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之汇率改革报告-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919314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8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之汇率改革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金融学之汇率改革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金融学之汇率改革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金融学之汇率改革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金融学之汇率改革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之汇率改革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之汇率改革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学报告 人民币汇率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演进,全球金融业日新月异,而货币作为金融学中至关重要的一大经济量,自然也是不断演变着,此次我们小组就我国的汇率改革进行了一番研究,以期折射出世界金融的发展与演变。(1) 汇率的定义所谓汇率,指的是国与国之间货币折算的比率。汇率的表现形式是以一国货币单位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因此又称汇价。一个国家通常要与许多国家发生贸易、非贸易等交往,所以,一国货币对许多种货币都要有一个汇率。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汇率。(2)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因素影响汇率制度的因素复杂多样,而这些因素又随着政治、经济和金融等因

2、素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因而作为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汇率制度也应该不断地变迁。从中期和短期来看,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应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它不仅取决于传统的最优货币区因素(如经济结构特征),而且取决于政治经济因素(如通货膨胀诱因)和恐惧浮动因素(如本币定制债务)等。此外,像其他经济政策一样,一国汇率的变迁和选择还可能反应着政策决策者和公众的偏好。从长期来看,由于影响汇率制度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国家对于自身汇率制度的抉择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没有单一的汇率制度适合同一时期的所有国家或者统一国家的所有时期,各国都会自愿或非自愿的依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对自己国家的汇率制度做出调整。具体地说

3、,一是国际收支的变化。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更多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动,而国际收支变化是决定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外汇市场供给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二是美元币值的变化。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人民币币值对美元币值之比,它反映了当期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之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我国的主导汇率。三是通货膨胀的变化。如果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则人民币的相对币值在下降,也就是说人民币的购买力在相对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如果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四是央行的干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外汇市

4、场的参与者除了买卖双方,还有央行的干预,它是市场最大的参与者,能够影响汇率的走势。五是公众的预期。若公众预期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公众会少持有外汇,尽快结汇以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加大,升值步伐也会加快。若公众预期人民币汇率会贬值,则更愿意持有外汇形成外汇存款。六是热钱的流动。若国际投机资本流入,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将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增加;若投机资本流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减缓。七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趋势,要受到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影响。 特定的汇率制度可能只适合特定国家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需要。总的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因素为通货膨胀率、外汇

5、储备水平、生产和产品多样化、贸易开放、贸易冲击脆弱性、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地理集中度、GDP增长、失业率或通胀诱因、资本流动、外币储蓄M2以及外币定值债务等。其中,通货膨胀率、贸易冲击脆弱性和资本流动造成的货币危机是推动汇率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力因素。就我国的汇率制度而言,我国实行实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度。(3)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历程汇率制度作为一国主要的经济制度,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化与改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汇率制度(1949至1952年)。这时期的汇率制度基本上可看成是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主要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

6、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的日用品生活费比价三者的加权平均数来调整。因此,这时期汇率变动呈现剧烈波动的特点。例如,1949年1月18日,1美元兑80元人民币(这里的人民币均是指旧人民币)。此时的特点为1汇率安排采取钉住美元的方法2汇率制定有较大自主性和灵活性3汇率调整很大程度反映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化4人民币币值随国民经济好转而提高。第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汇率制度(1953至1980年)。这时期的我国汇率制度又分为两个阶段:(1)1953年至1972年。这阶段,人民币汇率变动呈现出基本稳定的特征,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此阶段,人民币汇率不再充当调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外贸盈

7、亏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与平衡。此时的汇率总结为:1汇率安排采取与西方主要国家个别货币挂钩的方法2人民币币值高估3汇率作为价格信号和经济杠杆的功能退化。(2)1973年至1980年。这一阶段,由于1973年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l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

8、9.2,同期英镑汇率从1英镑兑换5.9l元调至3.44元,英镑对人民币贬值41.6。这时期可总结为:1汇率安排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方法,2汇率调整次数增多,变化幅度加大。第三,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94年)。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1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这

9、段时期,1)参与主体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中介中国银行。2)开始需把额度转为现汇,后允许额度直接调剂。3)价格以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为基础,在上下5%-10%范围内波动。(2)1985至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汇率继续向下调整,从1984年7月的2.30下调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调。这阶段虽然恢复了单一的汇率制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除此以外,深圳建立了外汇交易所,并且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参与调剂,形成比较完善的外汇调剂市场体系,扩大外了汇调剂范围,价格进一步得到了放开

10、。(3)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8.7。可见,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1993年末,企业外汇留成比率已经提高到80%左右,官方汇率虽然大幅贬值50%左右,但是并轨过程平稳,新汇率制度很快得以正常运行。从汇率制度角度看,单一汇率制相对于复汇率制显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从对外经贸的影响看,1994年当年外汇储备激增至516.2亿美元,此后的对外贸易进

11、入持续顺差阶段,利用外资也进入了高速增长期。第四,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取消外了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年4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营,各外汇指定银行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在规定的上下幅度内决定挂牌汇率,对客户买卖外汇。这时期人民币汇率有以下几个特点:(1)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直接制定,而是由外汇指定银行自行确定和调整;(2)由外汇指定银行制定出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以此形成了统一的汇率;(3)亚洲货币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处于超稳定状况,并单一钉住美元。第

12、五,2005年汇率改革后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形成了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四) 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改革背景:1、外汇调剂市场价格和官方价格差距甚大 2、企业外汇存款多,而官方外汇储备不足l994年初,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一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哪里?1994年前后的汇率并轨,大背景是企业外汇存款多,而官方外汇储备不足。当时外汇调剂市场价格和官方价格差距甚大,美元兑人民币的官方汇价是1:5.7,而外汇调剂市场的价格则一度达到1:10,甚至更高。在这

13、种情况下,外贸企业基本上都不愿意将外汇卖给商业银行,而愿意通过外汇调剂市场出售外汇。一些企业为突破外汇管制、抢占市场先机,也愿意到调剂市场购入外汇。中国的外汇管制很特殊,一方面很严,另一方面又很不严,比如中国很早就允许居民和企业持有外汇的现汇和现钞,这就形成了私人部门外汇多、官方外汇储备少的局面,调剂市场规模越做越大,官方市场却越来越萎缩。当时通过调剂市场进行的外汇交易大约占全部外汇交易的80%-85%,通过官方市场进行的外汇交易却只占15%-20%,外汇黑市也相当活跃,这使得官方市场看起来似乎是配角了。为了增加外汇储备,缩小调剂市场与官方市场之间的价格差距,政府推行汇率并轨和强制结售汇制度,

14、实现了外汇从企业到商业银行再到中央银行的集中,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官方汇率则直接与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定为1:8.7。此后,政府管制较少、买卖双方自由成交、汇率波幅较大的场外交易市场外汇调剂市场逐渐消失,只留下场内交易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集中交易、授信和清算。在这个机制下,央行在市场供求失衡时负责使市场出清,在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时,即使央行买入外汇的出价过低,企业和商业银行也被迫将外汇卖给中央银行,这样央行以强制结售汇买入了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外汇;当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时,央行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买入外汇的出价可能偏高,它不能阻止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将全部外汇卖给它,甚至不能阻止私人部门

15、对外汇的卖空,这样央行以较高的价格买入了市场上绝大部分外汇。改革内容: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单一汇率制。基本内容如下:1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生成的机制由市场来决定,汇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2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新的结售汇体制使得内资企业必须把持有的外汇全额结汇不再允许企业保留一部分外汇当企业需要使用外汇时。可以按照规定凭有关的单据和文件向指定的外汇银行申请购买外汇。3建立规范的、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市场建成后改变了以前各地分散的、不统一的外汇调剂市场的局面,更有利于企业的操作以及中央银行的外汇管理。

16、4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这一点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币扰乱我国的经济和货币秩序更好的维护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改革影响: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更是促进外汇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准备。弊端:一是它能掩盖贬值的压力,却不能掩盖升值的压力;二是它使官方集中了外汇,同时也彻底摧毁了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任何藏汇于民的可能性;三是汇率完全受控于央行,避免了外汇调剂市场那样剧烈的价格波动,但市场对汇率的作用也变得微乎其微。所以,经过1994年的汇率并轨,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就是一潭死水了。 总结:客观地说,这个制度在当时的确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