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学力水平检测(提高卷)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江苏专版)

上传人:大** 文档编号:145943906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学力水平检测(提高卷)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江苏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学力水平检测(提高卷)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江苏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学力水平检测(提高卷)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江苏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学力水平检测(提高卷)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江苏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学力水平检测(提高卷)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江苏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学力水平检测(提高卷)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江苏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学力水平检测(提高卷)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江苏专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六年级语文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9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中,每一组都有一项是错误的,请把它选出来。(3分)(1)A.渲染(xun) B.蒙古包(mn) C.沉着(zho) D.瞻仰(zhn) ()(2)A.苔藓(xin) B.俨然(yn) C.狞笑(nn) D.恩赐(c)()(3)A.屹立(y) B.驰骋(chn) C.骤然(zhu) D.瘦削(xio)()2.下列词语的书写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衣裳马蹄彦语颓然汹涌澎湃B.日冠 沸腾 外宾 汇集 斩钉截铁C.旗帜 冰棍 干躁 抵御 威风凛凛D.呻吟 豁开

2、琴键 郑重 跌跌撞撞3.“差”是多音字,在词语“参差”中应读()。(3分)A.chB.chC.cD.chi4.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月别枝惊鹊(飞离树枝)B.路转溪头忽见(同“现”,是出现的意思)C.两山排闼送青来(推开门)D.南朝四百八十寺(虚指,形容寺院很多)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亮亮一边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一边偷偷地摆弄着玩具。B.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粉身碎骨,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C.老师发满分的考卷,读到我的名字,我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D.我们要了解文中人物及其所做的事,这样复述时就不会出现囫

3、囵吞枣的现象了。6.对于下面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4分)(1)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2)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4)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A.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B.排比夸张比喻拟人C.比喻排比拟人夸张 D.拟人比喻排比夸张二、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一处标点,三个错别字,两处语病)(6分)“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化益智项目。节目播出时,人们守

4、在电视机前享受精神的胜宴。赛手们精采的表现,展示了个人古典文化的修养,也彰显了古诗词的魅力。通过这样的节目,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一定要传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1.名句默写。(4分)(1)绿树村边合,。(2)鞠躬尽瘁,。(3)无情未必真豪杰,。(4)位卑未敢。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1)丁香结中,作者从形状、香味三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丁香花,并由此展开联想。“结”在文中指的是 。(2)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都描写了盛大的场面,课文在描写这些场面时,都运用了的方法。(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5、善哉乎鼓琴,。”(4)“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句中“昏沉的夜”暗喻。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林海(节选)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这里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描绘出这么多的绿色来呢!大兴安岭上千

6、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大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1.短文从作者进入原始森林的感受写起,依次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的特点以及

7、由这些景物所产生的联想。(3分)2.下面词语中,不是大兴安岭“岭”的特点的词语是()。(2分)A.温柔B.连绵不断C.形态各异D.盛气凌人3.品读第2自然段中描写“绿”的语句,我想起了描写绿颜色的四字词语、等。(2分)4.品读画线的句子,我发现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者首先赋予大兴安岭以美女的思想行为“”,接着把青松比作,把白桦比作,把比作绣花鞋。作者把大兴安岭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活灵活现的美感。(6分)5.这篇短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色?请结合短文试着进行评价。(4分) 五、欣赏下面的漫画加油站,完成练习。(4分)1.图画中是个加油站,但加油箱里面却不是油,而是堆积的。意在警示人们,

8、现在人类的资源消耗非常巨大,。(2分)2.在理解漫画寓意的基础上,请为漫画配上一条宣传语。(2分) 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14分)父亲的“名片”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A言罢,还恭恭敬敬给人家递上一支烟。上学后,我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当那位戴着“瓶底”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晃下来:“您就是他父亲?不像不像!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把您的脸都丢尽了,打架、逃学、剪女孩

9、的头发。”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小学升初中我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全届第一,参加竞赛获二等奖。“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自豪的“名片”了,B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接过别人递过来的一支烟了。1.“当那位戴着瓶底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晃下来。”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句中的“瓶底”指的是。(2分)2

10、.题目中加引号的“名片”指的是。(3分)3.“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这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2分)4.短文通过对“我”成长过程中父亲情感变化的描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和“我”对父亲的。(4分)5.品读文中画线的两处语句,比较辨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分)A.这两处采用前后照应的写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B.这两处采用对比的写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C.这两处采用了说明的写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七、妙笔生花。(30分)读了父亲的“名片”这篇短文,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原来儿女的

11、好坏代表着父母的脸面是父母的“名片”。我们要为父母、为所有爱我们的人,也为我们自己做一张美丽的“名片”。请你回忆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以“的名片”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1.(1)C(2)A(3)D2.D3.C4.A5.C6.D二、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文化益智目。节目播出时,人们守在电视机前享受精神的宴。赛手们精的表现,展示了个人古典文化的修养,也彰显了古诗词的魅力。这样的节目,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一定要优秀传统文化。三、1.(1)青山郭外斜(2)死而后已(3)怜子如何不丈夫(4)忘忧国2.(1)颜色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2)点面结合(3)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4)当时黑暗的社会四、1.岭林花2.D3.一碧千里翠色欲流4.拟人比喻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衫裙野花5.作者巧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大兴安岭的美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如:巧用对比突出温柔美。作者拿秦岭的险峻、盛气凌人和大兴安岭进行比较,突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可爱。五、1.一根根木头如果再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迟早有一天地球的资源会消耗殆尽2.示例:合理利用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六、1.比喻眼镜2.“我”的表现3.承上启下4.期望理解5.B七、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