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9.19)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45936824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9.19)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9.19)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9.19)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9.19)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9.19)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9.19)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试题(9.19) Word版含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周练语文周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中华文化,不断探究中华文化精神。研究中华文化,就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板块、各民族群体都为中华文化发展增添了不同的文化要素。以史诗为例,中原文化由于受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史诗和神话传说得不到完整记载,散落成为“碎金”状态,以致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史诗”。但是,如果把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计算进来,

2、中国就是史诗的富国和强国。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史诗,有六十万行以上;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也有十几万、二十万行。南方和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民族起源史诗、民族迁徙史诗,数量达几百种之多。因此,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要从整体上考察中华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也要善于从整体上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既呈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品格,也有自大封闭导致落后的遗憾。汉唐时代,中国具有一流的综合国力和文化实力,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朝大规模汲取外来音乐,“南海舶”“西域舶”和日本“遣唐使”的船队络绎不绝。这种开放带来的繁华,使得中国人以汉为名,叫作“汉

3、人”;以唐为字,叫作“唐人街”。然而,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北京进贡自鸣钟、世界地图时,明史神宗本纪中只记一句话:“大西洋利玛窦进方物。”万历皇帝只把自鸣钟看作洋玩意儿,把世界地图绣成壁画来欣赏。当时的统治者只知享受西方文明却不思吸收借鉴西方文明,导致潜在的取法西方发展科技和工业的契机无声无息地滑走了。到了18世纪,尽管清朝乾隆时期四库全书以乾嘉考据学的功力展示了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学术文化史,但可惜当时的体制不能使科学研究与创造发明相结合,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依然浪掷于以八股求利禄之中,无法开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历史一再证明:开放包容则兴,自大封闭则衰。正是在近代付出惨重代价后,中国人

4、的精神在压抑中爆发、在挫折中提升,终于迎来中华文化的新发展,也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精致的瓷碟只能培育出绿豆芽,广阔的大地才能生长出参天大树。学术研究也是如此。为此,有必要提倡“五学法门”,即眼学、耳学、手学、脚学、心学。所谓“脚学”,就是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注重田野调查,以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就算研究中国传统文学,我们也要用好“脚学”,通过田野调查形成“文学地理学”。这种方法接地气,可以形成文学与地理关系上的“七巧板效应”。通过田野调查,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的少数民族史诗属于草原史诗、高原史诗、山地史诗,因而不

5、同于古希腊的海洋城邦史诗、印度的热带雨林史诗。(摘编自杨义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数民族的大量文学作品,给整个中华文化增添了光彩,各民族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B由于受到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言论的影响,中原文化没有了产生史诗和神话传说的土壤。C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朝大规模汲取外来音乐,体现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未来的文化品格。D文中提到的“七巧板效应”是指通过田野调查,可以发现文学与地理的关系,了解中华文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指出研究中华文化、探究中华文化精神的意义,然后分角度阐发如何加以研究和探究

6、。B文章在论述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时,运用大量材料增强了说服力,并运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C文章引用明史神宗本纪和四库全书中的内容,论证了自大封闭会导致落后的观点。D文章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利用好“脚学”对区分少数民族史诗与希腊、印度史诗有着重要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黑格尔对中华文化存在片面、错误的解读,所以他才得出了“中国没有史诗”的结论。B明朝统治者只知享受西方文明却不思借鉴,使中国错失了取法西方发展科技和工业的契机。C清朝乾隆时期注重八股取士,忽视学术文化研究,导致中国无法开启自己的工业化进程。D用好“脚学”,注重田野调查,就会产生积极效应,使中国传统文学研究出现繁

7、荣景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4-9小题。彭越,昌邑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斩,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汉二年,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拜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

8、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南走,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十年秋,陈稀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至郑, 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 愿处故昌邑

9、。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选自史记彭越列传注青衣:县名。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 略:掠夺 B使将将兵诣邯郸 诣:拜访C太仆亡走汉 亡:逃亡 D遂夷越宗族,国除 除:废除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是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B“汉二年”不是年号纪年法。中国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如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琵琶行中的“元和十年”都是年号纪年法。C“高祖

10、”是庙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称呼的名号。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D“太仆”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它和丞相、太师、尚书、门下省、中书省等都是官职名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泽中的一百多个年轻人聚焦在一起,前去追随彭越,并且请求彭越做他们的首领,彭越开始拒绝了他们,还说不愿和他们一起干。B第二天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大家都觉得是个小事情,可是彭越命令校长杀掉了这个人,并设置土坛,用其人头祭祀。C汉五年,彭越又攻下昌邑旁二十多座城,得到大量粮食供给汉王。最后汉王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D彭越对着吕后哭泣,

11、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吕后却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皇上诛杀了彭越并灭其家族。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B.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C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D.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臣,君主时代的官吏,也指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有时还可以表示谦卑时自称。B. 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各国都

12、设相,称相国、相邦,为百官之长。C廷尉,位列三公,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事宜。D.夷,古代一人犯死罪而杀灭其亲属的刑罚制度,通常犯谋反罪的人会受此刑罚。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彭越为人冷静,富有管理才能。陈胜起义,少年劝他效仿,他没有此想法,成为首领后,他明确命令坚定执行,确立了威信。B.彭越助汉灭楚,立下汗马功劳。在楚汉之争中,彭越帮助刘邦攻楚,曾截断过楚国粮道,还攻下很多城池,最后被封为梁王。C.彭越拒绝出兵,引来高祖责备。汉高祖率兵讨伐陈稀,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领带军队到邯郸,高祖派人责备他。D.彭越坚持己见,未听造反

13、建议。彭越害怕高祖怪罪,本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建议他发兵反叛,可彭越并未听从。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鸂鶒( x ch):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一种树。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

14、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B.颌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的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C.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诗人却着墨于静,于是静中有动,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此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1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

15、情趣。B尾联通过描写山翁的神态、动作、心理,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C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场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被 地推上了前台,却以意想不到的成长速度发挥作用。自2月开启“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授课以后,截止5月11日,中小学国家网络云平台访问次数达20.73亿,浏览人数达17.11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也大幅跃升,一举进入全国卫视关注度前十名。目前,已有近4成学生线下复课,随着复课的人数越来越多,步子越来越大,线上教育是否可以功成身退、 ?答案是 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5月14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