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937955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7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点呈现】,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理解: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 3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5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6运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运用: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点30: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考点31:

2、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 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如:人与自然; 经济与资源、环境; 教育与经济;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如:教育(教和学) 经济(生产和消费) 国家制度(民主和专政),考点31: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关键词:吸引、联结、依赖、依存、贯通、渗透、包含、转化、联系、和谐、

3、相同点等),哲学所讲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注意,生活中所说的“斗争”,(关键词:排斥、对立、斗争、分离、不同、差异、相反、区别等。),考点31: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内在联系 同一以对立和差别为前提;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试一试:,下列蕴含了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1、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3、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4、物或损之而益,或

4、益之而损,探究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材料一: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二: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问题1:(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共同说明了什么?,材料一反映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材料二反映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 共同说明了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即矛盾具有同一性。,问题2: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以上说法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

5、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为什么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朋友、老师,也往往是与自己矛盾最多的人?,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正因为亲人、朋友、老师与自己处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之中,所以才会有对立。,判断:14 选择:1、2,自主检测,复习巩固:,1、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2、矛盾的同一性包括哪两种情形?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有何联系?,考点3

6、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含义:,(1)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方法论:, 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区别不同事物),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区别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区别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表现:,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含义:,

7、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意义? (2)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点 36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互相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抽象的水果是不存在的”说明什么

8、哲学道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判断:57 选择:37,自主检测,探究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问题1: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神州大地的最强音。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追求无差别的世界。”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此观点是错误的。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

9、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并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要消除矛盾,而是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2: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你能说出几个蕴涵或违背这一哲理的成语、俗语吗?,蕴涵这一哲理的: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等。 违背这一哲理的:千篇一律、一刀切、火上浇油、张冠李戴、抱薪救火等。,问题3:六国时,赵人公孙龙善辩。据说,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着就连马一

10、起过去了。公孙龙的论断有无合理性?从哲学角度看它错在什么地方?,(1)有合理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我们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历史的统一。公孙龙的论断看到了白马与马的区别(个性)。 (2) “白马非马论” 只看到二者的区别而没看到联系,夸大了白马的个性,而否认白马作为马的共性,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联系。,温故知新,1、什么是矛盾普遍性?有何指导意义? 2、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具体表现有哪些?有何指导意义? 3、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考点3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1)主次矛盾的含义

11、,(2)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对事物发展起 的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对事物发展 的矛盾。,支配地位,决定作用,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1)主次矛盾的含义,次要矛盾,(2)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3)方法论要求,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探究三:主次矛盾 材料: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蓝图,备受各界瞩目。未来五年间,中国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把保障和改善民

12、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推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的多项政策措施“破茧”,从而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 问题1:我国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抓主要矛盾这一哲学道理。,问题2: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为什么在注重经济质量提高的同时,还要推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问题的解决?,主次矛盾相

13、互影响、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因此在注重经济质量提高的同时,还要推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问题的解决。,考点34: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是指在事物内部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着重把握把握矛盾 的主要方面,看主流。 也不能忽

14、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对立:,统一,(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3)方法论要求,二者相互区别、相互排斥,探究四:矛盾的主次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 大。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购物交易等。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的网吧违规违法吸引未成年人进入,有的网吧甚至提供含有赌博、色情、庸俗等不健康内容的网络产品,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互联网的认识。面对不健康的网络内容,我们该怎么办?,(1)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互联网在

15、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是其主要方面。 (2)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在抓主流的同时,不可忽视支流。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尤其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危害,国家应加强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青少年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小明的身体很健康,但偶尔也会头痛。,要想解决小明的头痛,关键是保证充足的睡眠。,党内绝大部分党员是廉洁的,但总有少数腐败分子。,党风廉政建设重在建立一整套反腐机制。,在当前招生形势下,推进龙中

16、的发展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龙中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很好,但也面临着生源问题等困境。,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主要矛盾,(关键词: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当务之急注重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关键词: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势注重看问题、评价问题),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考点35、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方 法 论,复杂事物,既看主要矛盾,一种矛盾,既看主要方面,又看次要方面,两点论,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重点论,统 一,两点是 有重点 的两点,重点是 两点中 的重点,又看次要矛盾,反,对,一点论,反,对,均衡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