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5925689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号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 一)(课程代码00529)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 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3.涂写部分、画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认为“给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的理论家是A.德谟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贺拉斯2.强调“艺术无功利,“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观念是A.实用说B.独

2、立说C.表现说D.再现说3.认为诗有字面意义、譬喻意义、道德意义和奥秘意义的是A.歌德B。席勒C.康德D.但丁4.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层面说的是A. 英加登B.索绪尔C.伊瑟尔D.韦勒克5. 意使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的源头可上溯至A孟子B.庄子C诗格D.诗式6某种类型化倾向的 “扁平人物”又称为A.原型人物B.典型人物c.单色人物D.圆整人物7.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A.诗歌B.戏剧C.散文D.小说8.“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说这句话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康德D.黑格

3、尔9.故事中事件、情节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是A.人物B.语言C.动作D.声音10.胡应麟明确地指出,水浒传的艺术价值就在那些“游词余韵,神情寄寓处,即叙述语言所表现出来的A.科学性B.哲理性C.思想性D.艺术性11.首次对“审美的情感”做出阐释的是A.苏珊.朗格B.克莱夫.贝尔C.歌德D.黑格尔12.“文已尽而意有余” ,强调的是文学风格审美构成中的A.气势B.氛围C.文采D.韵味13.清代诗人张问陶的诗句“诗中无我不如删,万卷堆床亦等闲”,强调的是文学风格的A.独创性B.稳定性C.多样性D.模糊性14.对话语体主要用于A.诗歌B.小说C.戏剧文学D.散文15.“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

4、响起。”陆机文赋中的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灵感的A.突发性B.迷狂性C.创造性D.自由性16.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的目的在文艺理论中被称为A.创作冲动B.艺术直觉C.创作动机D.艺术情感17.文学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的A.物质生活的需要B.日常实用的需要C.现实生存的需要D.精神生活的需要18.审美心理结构的集体层面显示出公共性与独特性B.普遍性与偏爱性C.公共性与沟通性D.独特性与偏爱性19.把中国新文化运动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人是A.胡适B.鲁迅C.梁启超D.王国维20.在西方文学史上,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A.存在主义B.象征主义C.荒诞派D.新小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21. 文学文本的层面包括A.文学语言组织B.文学形象系统C.文学意蕴世界D.社会经验系统E.科学文化系统22.叙事时间中的时距有A.省略B.概略C.场景D.减缓E.停顿23.文学风格的主要特征包括A.独创性B.稳定性C.含混性D.神秘性E.多样性24.音律的基本类型有双声、叠韵以及A.双关B.叠音C.叠字D.平仄E.押韵25.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与风格表现为A.打破了各种文化形式的界限B.放弃了对深度意义的追求C.历史意识的丧失D.主体的零散化E.文本的拼贴、并置第二部分 非选

6、择题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27每小题3分, 28小题4分,共10分.26.第二人称叙述27.文学传播28.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 共25分。29.文学语言组织有哪些基本层面?30.叙事的意义是什么?31.文学的语体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2. 产生共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3.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影响与促进的交流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35小题每小题10分,36小题15分,共35分。34.关于抒情的本质,都有哪些理论?35.结合实例谈谈艺术综合和艺术简化。36.结合下列作品,阐述篇法的“起、承、转、合”

7、。附:唐代诗人卢纶的(送李端):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0052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C2. B3. D4. A5.B6. C7. D8. B9. A10.D11. B12.D13. A14. C15. A16. C17. D18. C19. A20. 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 ABC22. ABCDE23. ABE4. BCDE25. ABCDE三、名

8、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27小题每小题3分,28小题4分,共10分。26.第二人称叙述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进行的叙述。(3分)27.文学传播是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2分)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1分)28.“有我之境”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2分)“无我之境”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2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9.(1)语音层面,指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2)文法层面,指“作文”

9、和“作诗”之“法,即文学创作的法则,主要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2分)(3)辞格层面,指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1分)30. (1) 叙事既是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又是作者自己的认识体验: (2分)(2)叙事意味着对外部世界的关心,是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理解和解释,同时这种体验、理解和解释又在叙事行为中,通过叙事语言组织,被构造成一个艺术整体。(3分)31. (1)包括规范语体和自由语体两种类型。(1分)(2)规范语体是在文学的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既对创作有所制约,也带来了便利。(2分)(3)自由语体是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2分)

10、32. (1)人性情感的相通性。喜怒哀乐,人皆有之。亲子之情、异性之爱、朋友之谊、祖国之恋、故乡之思、童年之忆等,都是相通的人性情感形式。(3分) (2)审美体验的共同性。人类的审美知觉与感受能力有相同的面。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读者对美的事物与形式也会产生相似的“共同美感.(2分)33. (1)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并不是孤立发生的,它总是出现在各民族政治、经济交流的同时或之后。(2 分)(2)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社会关系愈是相似,它们的文学愈能相互影响。(2分)(3)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不总是表现为对等的作用关系。 (1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35小题每小题

11、10分,36小题15分,共35分。34. (1)打发情感即表现情感。认为艺术与情感密切相关,艺术是情感的宜泄或展示。(2分)(2)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认为艺术只是“传达情感而非“表现”情感,而且传达必须借助某种外在符号。(2分) (3)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认为抒发情感就是“转移”情感或“投射”情感,即把主观的情感投射于物,形成情感的“物态化”。(2 分)评分参考以上各点回答正确给6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均给分。另视论述情况酌情给14分、35. (1) 艺术综合就是对各种材料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鲁迅说他的小说人物的原型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这就是艺术综合。(3分)(2

12、)艺术简化就是对所写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将其特征勾勒出来。红楼梦写林黛 玉的心理活动往往极为详尽,而写其外貌则极为概括,这就是艺术简化手法的表现。(3分)评分参考以上各点回答正确给6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均给分。另视举例情况酌情给14分。36. (1)篇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3分)(2)这里的起、承、转、合,实际上指的是整个语篇的语言结构规律,(3分)(3)送李端的第联为“起联”,上句点出时令为冬季, 地点是故乡,次句交代伤离别题旨,第二联为“承联”,承接第联,上句指行者, 下句指送者,传达出寒云低垂、行路正难暮雪塞途、归家不易的境况。第三联为“转联”,转出新意:想象彼此离别后的情景,既怜行者的天涯孤旅,又悲自己独自在家的寂寞。末联为“合联”,合收送别后世事难料而后会难期的深切感触。这里的起、承、转、合层次分明,组成一个有序而完整的篇章结构。(5分) 评分参考以上各点回答正确给11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均给分。另视阐述情况酌情给1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