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931330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前言近几年来,公司人才强企、科技兴企战略和国际优先发展战略逐步实施;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工程建设齐头并进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公司已进入了一个规范化运作、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公司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等方面都达到历史新高。但我们不能不看到,随着公司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逐渐增多,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职责和任务也更加艰巨,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政策措施,下大气力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保证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对于维护公司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

2、实意义。一、 专项研究背景简介针对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增强维权工作的针对性,公司工会围绕利益格局调整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的实际,组织力量,采用进项目入户、问卷调查、职工生活状况大调查、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就工会法、劳动法贯彻落实情况、企业改革中职工权益保障情况、职工素质状况、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职工生活状况、职工队伍稳定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摸清职工的思想动态和部分权益被侵犯的现象,找准了维权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二、 专项研究内容(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部分职工长期下岗放假,家庭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一是部分单位工程任务不足,职

3、工不能全部上岗;二是部分职工疾病缠身,身体状况不佳,适应不了外包工地的工作和生活,被动下岗放假;三是部分家庭负担较重,或有特殊情况,脱离不开,无法到外包工地工作;四是地域条件落后,就业渠道有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五是没有专业技术特长,就业面狭窄,缺少市场竞争力。以上五种情况制约着职工上岗就业,导致部分职工家庭的困难状况长期得不到缓解和改善。(二)职工工资问题由于受经济危机和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各单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单位工程存量较少或基本无工程可干或因经营不善,存在部分拖欠职工工资现象,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职工工资收入增长不快。(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保关系还

4、需进一步理顺(四)安全生产和职工劳动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一部分单位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安全设施建设和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五)部分单位劳动用工不规范,劳动争议解决渠道不畅。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等等。二、研究成果 (一)搭建协调劳动关系的平台。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三方主体协商、工会积极运作、有关各方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的协调劳动关系格局。(二)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认真贯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发挥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劳动争议信息员、劳动争议上报制度,

5、职工群体性事件应急制度,及时有效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三)畅通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畅通职工群众的参与渠道,使职工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表达,使各项政策更加符合职工的利益和要求。(四)各级党委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认真听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大事项的意见和建议,为工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撑腰鼓劲。各级工会要依法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增强工会团结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依法组织和代表职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五)注重调查研究,增强维权工作的针对性工会承担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好这项工作,就要调查研究,增强维权工作的针对性。要围绕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的实际

6、,组织力量,就工会法、劳动法贯彻落实情况、企业改制中职工权益保障情况、职工素质状况、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职工生活状况、职工队伍稳定等进行调查研究,摸清职工的思想动态和部分权益被侵犯的现象,找准维权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六)注重源头参与,增强维权工作的权威性工会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源头参与尤为重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会议,积极参与企业对职工群众上访事件的处置,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有关政策制定,同时就厂务公开、集体合同、帮扶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这些工作的领导。(七)注重制度建设,增强维权工作的规范性根据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权力和上级工会有关文件政策,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注重加强维权制度

7、建设,增强了维权工作的规范性。一是积极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努力协调劳动关系。二是健全职代会制度,全力维护职工民主权利。(八)注重多办实事,增强维权工作的实效性把下岗职工再就业作为维权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多渠道加强职工培训,积极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二是积极实施送温暖工程。三是大力开展困难职工子女“金秋助学”活动四、专项研究成果推广 保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事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保持企业职工队伍稳定和企业和谐发展的现实要求。加强工会维权工作,切实把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继续抓好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切实关心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工会、人力资源等部门及各单位要继续贯彻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在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开展再就业培训、完善再就业服务、支持失业职工自谋职业、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并健全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改制企业职工遗留问题。特别是在企业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兼顾困难职工的经济利益,对实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关心困难职工、困难劳模的生产生活,继续开展帮困送温暖活动,扩大救助覆盖面,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大

9、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重解决企业增效职工不增资问题,逐步提高企业职工收入水平。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障关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适当提高保障水平,让更多的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单位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以及薄弱环节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加大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监督力度,依法处理职工伤亡事故。

10、要督促各单位、项目部,必须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加强职工安全培训,及时淘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不断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搞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 四是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加大劳动和社会保障监督力度。健全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加强监督监察力量,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和切实履行劳动合同,严肃查处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做法。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每年要组织开展一次以规范劳动用工和工资待遇、落实劳动安全措施为重点,以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的监督监察行动,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五是加强职工

11、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要加强对职工理想信念、形势政策和法制纪律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大对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宣传力度,在全公司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活动,开展“首席技术能手”“创新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六是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坚持和深化“党建带工建”的

12、工作思路,最广泛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努力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要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会社会化维权机制、合同化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市场化促进再就业服务机制。要学习借鉴其他工会社会化维权工作经验,建立职工维权平台,使工会维权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七是要明确工会维权的具体责任。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但工会组织不是执法部门,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没有直接的裁决权,只能起到协调督促作用,至于做到什么程度,承担多大的具体责任都没有特别有利的措施保证。工会维权只是处于道义和感情上的维权,没有特别具体的维权职责,更缺乏有效地维权手段。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维权工作的新路子,切实明确工会维权的具体责任,使维权工作进一步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