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提升卷语文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5937738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提升卷语文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提升卷语文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提升卷语文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提升卷语文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提升卷语文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提升卷语文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提升卷语文试题(一) Word版含解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模拟预测卷&提升卷语文试题(一)本试卷共5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

2、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

3、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

4、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

5、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

6、它既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也能表达中国文化。B. “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决定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这一传统。C. 欣赏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有利于中国古人养成一股“浩然之气”。D. 从现代意义角度看,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多表现为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林逋的典故,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B. 中国古代曾用松、竹、梅所具有的内在风骨品评人物、鉴赏书画,后来这种风骨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C

7、. 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这一观点。D.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本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其内在品格的欣赏。B. 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C. 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D. 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

8、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答案】1. B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B项,“决定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这一传统”理解错误,原文第一段“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强调有关系,并没有说起决定作用,夸大事实。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理解错误,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先分析中国文人喜爱松竹梅的原因,然后分析这类自然事物所代表的中国文化风骨,接着阐释中国现代社会对风骨的继承与发展。故选D。

9、【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中国人喜爱松、竹、梅,本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理解错误,由原文第四节“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可知,是“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而非“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C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和“风骨特点内涵”的关系理解错误,由原文第六节“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可知,“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特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的内涵,不存在谁

10、决定谁的问题。D项,“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七节“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可知,对松竹梅进行革命精神的新的阐释,并不代表一定要对所有的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都要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以偏概全。故选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

11、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材料一:瑞典皇家科学院3日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弗朗西丝阿诺德和乔治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格雷戈里温特,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于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据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介绍,今年获奖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对蛋白质演化的控制,获奖者利用了遗传变异和选择,开发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阿诺德在1990年左右就提出了新理论,1993年完成了首个酶

12、的定向演化实验。现在已能用于开发新的催化剂。基于她的成果,人们可以通过更环保的方式来制造化学物质,比如生产药物和可再生能源等。史密斯在1985年研发出一种名为噬菌体展示的新技术,并将这一技术用于抗体的定向演化,以制造出新药物。基于这种新技术开发的第一批药已在2002年获得相关批准,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共约100万美元,其中阿诺德获得一半,另一半由另外两位科学家分享。(摘编自新华网美英科学家分享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材料二: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当然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但是,对于化学的研究又并非只是局限于化学之道,而是可以用其

13、他方式和技术来研究,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就是如此。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今年的化学奖得主受到进化力量的启发。阿诺德在1993年进行了第一次酶的定向进化,此后,她改进了常规方法。因此,阿诺德被誉为“定向进化”方法的先驱。史密斯和温特爵士则是在“多肽和抗体噬菌体展示技术”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把生物的定向进化方式用于解决化学之道只是“非常道”之一,更大的“非常道”是阿诺德本人甚至既不沾边生物,又与化学扯不上关系。她以前大学本科专业是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只是在上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才转向蛋白质工程研究。在生物与化学交叉学科领域,阿诺德还另辟蹊径,利用定向进化的方法研究蛋白质,从而获得按“常道”难以获得的成

14、果。当然,从“道可道”的角度看,诺贝尔化学奖还是以化学的内容和化学家为主,从1901年至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了110次,获奖者达180位,除去以上的生物、物理和数学抢夺化学奖外,大部分还是化学内容和化学家获奖。(摘编自北京青年报2018诺贝尔化学奖的道可道与非常道)材料三:“原来在实验室改变基因是个缓慢的过程,自从有了阿诺德的酶类定向进化技术,只需几小时就可以在试管里面实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研究员周佳海告诉记者。据介绍,阿诺德发展了这一技术,她大胆地改变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条件,这样基因在扩增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随机突变,从而改变了氨基酸,蛋白质也就改变了。这就相当于在实验室里可以人工

15、快速地进化蛋白质。这一工作有何意义呢?“就拿洗衣粉来说,以前去除污渍的蛋白酶,活性比较低,可能需要在热水下使用,现在催化效率提高了,只需少量就可以发挥作用,而且在冷水条件下就可以了。”周佳海说,对于化学家来说,借助这一技术,不仅可以使用新的酶催化剂,在实验室快速合成蛋白质,而且还可以“无中生有”地生物催化形成碳硅键、碳硼键,来实现之前地球上并不存在的反应。过去,很多生物体内的天然催化剂难以进入工业应用,定向进化技术通过改变其活性、热稳定性、有机溶剂耐受性使其可以广泛使用。(摘编自解放日报用化学的办法解开生物学难题)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材料一为一则简讯,因而具有篇幅简短,专业性强的特点。B. 阿诺德被誉为“定向进化”方法的先驱,这与她不断改进常规研究方法不无关系。C. 利用酶类定向进化技术开发的第一批药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D. 酶类定向进化技术,提高了基因改变的效率,优化了生物体内天然催化剂的应用。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共同特点是都利用遗传变异和选择,开发出人类需要的蛋白质。B. 交叉学科不仅会带来新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而且会带来学科的广阔发展和巨大成就。C. 科学家要取得难以获得的成果,就需要找到适合的研究方向,并改进常规方法,用其他方式和技术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