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六国论知识点及练习题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5918620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语文六国论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六国论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六国论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六国论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二语文六国论知识点及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语文六国论知识点及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语文六国论知识点及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二语文六国论知识点及练习题六国论包括:重点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词、句式、难句翻译,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学习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高二语文六国论知识点及练习题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2、以: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3、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4、固:固不在战矣(当然)5、举:举以予人(拿)6、然则: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7、判: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8、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9、得:此言得之(对)10、迁:终继五国迁灭(改变)11、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12、既:五

2、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13、以、为、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14、再:后秦击赵者再(两次)15、洎、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因为)16、诚: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17、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18、数、理: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19、为、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20、苟、从: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二、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三、一词多义1、非: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才

3、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2、或: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3、得: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此得之(正确)诚不得已(办法)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4、相:当与秦相较(指对方)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5、势: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气势)其势弱于秦(形势)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态势)四、词类活用1、事: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2、义:义不赂秦(名作动,行正义)3、事、礼:以事

4、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侍奉;礼遇)4、日、月:日削月割(名作状,一天天地;一月月地)5、却:李牧连却之(动词使动,使退却)五、古今异义的词1、其实:古义:他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2、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爷爷。3、至于:古义:以致,以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4、智力:古义:智谋,力量。今义:指人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5、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6、故事:古义:旧事,前例。今义:用来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六、句式1、举(之)以予人(省略句)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3、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结构后置)4、而为秦人积威之

5、所劫(被动句)七、难句翻译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译:六国彼此都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2、不赂者以赂者丧。译: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译: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译:以致六国终于灭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译: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6、洎牧以谗诛。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译: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练

6、习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尽(dài) 暴霜露(bào)B.思厥先祖父(jué) 胜负之数(shù)C.弊在赂秦(lù) 为国者(wèi)D.不得下咽(yàn) 洎牧以谗诛(zì)提示:A项中暴;读pùC项中为;读wéi;D项中洎;读jì。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C.故不战而

7、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提示:B项中厌;应为满足;。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可谓智力孤危然后得一夕安寝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联网 B.C. D.提示: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答案:C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8、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提示: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城之破也,妇孺不存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 B.C. D.提示:被打破,被攻克;攻克;解除,;被攻占,被攻克;攻克,攻破。答案:B6.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提示: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

9、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

10、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破灭之道也(规律) 率赂秦耶(全都)固不在战矣(所以) 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诸侯之所亡(灭亡) 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 B.C. D.提示: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答案:A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赂秦而力亏 而秦兵又至矣B.破灭之道也 暴秦之欲无厌C.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则秦之所大欲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

11、;D项,表列举/那么。答案:B9.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引用论证A. B.C. D.提示:第二段大量使用对比的论证方式。秦之得、诸侯之失,子孙之不甚惜、祖父之艰难,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自然是引证之法了。答案:D10.翻译下列句子。(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参考答案:(1)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2)(六国)以至于灭亡,是理所当然。11.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参考答案:第一问: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

12、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自为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第二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和苟以天下之大在六国下矣;。12.作者在第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参考答案: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

13、意。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六国论苏辙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