基态,发 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 磷光光谱,2020/9/25,20,2.元素的特征谱线,(1)

13、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 基态第一激发态跃迁吸收能量不同 具有特征性。 (2)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由基态到第一激发态间的跃迁称为共振跃迁。 (3)利用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可以进行定 量分析,2020/9/25,21,三、谱线宽度及变宽因素: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吸收线。 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辐射光照射时,获得一峰形吸收(具有一定宽度)。 由:It=I0 e-Kvb , 透射光强度 It和吸收系数及辐射频率有关。 以Kv与 作图:,表征吸收线轮廓(峰)的参数: 中心频率0(峰值频率) :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

14、率; 中心波长:(nm) 半 宽 度:0,2020/9/25,22,1.自然宽度: N约 10-5nm 2.多普勒变宽(也称温度变宽或热变宽): 由于发光粒子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主要是由于发光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只有在观测方向的速度分量才对D有贡献,若运动的发光粒子背离观测者,其频率就较静止的发光粒子的频率低,反之则高,观测到的是许多频率略有不同的光,谱线总的宽度就增加。粒子是无规则热运动,在观察方向,其运动符合Gauss分布。 约103nm,2020/9/25,23,3、压力变宽(劳伦兹变宽,共振变宽)L ,也称碰撞变宽,由于原子相互碰撞使能量发生稍微变化。 劳伦兹(Lorentz

15、)变宽: 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随原子区压力增加而增大。 共振变宽(赫鲁兹马克(Holtsmark)变宽): 同种原子碰撞。浓度高时起作用,在原子吸收中可忽略 R= 4.48403f c c 待测原子的浓度,2020/9/25,24,4、自吸变宽 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灯电流越大,自吸现象越严重。 5、场致变宽 外界电场、带电粒子、离子形成的电场及磁场的作用使谱线变宽的现象;影响较小; 强电场时产生Stark效应,主要在发射光谱中; 有磁场存在时产生Zeeman效应,使谱线分裂而产生变宽, 在一般分析条件下VD为主。 谱线总轮廓为: (Voist轮廓

16、),2020/9/25,25,四、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1.积分吸收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nm。而原子吸收线半宽度:10-3nm。如图:,若用一般光源照射时,吸收光的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 由色散理论可得积分吸收为:,2020/9/25,26,讨论:,如果将公式左边求出,即谱线下所围面积测量出(积分吸收)。即可得到单位体积原子蒸气中吸收辐射的基态原子数N0。,这是一种绝对测量方法,现在的分光装置无法实现。 (=10-3,若取600nm,单色器分辨率R=/=6105 ) 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难题! 能否提供共振辐射(锐线光源),测定峰值吸收?,2020/9/25,27,2.峰值吸收,将 I=I0e-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