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上传人:f*** 文档编号:145917011 上传时间:2020-09-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北省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北省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北省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北省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备案号湖北省地方标准 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full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thermal insulation for building ground(征求意见稿) 目 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材料34.1 原材料要求34.2 全轻混凝土性能45 设计与构造45.1 一般规定45.2 节能设计55.3 构造设计56 全轻混凝土制备与运输56.1 一般规定56.2 全轻混凝土配合比66.3 拌合物拌制76.4 拌合物运输87 浇筑施工97.1 一般规

2、定97.2 拌合物泵送97.3 浇筑和成型107.4 养护108 验收108.1 一般规定108.2 原材料128.3 全轻混凝土拌合物138.4 浇筑施工13本规程用词说明16条文说明17前言为了规范全轻混凝土在建筑地面保温工程上的应用,提升生产与施工企业技术能力,保证工程质量,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满足日益提高的建筑需求,制订本规程。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本标准由湖北省建筑节能科技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湖北省建筑节能科技中心(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本规程审查人员: 全轻

3、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应用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设计与构造、全轻混凝土制备与输送、浇筑施工及验收等。本规程适用于民用建筑地面采用全轻混凝土的保温工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 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 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

4、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GB/T 17431.1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 部分:轻集料GB/T 17431.2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 50037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T 5008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209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411 建

5、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 12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51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142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建筑地面 building ground 建筑物底层地面和楼(层地)面的总称。3.2 全轻混凝土 full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用轻粗集料、轻细集料、胶凝材料、水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等组份配制而成,满足建筑地面保温填充或找平要求的轻集料混凝土。3.3页岩陶粒 shale ceramicaggregate由页岩块烧胀后破碎而成的,公称粒径不大于

6、15mm,最大松散堆积密度不大于900kg/m3,呈碎石状的轻粗集料。3.4陶砂 ceramic sand由页岩块烧胀后破碎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最大松散堆积密度不大于900kg/m3的轻细集料。3.5净用水量 net water content 不包括轻集料1h吸水量的混凝土拌和用水量。3.6总用水量 total water content包括轻集料1h吸水量的混凝土拌和用水量。3.7全轻混凝土干表观密度 dry apparent density offull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硬化后的全轻混凝土单位体积的烘干质量。3.8全轻混凝土湿表观密度

7、fresh apparent density of full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全轻混凝土拌合物经捣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3.9净水胶比net water-cement ratio 净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之比。3.10总水胶比 total water-cement ratio 总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之比。 4 材料4.1 原材料要求4.1.1 全轻混凝土所用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规定。4.1.2 全轻混凝土所用轻集料宜选用页岩陶粒和页岩陶砂,其性能应符合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 174

8、31.1的要求,并宜按表4.1.2的规定选用;当采用其他品种轻集料时,应有充足的技术依据,并应在使用前进行试验验证。表4.1.2 页岩陶粒和陶砂性能项目陶粒陶砂试验方法公称粒径mm51505GB/T 17431.2粒型系数2.0-细度模数-2.33.0自然级配空隙率40 %-密度等级kg/m3400600600800筒压强度MPa1.53.5-吸水率(h)%12-软化系数0.8-放射性检验内照射指数Ra1.01.0GB 6566外照射指数y1.01.04.1.3 全轻混凝土所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GB/T 159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

9、渣粉GB/T 18046 的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矿物掺合料时,应在使用前进行试验验证。4.1.4 全轻混凝土所用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的规定。4.1.5 全轻混凝土拌和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4.2 全轻混凝土性能4.2.1 全轻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4.2.2 全轻混凝土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2的规定。表4.2.2 全轻混凝土性能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强度等级LC 15LC10GB/T 50081抗压强度MPa1510JG J 51干表观密度(kg/m3)11501100JGJ 51导热系数(W/mK)0.250.21GB 10294(

10、快速法)比热容(KJ/kgK)1.50JGJ 51蓄热系数(W/m2K)5.50JGJ 51吸水率(48h)%8JGJ 51软化系数0.85JGJ 51收缩值mm/m(28d)0.31GB/T 50082放射性检验内照射指数Ra1.0GB 6566外照射指数y1.0隔声性能(db)30mm厚30GB 5011850mm厚405 设计与构造5.1 一般规定5.1.1 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及现行国家及湖北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隔声减震性能应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的相关规定。5.1.2 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的构造做法、强度等级

11、应符合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及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5.1.3 采用低保温热水辐射供暖系统的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构造设计应符合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 142 的规定。5.2 节能设计5.2.1 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节能设计应协调保温层与隔声减震层、结构层、面层等各构造层共同工作。5.2.2 全轻混凝土保温层厚度应按工程项目的具体功能要求、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确定。5.3 构造设计5.3.1 全轻混凝土用作建筑地面保温层时,厚度不应小于40 mm;用作建筑地面保温层兼敷管层时,厚度不应小于50 mm;用作与地面土壤接触的

12、底层地面保温时,厚度不应小于100 mm。5.3.2 强度级别LC15及以上的全轻混凝土保温层与面层之间可不设水泥混凝土保护层。强度级别LC15以下的全轻混凝土保温层兼作敷管层时,保温层与面层之间应设水泥混凝土保护层。5.3.3 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的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应与结构相应缝的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5.3.4 当住宅分户楼面不能满足现行节能、隔声、减震等标准规定要求时,可增设柔性隔声减震垫层。6 全轻混凝土制备与运输6.1 一般规定 6.1.1 全轻混凝土建筑地面保温工程施工应采用预拌混凝土。 6.1.2 预拌全轻混凝土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拌全轻混凝土应符合设

13、计和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的有关规定。2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应符合绿色生产及管理的要求。6.1.3 全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1的相关规定。6.1.4 原材料进场后,应按规定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6.1.5 全轻混凝土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全轻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车辆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运输过程中应保证全轻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工作性。3 应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6.2 全轻混凝土配合比6.2.1 全轻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除应满足抗压强度、密度和导热系数要求外,其拌合物还应满足混凝土

14、施工的要求。6.2.2 全轻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cu,ofcu,k+1.645式中:fcu,o全轻混凝土的试配强度(MPa);fcu,k全轻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强度等级)(MPa);全轻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6.2.3 强度标准差应根据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全轻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统计计算时,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当无统计资料时,LC20及以下等级全轻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差按4.0 MPa取值。6.2.4 全轻混凝土配合比中的轻集料宜采用同一品种的轻集料。为改善某些性能而掺入另一品种的粗集料时,其合理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6.2.5 在全轻混凝土配合比中加入化学外加剂或矿物掺和料时,其品种、掺量和对水泥的适应性,必须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